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0738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3
本技术涉及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硬质定位柱、柔性防护网、硬质承载网板,硬质定位柱若干,每平行分布的相邻两硬质定位柱间构成一个修复组,同一修复组的两硬质定位柱内侧面间通过一条柔性防护网连接,同时同一修复组的两硬质定位柱之间另设1—4个硬质承载网板,硬质承载网板侧壁的下端面通过铰链与两硬质定位柱铰接。本新型可有效适应多种复杂结构边坡生态修复作业的需要,且施工操作简便,日常维护管理成本低,同时在运行中,可通过直接利用边坡破损地质结构开展修复作业,降低修复作业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及使用,属环境治理设备。


技术介绍

1、当前在对矿山开采等工程施工后产生的边坡进行治理修复时,当前开发了大量的治理设备,如专利申请号为“202220847643.x ”的“一种用于矿山边坡治理和修复的支护装置”、专利申请号为“202022872730.4”的“一种陡峭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及专利申请号为“202010449031.0 ”的“一种大型尾矿库边坡重金属生态修复系统及应用”等技术活设备,虽然可以满足边坡修复的需要,但在实际使用中,当前的修复设备或系统往往结构复杂,施工及日常维护难度大、成本搞,同时在边坡修复过程中,对边坡崩碎的碎屑一方面综合利用率低,进一步增加了施工及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当前的修复设备或系统,对边坡表面地表径流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同时对边坡崩碎的碎屑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防护能力,从而导致边坡崩塌的碎屑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也易对边坡修复植被结构及修复设备造成损害,此外也易因地表径流水量过大而导致边坡表面结构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2、因此,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了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旨在解决一些现存的装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该新型集成化和模块化程度高,使用灵活方便,可有效适应多种复杂结构边坡生态修复作业的需要,且施工操作简便,日常维护管理成本低,同时在运行中,可通过直接利用边坡破损地质结构开展修复作业,降低修复作业成本,此外在运行中,另可有效的降低受损边坡地质结构因重力崩塌及雨水冲刷造成的边坡结构进一步受损,甚至地质灾害情况发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硬质定位柱、柔性防护网、硬质承载网板,其中硬质定位柱若干,且每平行分布的相邻两硬质定位柱间构成一个修复组,同一修复组的两硬质定位柱内侧面间通过一条柔性防护网连接,柔性防护网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10°—60°夹角,同时同一修复组的两硬质定位柱之间另设1—4个硬质承载网板,硬质承载网板侧壁的下端面通过铰链与两硬质定位柱铰接,各硬质承载网板旋转轴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垂直分布,硬质承载网板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0°—90°夹角,且硬质承载网板下端面与硬质定位柱下端面之间间距为硬质定位柱高度的10%—80%,各硬质承载网板沿硬质定位柱轴线从其下端面向上端面方向分布,修复组若干,同时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相邻两修复组间通过硬质定位柱首尾连接并同轴分布,位于同一水平方向的相邻两修复组件另通过柔性防护网、硬质承载网板间相互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定位柱为横断面呈矩形、圆形及“丄”字形的柱状结构,同时所述硬质定位柱两端均设连接机构,且同轴分布的相邻两硬质定位柱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同时所述硬质定位柱上端面另设一条与其轴线平行分布的导流槽,同时所述硬质定位柱上端面另设若干引流槽,所述引流槽轴线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30°—60°夹角,所述引流槽若干,各引流槽分别位于导流槽两侧,且导流槽两侧的引流槽间间隔分布,同时,所述引流槽上端面与导流槽连通,下端面与修复组连通,所述硬质定位柱下端面另设若干沿其轴线方向均布的定位锚杆,且各定位锚杆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垂直分布。

5、进一步的,所述硬质承载网板包括承载板、辅助定位板、定位锚杆、滑块,其中所述承载板、辅助定位板均为格栅板机构,所述承载板后端面与辅助定位板上端面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承载板、辅助定位板间呈90°—120°夹角,所述承载板板面为矩形板状结构,其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0°—90°夹角,所述辅助定位板为矩形及圆弧形板状结构,其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90°—135°夹角,同时所述辅助定位板外侧面通过滑槽与至少两个滑块连接,所述滑块均与一条定位锚杆连接,所述定位锚杆轴线与辅助定位板下端面垂直分布,且定位锚杆上端面与滑块间连接,下端面位于辅助定位板下方外至少10毫米。

6、进一步的,所述硬质承载网板中,同一修复组设置的硬质承载网板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相邻两硬质承载网板之间间距为修复组中的硬质定位柱长度的10%—50%,同时沿硬质定位柱轴线分布的相邻两硬质承载网板中,位于硬质定位柱下方一侧硬质承载网板的承载板上端面与位于硬质定位柱上方一侧的硬质承载网板的承载板的下端面间通过柔性防护网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侧表面与辅助定位板的侧表面及硬质定位柱内侧面间通过弹性连接带相互连接,所述承载板外侧面另设承载弹片,所述承载弹片对称分布在承载板轴线两侧,且当承载板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夹角达到30°时,承载弹片与硬质定位柱上端面相抵。

8、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防护网包括硬质承载框、柔性网板、连接弹簧、弹性铰链,其中所述硬质承载框为“口”字形框架结构,所述柔性网板嵌于硬质承载框内,所述硬质承载框外侧面的底部位置设弹性铰链,并通过弹性铰链与硬质定位柱内侧面铰接,且弹性铰链旋转轴轴线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垂直分布,且弹性铰链旋转轴与硬质定位柱底部间间距不大于硬质定位柱高度的10%,所述硬质承载框侧壁顶部位置通过至少一条连接弹簧与硬质定位柱内侧面的顶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硬质承载框的四条侧边均为检查伸缩臂、至少两级伸缩杆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10、本技术集成化和模块化程度高,使用灵活方便,可有效适应多种复杂结构边坡生态修复作业的需要,且施工操作简便,日常维护管理成本低,同时在运行中,可通过直接利用边坡破损地质结构开展修复作业,降低修复作业成本,此外在运行中,另可有效的降低受损边坡地质结构因重力崩塌及雨水冲刷造成的边坡结构进一步受损,甚至地质灾害情况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硬质定位柱、柔性防护网、硬质承载网板,其中所述硬质定位柱若干,且每平行分布的相邻两硬质定位柱间构成一个修复组,同一修复组的两硬质定位柱内侧面间通过一条柔性防护网连接,所述柔性防护网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10°—60°夹角,同一修复组的两硬质定位柱之间另设1—4个硬质承载网板,所述硬质承载网板侧壁的下端面通过铰链与两硬质定位柱铰接,各硬质承载网板旋转轴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垂直分布,硬质承载网板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0°—90°夹角,且硬质承载网板下端面与硬质定位柱下端面之间间距为硬质定位柱高度的10%—80%,各硬质承载网板沿硬质定位柱轴线从其下端面向上端面方向分布,所述修复组若干,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相邻两修复组间通过硬质定位柱首尾连接并同轴分布,位于同一水平方向的相邻两修复组件另通过柔性防护网、硬质承载网板间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定位柱为横断面呈矩形、圆形及“丄”字形的柱状结构,同时所述硬质定位柱两端均设连接机构,且同轴分布的相邻两硬质定位柱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同时所述硬质定位柱上端面另设一条与其轴线平行分布的导流槽,同时所述硬质定位柱上端面另设若干引流槽,所述引流槽轴线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30°—60°夹角,所述引流槽若干,各引流槽分别位于导流槽两侧,且导流槽两侧的引流槽间间隔分布,同时,所述引流槽上端面与导流槽连通,下端面与修复组连通,所述硬质定位柱下端面另设若干沿其轴线方向均布的定位锚杆,且各定位锚杆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垂直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承载网板包括承载板、辅助定位板、定位锚杆、滑块,其中所述承载板、辅助定位板均为格栅板机构,所述承载板后端面与辅助定位板上端面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承载板、辅助定位板间呈90°—120°夹角,所述承载板板面为矩形板状结构,其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0°—90°夹角,所述辅助定位板为矩形及圆弧形板状结构,其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90°—135°夹角,同时所述辅助定位板外侧面通过滑槽与至少两个滑块连接,所述滑块均与一条定位锚杆连接,所述定位锚杆轴线与辅助定位板下端面垂直分布,且定位锚杆上端面与滑块间连接,下端面位于辅助定位板下方外至少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承载网板中,同一修复组设置的硬质承载网板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相邻两硬质承载网板之间间距为修复组中的硬质定位柱长度的10%—50%,同时沿硬质定位柱轴线分布的相邻两硬质承载网板中,位于硬质定位柱下方一侧硬质承载网板的承载板上端面与位于硬质定位柱上方一侧的硬质承载网板的承载板的下端面间通过柔性防护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侧表面与辅助定位板的侧表面及硬质定位柱内侧面间通过弹性连接带相互连接,所述承载板外侧面另设承载弹片,所述承载弹片对称分布在承载板轴线两侧,且当承载板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夹角达到30°时,承载弹片与硬质定位柱上端面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防护网包括硬质承载框、柔性网板、连接弹簧、弹性铰链,其中所述硬质承载框为“口”字形框架结构,所述柔性网板嵌于硬质承载框内,所述硬质承载框外侧面的底部位置设弹性铰链,并通过弹性铰链与硬质定位柱内侧面铰接,且弹性铰链旋转轴轴线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垂直分布,且弹性铰链旋转轴与硬质定位柱底部间间距不大于硬质定位柱高度的10%,所述硬质承载框侧壁顶部位置通过至少一条连接弹簧与硬质定位柱内侧面的顶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承载框的四条侧边均为检查伸缩臂、至少两级伸缩杆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硬质定位柱、柔性防护网、硬质承载网板,其中所述硬质定位柱若干,且每平行分布的相邻两硬质定位柱间构成一个修复组,同一修复组的两硬质定位柱内侧面间通过一条柔性防护网连接,所述柔性防护网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10°—60°夹角,同一修复组的两硬质定位柱之间另设1—4个硬质承载网板,所述硬质承载网板侧壁的下端面通过铰链与两硬质定位柱铰接,各硬质承载网板旋转轴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垂直分布,硬质承载网板板面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0°—90°夹角,且硬质承载网板下端面与硬质定位柱下端面之间间距为硬质定位柱高度的10%—80%,各硬质承载网板沿硬质定位柱轴线从其下端面向上端面方向分布,所述修复组若干,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相邻两修复组间通过硬质定位柱首尾连接并同轴分布,位于同一水平方向的相邻两修复组件另通过柔性防护网、硬质承载网板间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定位柱为横断面呈矩形、圆形及“丄”字形的柱状结构,同时所述硬质定位柱两端均设连接机构,且同轴分布的相邻两硬质定位柱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同时所述硬质定位柱上端面另设一条与其轴线平行分布的导流槽,同时所述硬质定位柱上端面另设若干引流槽,所述引流槽轴线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呈30°—60°夹角,所述引流槽若干,各引流槽分别位于导流槽两侧,且导流槽两侧的引流槽间间隔分布,同时,所述引流槽上端面与导流槽连通,下端面与修复组连通,所述硬质定位柱下端面另设若干沿其轴线方向均布的定位锚杆,且各定位锚杆与硬质定位柱轴线垂直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体边坡绿化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承载网板包括承载板、辅助定位板、定位锚杆、滑块,其中所述承载板、辅助定位板均为格栅板机构,所述承载板后端面与辅助定位板上端面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承载板、辅助定位板间呈90°—120°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庆涛李孝才陈英东徐跃强王文唱田野李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矿岩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