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02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及接地片。另一电连接器沿对接轴向插设于壳体的对接插槽。绝缘本体及接地片配置于壳体。端子沿排列轴向配置于绝缘本体。接地片包括固定部、从固定部延伸的两个第一连接部、从固定部延伸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从两个第一连接部延伸的两个扣持臂与分别从两个第二连接部延伸的两个接地部。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反。扣持臂的延伸方向与接地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反。臂的延伸方向与接地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反。臂的延伸方向与接地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多种针对不同电子产品的连接器应运而生,USB连接器即是电连接器中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连接器之一,绝大数电子设备都配备有USB连接器。目前,USB TYPE

C连接器作为一种可以实现正反插的连接器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TYPE

C连接器的接地片的长度较长,导致USB产品的长度需对应增加,进而影响TYPE

C连接器的高频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
[0004]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绝缘本体、多个端子以及接地片。壳体具有对接插槽,且另一电连接器适于沿对接轴向插设于对接插槽。绝缘本体配置于壳体。端子沿排列轴向配置于绝缘本体。接地片配置于壳体。接地片包括固定部、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扣持臂与两个接地部。第一连接部分别从固定部延伸。第二连接部分别从固定部延伸。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及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反。扣持臂分别从第一连接部延伸。接地部分别从第二连接部延伸。扣持臂的延伸方向与接地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0005]优选地,在排列轴向上,这些端子位于两个扣持臂之间。两个扣持臂各具有对接端以夹持所述另一电连接器。
[0006]优选地,上述的固定部、两个第一连接部与两个扣持臂相互连接而形成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对接插槽。
[0007]优选地,上述的固定部、两个第二连接部与两个接地部相互连接而形成倒U型结构。倒U型结构的开口背离对接插槽。
[0008]优选地,上述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在对接轴向上保持间距。
[0009]优选地,上述的壳体包括内壳与外壳,内壳具有上述的对接插槽且包覆上述的接地片,外壳包覆内壳及上述的绝缘本体、端子。内壳具有两个第一定位突部,各地第一定位突部伸入间距以沿排列轴向卡置上述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
[0010]优选地,上述的内壳是由两个内壳部件组成封闭环形结构并形成上述的对接插槽。上述的接地片组装在两个内壳部件之间且接地部延伸出内壳。两个第一定位突部位于两个内壳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
[0011]优选地,上述的两个内壳部件还形成位在排列轴向上的两个容置凹口。上述的两个扣持臂分别从两个容置凹口伸入上述的对接插槽。
[0012]优选地,上述的内壳还具有两个第二定位突部,位于上述的两个内壳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述的固定部具有对应于两个第二定位突部的两个固定孔。上述的接地片的固定部通过两个固定孔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二定位突部而组装且定位在两个内壳部件之间。
[0013]优选地,上述的两个第二定位突部沿上述的排列轴向位于两个第一定位突部之间。
[0014]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可由接地片的结构设计,在不影响接地片夹持另一电连接器(未绘示)的夹持力下,以固定部作为结构基准,通过第一连接部与从其延伸的扣持臂的设置,以及通过第二连接部与从其延伸的接地部的设置,而缩短接地片在对接轴向上的长度,进而控制电连接器在对接轴向上的长度。据此,相较于习知电连接器因接地片的结构而增加电连接器在对接轴向上的长度,并影响电连接器的高频特性,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
[0015]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6]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0019]图3至图6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构件的示意图。
[0020]符号说明100:电连接器110:壳体111:对接插槽112:内壳112a、112b:内壳部件112

1:第一定位突部112

2:第二定位突部112

3:容置凹口113:外壳113

1:容置空间120:绝缘本体130:端子140:接地片141:固定部141

1:固定孔142:第一连接部143:第二连接部144:扣持臂144

1:对接端145:接地部146、147:开口A1:对接轴向
A2:排列轴向G1:间距X

Y

Z:直角座标。
[0021]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在此同时提供直角座标X

Y

Z以利于后续构件的相关描述与参考。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例如是应用于USB的TYPE

C连接器,且适于沿对接轴向A1(相当于沿X轴)与另一电连接器(未绘示)相接。
[0023]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10、绝缘本体120、多个端子130及接地片140。壳体110包括内壳112及外壳113。内壳112具有对接插槽111(图1),且另一电连接器适于沿对接轴向A1插设于内壳112的对接插槽111。外壳113具有容置空间113

1,以将内壳112、两个绝缘本体120、端子130及接地片140容纳于容置空间113

1。内壳112是由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沿Z轴组成封闭环形结构并形成对接插槽111,且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相对于对接轴向A1呈对称设置。实质上,内壳112包覆接地片140,而外壳113包覆内壳112、绝缘本体120与端子130。
[0024]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绝缘本体120沿Z轴分别配置于内壳112的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且相对于对接轴向A1呈上、下对称设置。这些端子130沿排列轴向A2(相当于沿Y轴)排列,且这些端子130分别配置于两个绝缘本体120。接地片140组装并被夹持于内壳112的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之间。
[0025]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绝缘本体120包括第一部件121及第二部件122。这些端子130结合至第一部件121,且这些端子130从第一部件121延伸出的部分穿过内壳112。第二部件122从第一部件121结构接续地沿X轴延伸,以遮蔽这些端子130从第一部件121延伸出的所述部分。
[0026]此处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21与这些端子130例如是由埋入射出成型(insert molding)技术完成所述结合,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21及第二部件122为独立的两个构件而可分件组装,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视制作工艺的需求,而改以一体成型的手段制作第一部件121及第二部件122。
[0027]图3至图6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构件的示意图。需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说明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关系,图3仅绘示其中一个内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对接插槽,且另一电连接器适于沿对接轴向插设于所述对接插槽;绝缘本体,配置于所述壳体;多个端子,沿排列轴向配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以及接地片,配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接地片包括固定部、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扣持臂与两个接地部,其中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从所述固定部延伸且延伸方向彼此相反,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从所述固定部延伸且延伸方向彼此相反,其中所述两个扣持臂分别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朝所述对接插槽延伸,所述两个接地部分别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延伸,各所述扣持臂的延伸方向与各所述接地部的延伸方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列轴向上,所述多个端子位于所述两个扣持臂之间,所述两个扣持臂分别具有对接端以夹持所述另一电连接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两个扣持臂相互连接而形成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对接插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两个接地部相互连接而形成倒U型结构,所述倒U型结构的开口背离所述对接插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各所述第二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勇罗建波张国升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