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簧集成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板簧集成支架包括:车架安装部,车架安装部适于安装于车架;举升缸连接柱,举升缸连接柱连接于车架安装部的背向车架的一侧,举升缸连接柱设有销轴安装孔,举升缸连接柱的外周面设有贯通至销轴安装孔的定位孔;举升缸销轴,举升缸销轴构造有定位环槽,举升缸销轴伸入举升缸销轴安装孔,定位孔适于穿设紧固件,紧固件配合于定位环槽以使举升缸销轴沿轴向固定;板簧支臂,板簧支臂连接于车架安装部,板簧支臂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后间隔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分别安装有前弯梁。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板簧集成支架,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用寿命长等优点。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簧集成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板簧集成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板簧支架仅作为板簧安装点,车身举升缸以及前弯梁均需要自身的支架,这些支架在板簧支架附近的车架位置上占据安装孔位,导致驾驶室举升缸支架以及前弯梁处各系统之间布置拥挤,底盘外观不协调,且不利于系统的轻量化。而且,安装车身举升缸的销轴为螺纹固定件,拆卸较困难且螺纹结构已损坏,举升缸与销轴转动摩擦较大,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板簧集成支架,该板簧集成支架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板簧集成支架的车辆。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板簧集成支架,包括:车架安装部,所述车架安装部适于安装于车架;举升缸连接柱,所述举升缸连接柱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的背向所述车架的一侧,所述举升缸连接柱设有销轴安装孔,所述举升缸连接柱的侧壁设有贯通至所述销轴安装孔的定位孔;举升缸销轴,所述举升缸销轴构造有沿周向延伸的定位环槽,所述举升缸销轴的定位环槽所在的一端伸入所述举升缸销轴安装孔,所述定位孔适于穿设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配合于所述安装孔以使所述举升缸销轴沿轴向固定;板簧支臂,所述板簧支臂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所述板簧支臂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彼此间隔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分别适于安装有前弯梁。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集成支架,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所述例,所述板簧支臂包括:内侧支臂,所述内侧支臂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所述前连接板形成于所述内侧支臂的前侧,所述后连接板形成于所述内侧支臂的后侧;外侧支臂,所述外侧支臂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所述内侧支臂和所述外侧支臂间隔设置所述车架安装部的两侧。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所述例,所述车架安装部包括:车架侧安装部,所述车架侧安装部适于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侧部;车架安装平台,所述车架安装平台连接于所述车架侧安装部的底部,所述车架安装平台适于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外侧支臂和所述内侧支臂分别连接于车架安装平台的两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安装平台的上表面构造有凸出且前后间隔设置的支撑平台。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所述例,所述举升缸连接柱的邻近所述车架侧安装部和所述外侧支臂的一侧设有周向连接筋,多个所述周向连接筋沿所述举升缸连接柱的轴向
排布,至少一个所述周向连接筋连接于所述车架侧安装部,至少一个所述周向连接筋连接于所述外侧支臂,至少一个所述轴向连接近连接于所述车架侧安装部和所述外侧支臂之间。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所述例,所述车架侧安装部设有减重孔和减重槽,所述减重孔位于所述减重槽后侧且与所述减重槽相邻,所述减重槽形成于朝向车架的一侧,所述车架侧安装部构造有环绕所述减重槽的以及减重孔的边框连接筋。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边框连接筋的厚度由所述车架侧安装部的底部向上方逐渐减小。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所述例,所述车架侧安装部构造有环绕于所述边框连接筋外周侧的多个安装孔部,相邻的所述安装孔部彼此连接。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所述例,所述前弯梁总成的底部设有依次连接所述内侧支臂、所述车架安装平台和所述外侧支臂的支臂加强筋。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板簧集成支架。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板簧集成支架,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集成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集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集成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集成支架的侧视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集成支架的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板簧集成支架1、车架10、板簧20、举升缸30、前弯梁40、车架安装部100、
[0026]举升缸连接柱200、举升缸销轴300、
[0027]板簧支臂400、销轴安装孔201、定位孔202、定位环槽301、内侧支臂410、
[0028]外侧支臂420、前连接板411、后连接板412、车架侧安装部110、车架安装平台120、支撑平台121、周向连接筋210、减重孔111、减重槽112、边框连接筋113、
[0029]支臂加强筋122、安装孔部114。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0036]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集成支架1。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簧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安装部,所述车架安装部适于安装于车架;举升缸连接柱,所述举升缸连接柱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的背向所述车架的一侧,所述举升缸连接柱设有销轴安装孔,所述举升缸连接柱的侧壁设有贯通至所述销轴安装孔的定位孔;举升缸销轴,所述举升缸销轴构造有沿周向延伸的定位环槽,所述举升缸销轴的定位环槽所在的一端伸入所述举升缸销轴安装孔,所述定位孔适于穿设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配合于所述定位环槽以使所述举升缸销轴沿轴向固定;板簧支臂,所述板簧支臂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所述板簧支臂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彼此间隔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分别适于安装有前弯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支臂包括:内侧支臂,所述内侧支臂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所述前连接板形成于所述内侧支臂的前侧,所述后连接板形成于所述内侧支臂的后侧;外侧支臂,所述外侧支臂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所述内侧支臂和所述外侧支臂间隔设置所述车架安装部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簧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安装部包括:车架侧安装部,所述车架侧安装部适于安装于所述车架的侧部;车架安装平台,所述车架安装平台连接于所述车架侧安装部的底部,所述车架安装平台适于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外侧支臂和所述内侧支臂分别连接于车架安装平台的两侧。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冉,曹学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