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电加工工作介质自适应跟随冲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特种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放电加工工作介质自适应跟随冲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各类难切削材料如高温合金、钛合金、超硬不锈钢等不断发展,放电加工技术取得了愈发广泛的应用。放电加工技术利用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放电作用对工件材料进行去除,在加工过程中释放热量,并产生电蚀产物,因此需对放电间隙冲注工作介质,起到压缩放电通道、冷却工具电极、加速电蚀产物的排出等作用。常见放电加工过程中工作介质的冲注方法有浸没法、外冲法与内冲法等。
[0003]浸没法是指加工时将工件浸没于工作介质中的冲注方法,该种方法使放电间隙完全浸没于工作介质中,具有冲注设备简单、加工成本低廉等优点。但由于工作介质流动缓慢,难以实现对电蚀产物的快速排出,且对工具电极的冷却作用较弱,因此该种冲注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能量较小的放电加工形式中。
[0004]内冲法是指加工时通过空芯工具电极内部对放电间隙冲注工作介质的方法。应用该种冲注方法时,由于工作介质从空心工具电极自非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加工工作介质自适应跟随冲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设于上壳体上方,包括前、后两个抱箍结构1,在抱箍结构1两侧分别开有固定孔,加工时将抱箍结构1与上壳体3固结;介质流通单元,所述介质流通单元包括输入结构2与环形流通输出结构8,所述输入结构2内部设有介质输入通道6,介质输入通道6的入口设有介质输入口;所述环形流通输出结构8设有环形流通通道7与介质输出通道5,介质输出通道5的出口设有介质输出口;所述环形流通输出结构8的外侧中部设有一个环状凸起结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3与下壳体4;所述上壳体3与下壳体4的外侧各开有四个固定孔,外壳体将前述介质流通单元包纳,设有电机安装底座10及蜗杆固定孔;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蜗轮9与蜗杆11;所述蜗轮9设于环形流通输出结构8的外侧,放电加工前将涡轮9与环形流通输出结构8固结;所述蜗杆11与蜗轮9相配合,并固定于蜗杆固定孔;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紧固螺栓与螺母;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包括密封垫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电加工工作介质自适应跟随冲注装置,其特征在于:介质流通单元中的环形流通通道7与介质输出通道5相对位置固定,当二者相对于介质输入通道6作旋转运动时,环形流通通道7可始终与介质输入通道6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电加工工作介质自适应跟随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红,武鑫磊,滕绪山,赵文婧,乔博,张澎鑫,郑超,韩延聪,纪仁杰,李德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