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MEMS可动微平台的光谱检测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谱检测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属于光谱分析
技术介绍
[0002]色散型微光谱仪通常采用色散光栅或是色散透镜系统实现分光功能。分光元件将入射光谱分离至空间中的不同位置,再通过探测器阵列检测每个位置的光谱响应强度,实现光谱检测的功能。光栅或是透镜体积较大、加工难度较高,且通常需要配合阵列探测器对光谱信号进行检测,因此色散微光谱仪的体积难以进一步缩小且成本居高不下。
[0003]超表面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分光器件,它是一种二维平面光学结构,可以对入射光的相位、振幅或是偏振特性进行灵活调控,起到替代传统光学元件的功能。利用超表面的色散特性,可以将入射光谱分散到空间中的不同位置,替代传统的分光元件。使用MEMS方案将超表面应用于光谱检测装置之中,可以将阵列探测器替换为单点探测器,是缩小系统体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色散型微光谱仪存在的如下问题:(1)分光元件体积大,加工难度高(2)阵列探测器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MEMS可动微平台的光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表面、MEMS可动微平台、光阑、单点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超表面、MEMS可动微平台、光阑、单点探测器均位于入射光光轴上;所述超表面用于对入射光进行分光并汇聚,并根据波长不同,在光轴方向上不同位置产生相应焦点;所述MEMS可动微平台用于搭载超表面,并产生沿入射光光轴方向的运动;MEMS可动微平台包含镜面、驱动臂和衬底;镜面所在平面与入射光光轴方向垂直,镜面起到搭载超表面的作用,镜面一侧或两侧搭载超表面;所述MEMS可动微平台的行程大于超表面的色散焦深;所述光阑用于限制单点探测器所能探测的空间范围;光阑孔径大于光谱仪工作波长所对应的衍射极限大小;所述单点探测器用于对出射光进行探测;所述信号处理系统用于分析单点探测器所探测的信号强度,并用于光谱成分分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EMS可动微平台的光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超表面由特征尺寸小于光谱仪工作波段的微结构构成,微结构材料在光谱仪工作波段内具有较低吸收率;超表面所在平面与入射光光轴方向垂直;所述超表面用于对入射光进行聚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MEMS可动微平台的光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臂连接镜面与衬底结构,驱动臂用于产生沿光轴方向的形变,从而带动镜面产生沿光轴方向的运动;驱动臂由两层以上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堆叠而成;驱动臂具有导电性,驱动臂材料可根据内部电流热效应产生相应程度的形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MEMS可动微平台的光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MEMS可动微平台、光阑、单点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全部采用半导体工艺进行加工。5.基于MEMS可动微平台的光谱检测装置的加工方法,用于加工制作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EMS可动微平台的光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MEMS可动微平台、光阑、单点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全部采用半导体工艺加工实现,所述半导体工艺包括光刻、镀膜、刻蚀;衬底选用SOI晶圆,包含器件层、埋氧层和衬底层,其中埋氧层厚度1um~5um,器件层厚度5um~50um,底层硅厚度400um~600um,此为第一晶圆;步骤一:在SOI衬底上方沉积一层SiO2薄膜,采用光刻后湿法刻蚀的方法,刻蚀出驱动臂的第一层结构;步骤二:在驱动臂第一层结构上方沉积一层SiO2薄膜作为绝缘层,随后采用liftoff工艺在其上方制备驱动臂的电阻层结构,电阻层的材料为金属;优选的材料为铂或者钨;步骤三:在电阻层上方沉积一层SiO2绝缘层,并在电接触位置刻蚀出通孔,随后沉积一层金属铝,作为驱动臂的第二层结构;步骤四:在驱动臂第二层结构之上沉积一层SiO2层,作为驱动臂的第三层结构;步骤五:采用光刻以及干法刻蚀的方法,在镜面中央位置加工出超表面;步骤六:对晶圆的正面结构进行涂胶保护,将晶圆翻转,通过深硅刻蚀方法去除器件下方衬底与埋氧层,并保留器件层;步骤七:在晶圆正面旋涂或喷涂一层光刻胶,定义出释放区域,使用SF6或XeF2气体将暴露出的器件层硅进行各项同性刻蚀,使得镜面得到释放;由于材料的内应力,镜面将会向设计方向做活塞式抬升,即镜面能够向上方抬升,也能够向下方沉降;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心宇,谢会开,陈超,曹英超,潘腾,杨恒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