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流体喷印的立体金属线圈制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金属线圈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流体喷印的立体金属线圈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材料生产对集成电路的微型集成化具有推动作用,传统工艺在进行微米级别的操作时难以避免工艺的复杂性以及流程的繁琐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喷印技术应时而生,因其简洁的操作以及较高的精度很快成为了微米级产品生成的主流之一,同时为了解决压电/热泡等喷印技术分辨率不高的问题,相关人员从原理上进行变革,专利技术了电流体喷印技术,突破了传统喷印精度的极限。
[0003]但目前金属立体线圈的方式较为单一,还不具备有能够采用电流体喷印技术进行制备的方式,直接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线圈的打印无法一体成型,由于打印技术无法同时打印多种材料,因此难以在打印过程中做到一体成型,实现带芯棒的立体线圈的制备,且后续处理困难,传统打印技术只能分步制备,后续很难实现立体线圈与磁棒的结合而正常的线圈制备在安装过程中不方便夹紧,且加工效率较慢,且XY轴移动都采用多个驱动设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流体喷印的立体金属线圈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单元(100),其包括基座组件(101)、设置于所述基座组件(101)一端的支撑座组件(102)和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组件(102)外端的制备组件(103);驱动单元(200),设置于所述基座组件(101)中,包括配合于所述基座组件(101)中能够移动的支撑组件(201),所述支撑组件(201)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组件(202),而所述驱动组件(20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挤压件(204)和联动组件(203);以及,紧压单元(300),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组件(102)中,其包括设置压缩弹簧(301)、限位组件(302)和紧压组件(303),所述压缩弹簧(301)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组件(102)内并与所述限位组件(302)相连,所述限位组件(302)配合于所述支撑座组件(102)内,且其内部与所述紧压组件(303)相配合;所述紧压组件(303)和第一挤压件(204)对加工基底(G)夹紧,通过所述制备组件(103)制备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流体喷印的立体金属线圈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件(101)包括移动基座(101a)和设置于所述移动基座(101a)中的移动杆(101b),通过所述移动杆(101b)与所述联动组件(203)的配合驱动所述支撑组件(201)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流体喷印的立体金属线圈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组件(102)包括支撑座本体(102a)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本体(102a)内的限位槽(102b),通过所述限位槽(102b)限制所述限位组件(302)。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电流体喷印的立体金属线圈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组件(103)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组件(102)外端的固定架(103a),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03a)一端的电流体喷印喷头(103b),所述电流体喷印喷头(103b)位于所述加工基底(G)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流体喷印的立体金属线圈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01)由限制于所述移动基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宝,辛明勇,冯起辉,高吉普,林呈辉,王宇,祝健杨,杨婧,何雨旻,汪明媚,古庭赟,徐玉韬,李博文,文屹,吕黔苏,张缘圆,唐赛秋,余丙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