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金属电镀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42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金属电镀膜,包括基材膜、第一离型层、弹性聚氨酯保护层、透明胶层、反面色层、真空电镀金属层、正面色层、第二离型层和热熔胶层,所述第一离型层覆盖于所述基材膜的表面,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覆盖于所述第一离型层上背离所述基材膜的表面,所述透明胶层覆盖于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上背离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表面,所述反面色层覆盖于所述透明胶层上背离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的表面,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覆盖于所述反面色层上背离所述透明胶层的表面,所述正面色层覆盖于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上背离所述反面色层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金属转移膜存在剥离强度低、不耐磨、不耐折的问题。不耐折的问题。不耐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金属电镀膜


[0001]本技术属于热转印膜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金属电镀膜。

技术介绍

[0002]热转移膜是通过受热将膜材上的图案转印至产品表面的一种装饰膜材,其中有一类金属电镀膜,其是采用电镀金属层作为主要装饰层,配合色层等形成电镀金属的效果,具有较好的美观性。但是,传统金属转移膜存在剥离强度低、不耐磨、不耐折等缺点,普通电镀金属转移膜由于整体涂层只有几微米厚,随便摩擦剐蹭就可以造成致命的伤痕,通常马丁代尔测试磨51200转都很难不被磨蚀,且普通电镀金属转移膜由于支撑电镀金属的涂层都相对比较脆硬,在贴合了底材后往往做耐挠测试时弯折5万次会出现破损,难以大规模应用于各种对于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金属电镀膜,以解决现有金属转移膜存在剥离强度低、不耐磨、不耐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耐磨金属电镀膜在耐磨方面较传统的金属转移膜具有较大的提升。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金属电镀膜,包括基材膜、第一离型层、弹性聚氨酯保护层、透明胶层、反面色层、真空电镀金属层、正面色层、第二离型层和热熔胶层,所述第一离型层覆盖于所述基材膜的表面,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覆盖于所述第一离型层上背离所述基材膜的表面,所述透明胶层覆盖于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上背离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表面,所述反面色层覆盖于所述透明胶层上背离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的表面,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覆盖于所述反面色层上背离所述透明胶层的表面,所述正面色层覆盖于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上背离所述反面色层的表面,所述反面色层和所述正面色层为聚氨酯色层,所述第二离型层覆盖于所述正面色层上背离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的表面,所述热熔胶层覆盖于所述第二离型层上背离所述正面色层的表面。
[0005]进一步的,所述基材膜为PET膜。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离型层的厚度为0.5

1μm,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的厚度为3

20μm,所述透明胶层的厚度为0.5

1μm,所述反面色层的厚度为1

2μm,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的厚度为1*10

10
米,所述正面色层的厚度为1

2μm,所述第二离型层的厚度为0.5

1μm,所述热熔胶层的厚度为10

20μm。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离型层为环氧氨基树脂烘烤层,所述透明胶层为改性聚氨酯层,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为铝层,所述第二离型层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层,所述热熔胶层为聚氨酯胶层。
[0008]本技术提供的耐磨金属电镀膜通过多个复合膜层,有效保证了其层之间的结合强度,同时,在其最外层上设置有弹性聚氨酯保护层,有效地提高了其耐磨性能;同时,在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的两侧均采用聚氨酯色层作为正面色层和反面色层,起到装饰效果的
同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对于真空电镀金属层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提高了其耐弯折性能,至少耐折8万次不会有破损问题,另外,所述耐磨金属电镀膜还具有较好的耐溶剂性,适应在表面涂饰、淋漆、弱溶剂油墨印刷等深度加工。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一种耐磨金属电镀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金属电镀膜,本技术提供的耐磨金属电镀膜在耐磨方面较传统的金属转移膜具有较大的提升。
[001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金属电镀膜,包括基材膜1、第一离型层2、弹性聚氨酯保护层3、透明胶层4、反面色层5、真空电镀金属层6、正面色层7、第二离型层8和热熔胶层9,所述第一离型层2覆盖于所述基材膜1的表面,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3覆盖于所述第一离型层2上背离所述基材膜1的表面,所述透明胶层4覆盖于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3上背离所述第一离型层2的表面,所述反面色层5覆盖于所述透明胶层4上背离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3的表面,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6覆盖于所述反面色层5上背离所述透明胶层4的表面,所述正面色层7覆盖于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6上背离所述反面色层5的表面,所述反面色层5和所述正面色层7为聚氨酯色层,所述第二离型层8覆盖于所述正面色层7上背离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6的表面,所述热熔胶层9覆盖于所述第二离型层8上背离所述正面色层7的表面。
[0014]本技术提供的耐磨金属电镀膜通过多个复合膜层,有效保证了其层之间的结合强度,同时,在其最外层上设置有弹性聚氨酯保护层3,有效地提高了其耐磨性能;同时,在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6的两侧均采用聚氨酯色层作为正面色层7和反面色层5,起到装饰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对于真空电镀金属层6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提高了其耐弯折性能,至少耐折8万次不会有破损问题,另外,所述耐磨金属电镀膜还具有较好的耐溶剂性,适应在表面涂饰、淋漆、弱溶剂油墨印刷等深度加工。
[0015]在进行所述耐磨金属电镀膜的热转印时,可将其热熔胶层9的一面朝向被贴合的表面上,通过加热使热熔胶层9结合至被贴合的表面,去除所述基材膜1和所述第一离型层2,得到具有弹性聚氨酯保护层3为外表面的耐磨金属电镀膜。
[00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膜1为PET膜。
[00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层2的厚度为0.5

1μm,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3的厚
度为3

20μm,所述透明胶层4的厚度为0.5

1μm,所述反面色层5的厚度为1

2μm,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6的厚度为1*10

10
米,所述正面色层7的厚度为1

2μm,所述第二离型层8的厚度为0.5

1μm,所述热熔胶层9的厚度为10

20μm。
[00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层2为环氧氨基树脂烘烤层,所述透明胶层4为改性聚氨酯层,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6为铝层,所述第二离型层8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层,所述热熔胶层9为聚氨酯胶层。
[001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离型层8在使用过程中不起到离型作用,设置第二离型层8的目的是由于在前期制备工艺中,是先在其他基材表面依次制备第二离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金属电镀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膜、第一离型层、弹性聚氨酯保护层、透明胶层、反面色层、真空电镀金属层、正面色层、第二离型层和热熔胶层,所述第一离型层覆盖于所述基材膜的表面,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覆盖于所述第一离型层上背离所述基材膜的表面,所述透明胶层覆盖于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上背离所述第一离型层的表面,所述反面色层覆盖于所述透明胶层上背离所述弹性聚氨酯保护层的表面,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覆盖于所述反面色层上背离所述透明胶层的表面,所述正面色层覆盖于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上背离所述反面色层的表面,所述反面色层和所述正面色层为聚氨酯色层,所述第二离型层覆盖于所述正面色层上背离所述真空电镀金属层的表面,所述热熔胶层覆盖于所述第二离型层上背离所述正面色层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金属电镀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膜为PET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汝盛张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柏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