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治水中水系连通倒虹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22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区域治水中水系连通倒虹吸结构,涉及水利工程领域。该区域治水中水系连通倒虹吸结构,由若干构件构成的上闸首闸室、下闸首闸室、闸下地涵、地涵斜段及地涵平段;所述闸室包括闸底板、闸墩、排架、启闭机梁板、闸门、启闭机、闸下地涵、地涵底板等;该新型倒虹吸结构在闸门上游侧闸身底板开孔连接地涵,实现上游河道水流一方面可以通过该空洞经过地涵斜段及地涵平段到达下游侧河道,另外一方面也可通过水闸闸门的开启与关闭实现上下游侧水位壅高与下降,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启上游侧或下游侧闸门实现内外河水体交换,从而实现活水治水。活水治水。活水治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治水中水系连通倒虹吸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区域治水中水系连通倒虹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倒虹吸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输水构筑物,其主要作用是当沟渠、河道与道路;或其他沟渠、河道处于同一标高位置并处于平面交叉时,这时有两种方式将水流输送,一是采用渡槽的方式,但其适用条件往往过于苛刻,且在河道与河道交叉时应用较少;二是采用倒虹吸的方式,特别适用于河道与河道交叉且河道上下游高差不大时布置倒虹吸尤为合适。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新发展格局对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传统倒虹吸不能起到控制河道水位和向外河侧排水引水这一功能,结合片区活水治水需求,非常有必要对现有倒虹吸结构进行设计优化和集成。这一新型倒虹吸结构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区域防洪除涝安全、扩大水资源供给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区域水环境治理长期有效发展,构建全市现代区域治水体系,通过区域治水中水系连通倒虹吸结构实现各片区的水体有序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治水中水系连通倒虹吸结构,包括由若干构件构成的上闸首闸室、下闸首闸室、闸下地涵(5)、地涵斜段及地涵平段;所述上闸首闸室或者下闸首闸室均由闸底板(6)、闸墩(2)、排架(3)、启闭机梁板(8)、闸门(1)、启闭机、闸下地涵(5)、地涵底板(7)组成;所述闸底板(6)的内部设置有开孔,所述闸底板(6)通过开孔与闸下地涵(5)相连通;所述闸下地涵(5)与闸身(4)整体浇筑且联合布置,所述闸下地涵(5)与地涵斜段相连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止水,所述地涵斜段与地涵平段相连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止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周子成曹宗杨刘昱雯韩玲郑乔木何聪陈旭坤谢可可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