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19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3
一种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包括三角支撑架、连接环体、上连接套筒、下连接套筒、棱镜、重金属球、容器以及粘滞液体;三角支架具有三个支撑脚,三个支撑脚沿连接环体的周向呈间隔设置;上连接套筒沿上下向的穿设于连接环体的内环,上连接套筒的上端与棱镜固定连接,上连接套筒的下端与下连接套筒延伸方向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下连接套筒的下端与重金属球固定连接;容器具有一端敞口的存放槽,容器放置于地面并位于连接环体的下方,重金属位于存放槽内,存放槽还存放有淹没重金属球的粘滞液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的重心会在容器内的粘滞液体中进行自我调节,使其调节至平衡状态,如此无需手动调节,缩短监测的调节时间。节时间。节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在拥堵城市中开展隧道、高架桥等建设越来越频繁,此类工程安全等级需求大、施工空间有限、风险高等特点,其施工过程中持续监测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城市基础建设监测过程中存在监测空间有限、车辆多、风荷载干扰等问题,而目前采用全站仪监测沉降、位移时,其棱镜通常需要测量人员人工扶持(空间小),或者搭设三脚架固定后人工调平;这两种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人工扶持时无法避免晃动等人为因素,搭设三脚架固定后,在周边车辆、风等荷载下容易出现不调平的问题,使得现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故此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旨在解决采用棱镜测量时需进行三脚架搭设后进行人工调平的问题。
[0004]一种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包括三角支撑架、连接环体、上连接套筒、下连接套筒、棱镜、重金属球、容器以及粘滞液体;其中,所述三角支架具有三个支撑脚,三个所述支撑脚的一端与地面抵接,三个所述支撑脚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环体的外周壁连接,所述连接环体呈圆环形状设置,三个所述支撑脚沿所述连接环体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上连接套筒沿上下向的穿设于所述连接环体的内环,所述上连接套筒可在所述连接环体的内周壁限制下相对所述连接环体上下运动,所述上连接套筒的上端与所述棱镜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套筒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套筒延伸方向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连接套筒的下端与所述重金属球固定连接;所述容器具有一端敞口的存放槽,所述容器放置于地面并位于所述连接环体的下方,所述重金属位于所述存放槽内,所述存放槽还存放有淹没所述重金属球的所述粘滞液体。
[0005]作为优选的:所述上连接套筒的下端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连接套筒延伸方向的上端凹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还包括柔性薄膜,所述柔性薄膜铺设于所述粘滞液体的表面。
[0007]作为优选的:三个所述支撑脚均与所述连接环体铰接连接。
[0008]作为优选的:上连接套筒以及所述下连接套筒均采用金属轻质材料制成。
[0009]一种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1、将容器放置在地面上,在存放槽内倒入适量的粘滞液体;
[0011]步骤2、将下连接套筒与重金属球竖直的下放在存放槽内粘滞液体的中心,并用在
粘滞液体上铺设柔性薄膜;
[0012]步骤3、三角支撑架与连接环体进行连接,上连接套筒穿过连接环体并与下连接套筒进行连接;
[0013]步骤4、三角支撑架撑起,适当调整位置使得连接环体的内周壁能在水平面上稳定的围住上连接套筒,最后将棱镜与上连接套筒进行连接,此时棱镜会随着上连接套筒沿其轴线方向来回摆动,并自适应调整至平衡,如此可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工作。
[0014]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当棱镜安装在上连接套筒上后,通过上连接套筒与下连接套筒相连接,并在下连接套筒的下端设置的金属重球的带动作用下,整体的重心会在容器内的粘滞液体中进行自我调节,使其调节至平衡状态,如此无需手动调节,方便确定测点的设置并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工作,缩短监测的调节时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环体与三角支撑架的连接结构俯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上连接套筒以及下连接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金属球体置于粘滞液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位于中窄区域监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三角支撑架;2、连接环体;3、上连接套筒;4、下连接套筒;5、棱镜;6、重金属球;7、容器;8、粘滞液体;9、柔性薄膜;10、存放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包括三角支撑架1、连接环体2、上连接套筒3、下连接套筒4、棱镜5、重金属球6、容器7以及粘滞液体8;三角支撑架1具有三个支撑脚,三个支撑脚的一端与地面抵接,三个支撑脚的另一端均与连接环体2的外周壁连接,连接环体2呈圆环形状设置,三个支撑脚沿连接环体2的周向呈间隔设置;为了确保连接环体2在根据不同测试点可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调节,该三个支撑脚均可进行伸缩设置,例如各支撑脚均包括多个连接段,各连接段首尾套接连接,如此支撑脚即可进行伸缩设置。
[0025]此外,各支撑脚与连接环体2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各支撑脚可以是固定的与连接环体2进行连接,例如采用螺钉锁付、焊接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各支撑脚也可以是与连接环体2活动连接,例如各支撑脚均与连接环体2转动连接,以使得各支撑脚能分叉得较开,支撑连接环体2时能更加的稳定。
[0026]上连接套筒3沿上下向的穿设于连接环体2的内环,上连接套筒3可在连接环体2的内周壁限制下相对连接环体2上下运动,上连接套筒3的上端与棱镜5固定连接,此时上连接套筒3与棱镜5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以方便在不使用原位监测用棱镜5支撑架时棱镜5可从上连接套筒3上拆卸下单独保存,避免棱镜5发生脱落而损坏。
[0027]进一步的,上连接套筒3的下端与下连接套筒4延伸方向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如此,方便上连接套筒3与下连接套筒4进行连接安装,在监测结束后,可以进行拆卸,方便收纳。
[0028]下连接套筒4的下端与重金属球6固定连接,如此,棱镜5可在重金属球6的作用下实现竖直状态,进一步的,容器7具有一端敞口的存放槽10,容器7放置于地面并位于连接环体2的下方,重金属位于存放槽10内,存放槽10还存放有淹没重金属球6的粘滞液体8,如此可确保棱镜5在重金属球6的重力作用下能在粘滞液体8内自动平衡,如此受外力作用时棱镜5不会出现晃动、震动等不稳定现象,进而有利于施工人员实施观测。
[0029]需要说明的是,该粘滞液体8可以是硅油或者甘油等具备较大阻尼度的液体,粘滞液体8依靠液体介质的黏滞阻力使的重金属球6运动的机械动能衰减,进而缩短机械摆动或运动时间,使得重金属球6在粘滞液体8内自行达到平衡。
[0030]实施例二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包括三角支撑架(1)、连接环体(2)、上连接套筒(3)、下连接套筒(4)、棱镜(5)、重金属球(6)、容器(7)以及粘滞液体(8);其中,所述三角支架具有三个支撑脚,三个所述支撑脚的一端与地面抵接,三个所述支撑脚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环体(2)的外周壁连接,所述连接环体(2)呈圆环形状设置,三个所述支撑脚沿所述连接环体(2)的周向呈间隔设置;所述上连接套筒(3)沿上下向的穿设于所述连接环体(2)的内环,所述上连接套筒(3)可在所述连接环体(2)的内周壁限制下相对所述连接环体(2)上下运动,所述上连接套筒(3)的上端与所述棱镜(5)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套筒(3)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套筒(4)延伸方向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连接套筒(4)的下端与所述重金属球(6)固定连接;所述容器(7)具有一端敞口的存放槽(10),所述容器(7)放置于地面并位于所述连接环体(2)的下方,所述重金属位于所述存放槽(10)内,所述存放槽(10)还存放有淹没所述重金属球(6)的所述粘滞液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自平衡式原位监测用棱镜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套筒(3)的下端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连接套筒(4)延伸方向的上端凹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叶琳苏颖李长春张振华王翔王竹林黄涛季超汪月辉章斌奚邦禄王静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