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撑开扩张的体内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18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撑开扩张的体内探测装置,包括可撑开扩张装置以及体内探测装置;可撑开扩张装置包括柔性管套和刚性支撑板,柔性管套包括外层扩张管套及设置在外层扩张管套外的扩张薄膜,外层扩张管套套在所有刚性支撑板的外侧,刚性支撑板将外层扩张管套撑开,刚性支撑板连接在手柄上,当向外层扩张管套与扩张薄膜之间的空间通入水能够使扩张薄膜撑开扩张,外层扩张管套和刚性支撑板之间设有喷水导管,可以对体内待撑开扩张部位或体内探测装置进行清洗消毒;体内探测装置使用时位于刚性支撑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撑开扩张的体内探测装置不会对待撑开扩张部位造成损伤,同时还具有清洗功能,并且可以进行拆卸。并且可以进行拆卸。并且可以进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撑开扩张的体内探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诊断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撑开扩张的体内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阴道窥镜是目前医学临床妇科检查中较常用的设备,主要用于检查女性生殖器外阴、阴道和宫颈是否存在异常的病变,能够有效提高医疗检查工作的准确性。
[0003]现有的妇科临床检查治疗时的操作方式基本是先通过刚性材料机械式撑开阴道,再通过内窥镜观察内部,但通过刚性材料对阴道进行撑开,会让患者产生很强的不适感,甚者会造成损伤,且阴道内壁上存在褶皱,传统撑开器不能将褶皱撑开,不便于医生观察;此外,在一些患者存在炎症的情况下,需要对阴道内进行清洗消毒,而现有的撑开器不具有冲洗的功能。
[0004]中国专利CN114795097A公开了一种阴道自检式鸭嘴钳系统,由图像采集单元、鸭嘴钳和远程交流单元组成,所述鸭嘴钳前部设置在系统本体前部,后端连接安装在系统本体内的鸭嘴钳驱动张开机构,系统本体前端鸭嘴钳的两张叶片之间装有图像采集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和鸭嘴钳驱动张开机构分别连接安装在系统本体内部中的控制板,控制板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撑开扩张的体内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可撑开扩张的体内探测装置包括可撑开扩张装置(1)以及体内探测装置;可撑开扩张装置(1)包括柔性管套和刚性支撑板(11),所述柔性管套包括外层扩张管套(7)及设置在外层扩张管套(7)外的扩张薄膜(8),所述外层扩张管套(7)为柔性结构,可压缩,所述刚性支撑板(11)设置四个,所述外层扩张管套(7)套在所有刚性支撑板(11)的外侧,所述刚性支撑板(11)将所述外层扩张管套(7)撑开,所述刚性支撑板(11)连接在手柄(2)上,所述外层扩张管套(7)与扩张薄膜(8)之间形成可以容纳液体的空间,所述外层扩张管套(7)通过柔性管套外层进液口(13)与柔性管套外层进液管(34)连接,当所述柔性管套外层进液管(34)向外层扩张管套(7)与扩张薄膜(8)之间的空间通入生理盐水或水能够使扩张薄膜(8)撑开扩张。所述外层扩张管套(7)和刚性支撑板(11)之间设有喷水导管(9)和环形分流管(10),所述环形分流管(10)与喷水导管(9)相连通,所述环形分流管(10)通过喷水导管进液口(14)连接喷水导管进液管(35),所述喷水导管(9)前端和内壁分别设有喷水口(12),所述喷水导管进液管(35)用于通入生理盐水,顺序通过喷水导管进液口(14)、环形分流管(10)、喷水导管(9)、喷水口(12)对体内待撑开扩张部位进行清洗消毒,或对可放置在刚性支撑板(11)内的体内探测装置进行清洗消毒;所述体内探测装置使用时位于刚性支撑板(1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撑开扩张的体内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支撑板(11)与旋转连杆撑开机构相连,所述旋转连杆撑开机构用于使刚性支撑板(11)之间距离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撑开或者缩小外层扩张管套(7)内径的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撑开扩张的体内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杆撑开机构包括U型滑块(15)、连杆(24)、第一带动轮(16)、同步皮带(21)、旋转盘(25)、移动套筒(26)、旋转套筒(28)、第二带动轮(37);所述刚性支撑板(11)的后端与U型滑块(15)的前端相连,所述U型滑块(15)均安装在固定板(17)的滑槽(18)内,且所述U型滑块(15)的后端通过第二轴承(29)与连杆(24)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24)另一端与移动套筒(26)通过第一轴承(27)相连,所述移动套筒(26)与旋转套筒(28)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旋转套筒(28)后端固定有旋转盘(25),所述旋转盘(25)与第一转轴(22)通过齿轮传动,所述第一转轴(22)前端固定有第一带动轮(16),所述第一带动轮(16)前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块(31),所述第一带动轮(16)与同步皮带(21)传动连接,所述同步皮带(21)下端与第二带动轮(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任玲管睿谷雪莲胡秀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