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217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金属聚合物技术领域。该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硫酸铜溶液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聚合物
,具体为一种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开号为CN104004508B的一种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合成反应得到醛类化合物,并进一步与二胺类化合物通过醛、胺缩合得到含功能基团取代基的系列Salen类希夫碱配体L;根据Zn

Ln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结构基元的分子体系的性能,以Salen类系列希夫碱配体L与Zn2+及Ln3+(Ln=Nd,Yb,Er,Gd,Eu or Tb)进行组装。本专利技术通过含Zn

Ln可导电的混金属聚合物分子体系的能量传递机理的揭示,明确其用于可见及近红外发光材料,获取长荧光寿命、强荧光强度及高量子产率的发光器件的突破性解决途径和方法。
[0003]上述的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出来的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薄膜表面不够光滑,同时也不够均匀,导致表面表面阻力大,从而导致制备出来的薄膜的导电性能差,不便于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硫酸铜溶液80

100份、碳纳米管20

40份、分散剂10

12份和可挥发溶剂30

4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金属提取;将硫酸铜溶液加入到容器中,然后再加入活泼金属,然后再搅拌,直至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然后停止加入活泼金属,然后对混合溶液进行过滤,然后对过滤出来的固体单质进行真空烘干,然后将其研磨成粉末备用;
[0009]S2、乳液分散;将S1中得到的粉末固体单质和碳纳米管加入到含有分散剂的可挥发溶剂中,然后进行超声分散,得到混合分散乳液,混合分散溶液包括碳纳米管、金属单质、分散剂和可挥发溶剂;
[0010]S3、真空抽滤;将S2中超声分散后的混合乳液用滤膜进行过滤两次,第一次用滤膜孔径为20

30um进行真空抽滤,从而过滤乳液中的大团聚颗粒,然后扔掉滤膜和滤渣,然后再对剩下滤液进行二次真空抽滤,滤膜孔径0.1

0.2um,使乳液在滤膜上形成聚合物薄膜;
[0011]S4、烘干;将S3中得到的聚合物薄膜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50

120摄氏度,烘干时间为5

10分钟,将聚合物薄膜中溶剂挥发掉,从而得到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
[0012]S5、热压包装;在透明基底上覆盖第二次真空抽滤的聚合物薄膜,聚合物薄膜上的
导电薄膜面向透明基底,把导电薄膜贴合在透明基底上,进行热压,热压温度为50

220摄氏度,使抽滤所制备的聚合物薄膜转移到透明基底上,最后用无机酸、去离子水先后洗涤碳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清洗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0

120摄氏度,烘干时间为4

8分钟,即得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
[0013]优选的,所述S1中硫酸铜的溶液浓度为10

12mol/L,溶解度为14g/100g水。
[0014]优选的,所述S2中碳纳米管浓度1

5mg/ml,直径为6

20um、长度为4

12um。
[0015]优选的,所述S2中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其中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
[0016]优选的,所述S2中可挥发溶剂为异丙醇、四氢呋喃和丙酮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混合而成。
[0017]优选的,所述S1中加入的活泼金属为粉末状的金属锌或金属铁其中任意一种。
[0018]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超声波分散功率为100

700W,超声时长1

8h。
[0019]优选的,所述S3中真空抽滤用的滤膜为混合纤维素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尼龙滤膜、聚酰胺滤膜其中一种。
[0020]优选的,所述S5中透明基底为石英玻璃、柔性聚对苯二甲酸塑料或聚碳酸酯类塑其中一种。
[0021]优选的,所述S5中使用的无机酸为硫酸、硝酸、盐酸中的一种或混合,无机酸的浓度4

8mol/L。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1、该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金属导电铜离子与无机材料相结合的设计,不仅具有优越的导电能力,同时还具有高稳定性和优异的耐温性能,相比传统的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该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适用范围更加广阔,综合性能更加优异,便于推广和使用。
[0025]2、该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对原料要求低,间接减少了投入的生产成本,制备出的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相比传统的聚合物薄膜材料表面更加光滑,稳定性更好,另外该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表面更加均匀,表面的阻力更小,从而导电性能更好,实用性高,整个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人为可控性强,不会对环境有影响,环保且实用。
[0026]3、该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需要的生产规模小,能够被广大生产厂家接受,可批量生产,另外制备出的该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质量轻,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拉伸性和弹性,可塑性和性价比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一:
[0029]一种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硫酸铜溶液80份、碳纳米管20份、分散剂10份和可挥发溶剂30份,通过金属导电铜离子与无机材料相结合的设计,不仅具有优越的导电能力,同时还具有高稳定性和优异的耐温性能,相比传统的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该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适用范围更加广阔,综合性能更加优异,便于推广和使用,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金属提取;将硫酸铜溶液加入到容器中,硫酸铜的溶液浓度为10mol/L,溶解度为14g/100g水,然后再加入活泼金属,然后再搅拌,直至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然后停止加入活泼金属,加入的活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硫酸铜溶液80

100份、碳纳米管20

40份、分散剂10

12份和可挥发溶剂30

4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金属提取;将硫酸铜溶液加入到容器中,然后再加入活泼金属,然后再搅拌,直至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然后停止加入活泼金属,然后对混合溶液进行过滤,然后对过滤出来的固体单质进行真空烘干,然后将其研磨成粉末备用;S2、乳液分散;将S1中得到的粉末固体单质和碳纳米管加入到含有分散剂的可挥发溶剂中,然后进行超声分散,得到混合分散乳液,混合分散溶液包括碳纳米管、金属单质、分散剂和可挥发溶剂;S3、真空抽滤;将S2中超声分散后的混合乳液用滤膜进行过滤两次,第一次用滤膜孔径为20

30um进行真空抽滤,从而过滤乳液中的大团聚颗粒,然后扔掉滤膜和滤渣,然后再对剩下滤液进行二次真空抽滤,滤膜孔径0.1

0.2um,使乳液在滤膜上形成聚合物薄膜;S4、烘干;将S3中得到的聚合物薄膜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50

120摄氏度,烘干时间为5

10分钟,将聚合物薄膜中溶剂挥发掉,从而得到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S5、热压包装;在透明基底上覆盖第二次真空抽滤的聚合物薄膜,聚合物薄膜上的导电薄膜面向透明基底,把导电薄膜贴合在透明基底上,进行热压,热压温度为50

220摄氏度,使抽滤所制备的聚合物薄膜转移到透明基底上,最后用无机酸、去离子水先后洗涤碳导电性混金属聚合物薄膜,清洗后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0

120摄氏度,烘干时间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睿王焱冯哲圣黄梦林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