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颅内病灶定位、诊断及治疗的多功能颅脑立体定向装置。立体定向装置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由X光照片定位,到CT扫描定们及核磁共振成像定位。定位装置的功能由单一的功能核团破坏,异物钳取发展到肿瘤活检,血肿及囊肿的抽吸、排空;肿瘤的内放射治疗等,目前又发展到颅内病灶的立体定向外放射治疗,定向显微直视手术。立体定向的原理是将某一病灶(靶点)假定在一个三维空间内,这个空间与定位装置有一个特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只要通过某种成像仪显示出靶点位置,然后计算得出靶点相对定位装置的三维空间坐标,通过调整定位仪上的坐标使二者一致,这样就能使导向器上的导针正好指到靶点位置,这种定位误差的精度要求不超过1毫米。以往采用的X光照片定位,由于X射线呈锥形放射,不同层面的靶点就会产生不同的放大,在计算坐标值时就会遇到较大困难。一种方法是采用原点固定法,即假定呈锥形投照的射线,其正中射线垂直通过前后定位极两个相对应的细孔,而且要求脑正中平面与两侧定位板平行,并位于正中,靶点也被假定在这个中间平面上。很显然,这种操作极为繁锁,要求的辅助设备多,而且在计算远离中线平面靶点坐标时造成的误 ...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颅脑立体定向装置,是由固定,定位及导向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部分用于固定患者头颅,不同的定位板分别安装在底圈的四边,进行各种不同成像时的定位;导向弧设计成球心定位装置,导向弧末端与呈园柱型的X标尺相配合可作360°转动,X轴标尺的中心与导向弧的园心一致,Y轴标尺可以安装在底圈四面的任意一面,通过调节位于一侧的X、Y、Z标尺,使靶心与导向弧的园心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强,左焕琮,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