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可调节的智能夜间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204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场地照明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可移动可调节的智能夜间照明系统,包括:灯头、灯座、固定调节架、旋转底座、智能控制模块、电源箱以及储运充电箱;灯头固设于灯座上,灯头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智能控制模块设于电源箱上;电源箱顶面设有开口,旋转底座转动设于电源箱顶面开口上;固定调节架固设于旋转底座上;灯座与固定调节架相铰接,使灯座绕固定调节架实现不同角度俯仰;所述电源箱设于储运充电箱内,且所述储运充电箱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即装即撤的特点,具有不同高度、位置的目标照明:一是对场地照明时仰角即可实现,可满足不同大小场地照明需要,通过旋转底座可以任意调节照明方向。通过旋转底座可以任意调节照明方向。通过旋转底座可以任意调节照明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可调节的智能夜间照明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场地照明
,具体说是一种可移动可调节的智能夜间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夜间场地照明是现代室外工作、训练中的常见需求,在照明过程中对灯的亮灭控制也是刚性需求。野外工作条件下,在没有市电保障时,照明往往需要架设发电机提供电力,灯的控制需要铺设有线线路手动控制通断电实现亮灭。部分市售的锂电池供电照明灯没有无线远程控制方式,且安装固定位置和角度相对固定。在夜间射击过程中,靶标照明需要从地面以仰角的方式对靶标中心区域进行白光照明,还有课目需要在靶心进行红点闪光照明,照明的亮度可调,亮灭的时间长短、亮灭的时机需要随射击进程通过编程自动控制。此外,还存在编组(部分)亮灭的控制照明需求。场地保障照明,需要对部分保障岗位进行照明,这种条件需要从一定高度进行俯角照明,保证能够照射一定区域,且亮灭也可随射击进程进行控制。针对上述需求,传统的发电机铺设有线的控制方式和单独的市售锂电池照明灯均无法满足训练保障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可充电锂电池外接电源可以直接供电、充电,日常存放于配套的插拔式储运充电箱内,即用即装,亮度可调,配置三角架,可用于夜间室外场地勤务保障照明的可移动的智能夜间照明系统。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可调节的智能夜间照明系统,包括:灯头、灯座、固定调节架、旋转底座、智能控制模块、电源箱以及储运充电箱;
[0005]所述灯头固设于灯座上,灯头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设于电源箱上;
[0006]所述电源箱顶面设有开口,所述旋转底座转动设于电源箱顶面开口上;所述固定调节架固设于旋转底座上;
[0007]所述灯座与固定调节架相铰接,使灯座绕固定调节架实现不同角度俯仰;所述电源箱设于储运充电箱内,且所述储运充电箱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
[0008]所述电源箱,包括:箱体主体和箱体上盖;
[0009]所述箱体主体为一面开口的中空箱体结构,所述箱体主体的开口外沿向内设有弯折部,箱体主体开口处的弯折部与箱体上盖通过螺钉固接,且箱体上盖与弯折部之间通过密封条密封;
[0010]所述箱体上盖设有开口,且开口上转动设有旋转底座。
[0011]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电源控制板以及与电源控制板连接的开关、天线装置、触摸屏、锂电池和充电口;
[0012]所述电源控制板和锂电池均设于箱体主体内,所述开关、天线装置、触摸屏均设于箱体上盖上;所述电源控制板与灯头连接;
[0013]所述充电口设于箱体主体上,且充电口与电源控制板连接。
[0014]所述灯座的正面上还设有红外激光发射器,所述红外激光发射器与电源控制板连接;
[0015]所述红外激光发射器的发射方向与灯头的照射方向相同。
[0016]所述电源控制板,包括:电压转换器、单片机、无线模块以及脉宽调制器;
[0017]锂电池通过保险开关F1接入电压转换器的电压输入端口,所述电压转换器电压输出端口与单片机的电源端口VDD连接;
[0018]所述电压转换器的滤波输入正极端口C+与滤波输入负极端口C

之间连接有电容;
[0019]所述单片机的串口通过无线模块与天线装置连接;
[0020]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口PB1经电阻R2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继电器K1线圈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源依次经红外激光发射器、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接地;
[0021]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口PWM和输出端口PB0分别与脉宽调制器的复位端口Reset和脉冲控制端口Comp连接;
[0022]所述脉宽调制器的功率输出端与驱动功率管Q2的栅极连接,驱动功率管Q2的栅极、漏极分别经电阻R1和二极管D1、保险开关与锂电池正极连接;
[0023]所述D1并联有储能电感L1与灯头的串联电路,驱动功率管Q2的源极接地,脉宽调制器的功率回流端Source接地。
[0024]所述灯座为板状结构,灯座中心处设有线孔;
[0025]所述灯座的正面与灯头固接,灯头的导线穿过线孔与电源控制板连接;
[0026]所述灯座的背面上沿线孔对称设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均设有通孔,两个所述连接板与固定调节架相铰接。
[0027]所述固定调节架为U连接件,U连接件两臂上对称设于螺纹孔;
[0028]灯座的两个连接板设于所述U连接件两臂之间,U连接件的螺纹孔与灯座的连接板的通孔同轴设置,通过螺栓依次穿过连接板的通孔和U型连接件的螺纹孔,并通过螺母紧固;
[0029]所述U连接件中心处设有圆孔,所述灯头的导线依次穿过灯座的线孔、U连接件圆孔、旋转底座与电源控制板连接。
[0030]所述储运充电箱,包括:充电箱,以及设置在充电箱内的充电槽;
[0031]所述充电箱外壁设有充电插头和充电显示屏,充电槽有多个,均匀排列设于充电箱内,充电箱内设有充电线,且与充电插头连接;所述充电线并联多条充电线支路与电源箱的充电口连接,以使每个电源箱并联,并同时充电。
[003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0033]1.本技术具有体积小,即装即撤的特点,具有不同高度、位置的目标照明:一是对场地照明时仰角即可实现,可满足不同大小场地照明需要,通过旋转底座可以任意调节照明方向;二是对场地保障照明时配置三角架调节俯角即可实现,可满足不同保障范围照明需求。上述照明方式避免了接线困难、场地布线混乱的情况。
[0034]2.本技术具有三防结构,整体结构密封,具有大散热体散热,能够满足不同天候环境下的使用需求,配置可充电锂电池,可以长时间工作。
[0035]3.本技术配有带液晶显示屏的储运充电箱,储运结构方便照明装置的收纳、储运、充电,照明装置插入即可自动充电,同时可以放入多个照明装置,每台照明装置都有充电提示功能,便于照明装置的充电管理。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技术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其中,1为灯头,2为灯座,3为固定调节架,4为旋转底座,5为电源箱,501为箱体主体,502为箱体上盖,503为弯折部,6为开关,7为天线装置,8为触摸屏,9为充电口,10为红外激光发射器,11为连接板,12为充电箱,13为充电槽,14为充电插头,15为充电显示屏;
[0038]图2为本技术电源控制板的控制原理图;
[0039]图3为本技术的储运充电箱结构示意图A;
[0040]图4为本技术的储运充电箱结构示意图B。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2]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灯头1、灯座2、固定调节架3、旋转底座4、智能控制模块、电源箱5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可调节的智能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头(1)、灯座(2)、固定调节架(3)、旋转底座(4)、智能控制模块、电源箱(5)以及储运充电箱;所述灯头(1)固设于灯座上,灯头(1)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设于电源箱(5)上;所述电源箱(5)顶面设有开口,所述旋转底座(4)转动设于电源箱(5)顶面开口上;所述固定调节架(3)固设于旋转底座(4)上;所述灯座(2)与固定调节架(3)相铰接,使灯座(2)绕固定调节架(3)实现不同角度俯仰;所述电源箱(5)设于储运充电箱内,且所述储运充电箱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可调节的智能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箱(5),包括:箱体主体(501)和箱体上盖(502);所述箱体主体(501)为一面开口的中空箱体结构,所述箱体主体(501)的开口外沿向内设有弯折部(503),箱体主体(501)开口处的弯折部(503)与箱体上盖(502)通过螺钉固接,且箱体上盖(502)与弯折部(503)之间通过密封条密封;所述箱体上盖(502)设有开口,且开口上转动设有旋转底座(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可调节的智能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电源控制板以及与电源控制板连接的开关(6)、天线装置(7)、触摸屏(8)、锂电池和充电口(9);所述电源控制板和锂电池均设于箱体主体(501)内,所述开关(6)、天线装置(7)、触摸屏(8)均设于箱体上盖(502)上;所述电源控制板与灯头(1)连接;所述充电口(9)设于箱体主体上,且充电口(9)与电源控制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可调节的智能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2)的正面上还设有红外激光发射器(10),所述红外激光发射器(10)与电源控制板连接;所述红外激光发射器(10)的发射方向与灯头(1)的照射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可调节的智能夜间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板,包括:电压转换器、单片机、无线模块以及脉宽调制器;锂电池通过保险开关F1接入电压转换器的电压输入端口,所述电压转换器电压输出端口与单片机的电源端口VDD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滤波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殿春刘晨蒋国庆杨增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中科智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