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保护管气孔及裂纹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172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保护管现场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缆保护管气孔及裂纹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其包括气密性检测和裂纹检测的综合检测方法,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密封条、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电缆保护管、螺钉、螺母、通气管、橡胶软管、U型连通器,手摇螺旋推进器,通过观测U型连通器中液体的刻度升降来判定电缆保护管的密封性。在检测无气孔状态下,裂纹检测采用着色渗透探伤方法对电缆保护管的裂纹进行检测,通过采用渗透剂,显像剂和清洁剂将电缆保护管中的裂纹进行显像,并以此来判定其质量是否合格。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无需电力系统,能节省时间、能源、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保护管气孔及裂纹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低压电缆保护管快速无损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保护管气孔及裂纹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网的发展和电力电缆敷设量的增长,中低压电缆保护管的电网市场需求旺盛,对电缆保护管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如果电缆保护管存在质量问题,受外力挤压、冲击时会发生变形或破裂,对电缆的保护作用将大幅减弱,严重时还会损伤电缆外护套及绝缘,诱发线路故障停电,影响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目前,电缆保护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监管端问题反响强烈,针对电缆保护管的抽检结果形式严峻、产品合格率普遍低下,相关行业标准的缺失,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格,缺乏高效质量检验技术和监管体系,给电力工程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
[0003]中低压电缆保护管的常规检测方式为选取样品送至试验室进行破坏性检测,检测流程复杂、对样品具有破坏性、检测时间长、经济成本高。目前,针对中低压电缆保护管的无损检测技术尚不成熟,检测方式复杂、设备笨重、对检测人员水平要求很高,缺乏一套适用于工程现场的行之有效的检测方式。同时现场往往有电力系统不便的情况,因此,对于专利技术一种无需电力系统的无损检测方法具有迫切需求。
[0004]针对以上技术缺陷,有必要研究更适应现场检测、检测精度高、检测方法简单的中低压电缆保护管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研制便携易操作的检测装置,实现电缆保护管的全量“预筛检”,提高中低压电缆保护管的质量管控水平,保障电缆线路的长期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保护管气孔及裂纹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通过设计电缆保护管密封装置将其密封,通过连通器原理将密封装置和外部大气压形成压差,通过观测液体刻度线变化实现气密性检测。在保证电缆保护管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采用着色探伤剂对电缆保护管表面裂纹进行检测。实现在工程现场电缆保护管快速无损检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电力系统,能节省时间、材料和能源。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了一种电缆保护管气孔快速无损检测系统,包括:
[0007]套筒,所述套筒由上盖板、下盖板合拼构成,所述上盖板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下盖板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下盖板与所述上盖板合拼后能够完全包覆电缆保护管的一段外壁,所述套筒直径大于所述电缆保护管直径,所述套筒的内壁与所述电缆保护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夹层;
[0008]两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安装在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的对接边上;
[0009]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装在电缆保护管上,封堵所述夹层的第一端;
[0010]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装在电缆保护管上,封堵所述夹层的第二端;
[0011]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出气端插入所述第一密封圈或第
二密封圈内,与所述夹层连通;
[0012]橡胶软管,所述橡胶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通气管的进气端连通连接;
[0013]U型连通器,所述U型连通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橡胶软管的第二端连通连接;
[0014]手摇螺旋推进器,所述手摇螺旋推进器与所述U型连通器的第二端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采用橡胶密封圈。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或第二密封圈上制有通气孔。
[001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了上述电缆保护管气孔快速无损检测系统的气密性检测方法,
[0018]根据不同电缆保护管选取合适尺寸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将上盖板和下盖板包覆在电缆保护管上,通过螺钉和螺母紧固密封条;
[0019]连接通气管、橡胶软管及U型连通器,U型连通器内装有1/3液体,通过手摇螺旋推进器对U型连通器施加压强,观察U型连通器刻度线位移情况进而判断电缆保护管是否存在气孔。
[0020]进一步地,在检测电缆保护管气密性合格后将气密性检测装置拆卸,使用着色探伤剂对需要检测的电缆保护管进行着色探伤,通过前期实验室计算着色探伤尺寸和裂纹深度进行建立匹配关系,精确判断裂纹尺寸,通过显像尺寸检测其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0021]进一步地,U型连通器中所使用液体为无水乙醇。
[002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3]本装置和系统可以实现工程现场电缆保护管快速无损检测,针对气孔和裂纹的检测手段提出新的检测手段,解决工程现场设备携带不便,电力系统不便,检测方式复杂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检测方式简单快速,检测精确度高,适用于现场检测。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0026]图3为图2的A

A向截面剖视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0028]图5为图4的B

B向截面剖视图.
[0029]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自始至终表示相同的结构或者元件,具体的:
[0030]1为上盖板;2为下盖板;3为密封条;4为第一密封圈;5为第二密封圈;6为电缆保护管;7为螺钉;8为螺母;9为通气管;10为橡胶软管;11为U型连通器;12为手摇螺旋推进器、13为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2]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
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5]如图1~3所示的一种电缆保护管气孔快速无损检测系统,包括套筒,两密封条3,第一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5,通气管9,橡胶软管10,U型连通器11,手摇螺旋推进器12。所述套筒由上盖板1、下盖板2合拼构成,所述上盖板1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下盖板2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下盖板2与所述上盖板1合拼后能够完全包覆电缆保护管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保护管气孔快速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由上盖板(1)、下盖板(2)合拼构成,所述上盖板(1)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下盖板(2)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下盖板(2)与所述上盖板(1)合拼后能够完全包覆电缆保护管(6)的一段外壁,所述套筒直径大于所述电缆保护管(6)直径,所述套筒的内壁与所述电缆保护管(6)的外壁之间形成夹层(13);两密封条(3),所述密封条(3)安装在所述上盖板(1)与所述下盖板(2)的对接边上;第一密封圈(4),所述第一密封圈(4)套装在电缆保护管(6)上,封堵所述夹层(13)的第一端;第二密封圈(5),所述第二密封圈(5)套装在电缆保护管(6)上,封堵所述夹层(13)的第二端;通气管(9),所述通气管(9)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出气端插入所述第一密封圈(4)或第二密封圈(5)内,与所述夹层(13)连通;橡胶软管(10),所述橡胶软管(10)的第一端与所述通气管(9)的进气端连通连接;U型连通器(11),所述U型连通器(11)的第一端与所述橡胶软管(10)的第二端连通连接;手摇螺旋推进器(12),所述手摇螺旋推进器(12)与所述U型连通器(11)的第二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芳于金山齐文艳何恩超李田滕雨蔓王禹涵孙成范海亮王昀杰傅思伟甘智勇张利张迅达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