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膜机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1684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吹膜机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包括内风圈(1)、外风圈(3)、风圈支撑(4)、下风唇(2)、风腔下环(5)、风腔侧环(7)和风腔上环(6),其特征在于:风腔下环(5)、风腔侧环(7)、风腔上环(6)及下风唇(2)固定在一起,内风圈(1)固定在风圈支撑(4)上,风圈支撑(4)与风腔上环(6)可以相对上下移动,外风圈(3)与风圈支撑(4)可以相对上下移动。上、下风口可分别调节,也可同时调节,从而获得薄膜要求的理想的风量和风压,有效控制薄膜的厚度和直径,保证薄膜的质量和精度,有效解决了传统风环下风口不能调节而影响薄膜的质量和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风环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塑料吹膜机冷却膜泡 外部的风环装置。
技术介绍
吹膜机是塑料制品公司广泛使用的关键设备。塑料吹膜机在工作时, 膜泡从机头挤出后,温度很高,需要进行冷却。目前,对膜泡进行冷却 主要采用风冷方式。高压风机产生的高压风通过风管沿风环的切线方向 均匀的进入风环风腔,再通过风孔进入风道,在风道末端,内风圈将风 道分为上、下两个风道,高压风从上、下风口吹出,在上风口吹出的风 冷却并托起膜泡,在下风口吹出的风冷却膜根。传统的风环中,只能通 过上下调节外风圈来实现对上风口间隙大小的调整;而内风圈是固定在 风腔下圈上,不能上下调整,下风口的间隙是一个定值,不能根据薄膜 的不同要求进行调节,获得薄膜要求的理想的风量和风压,有效控制薄 膜的厚度和直径,从而影响薄膜的质量和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了上、下风道间隙均能调节的问题, 提高了薄膜的质量和精度的塑料吹膜机冷却膜泡外部的双风道可调风环 装置。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吹膜机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包括内风圈、外风圈、风圈支撑、下风唇、风腔下环、风腔侧环和风腔上环,其特征在于风腔下 环、风腔侧环、风腔上环及下风唇固定在一起,内风圈固定在风圈支撑 上,风圈支撑与风腔上环可以相对上下移动,外风圈与风圈支撑可以相 对上下移动。所述风圈支撑与风腔上环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风圈支撑与风腔上环之间安装有辊子,风圈支撑与风腔上环带 有与辊子相配合的斜坡。所述外风圈与风圈支撑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外风圈与风圈支撑之间之间安装有辊子,外风圈与风圈支撑带 有与辊子相配合的斜坡。所述上述连接件相互之间均有密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下风口可分别调节,也可同时调节,从而 获得薄膜要求的理想的风量和风压,有效控制薄膜的厚度和直径,保证 薄膜的质量和精度,有效解决了传统风环下风口不能调节而影响薄膜的 质量和精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新型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2为新型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3为图2中的A向视图。图中l.内风圈2.下风唇3.外风圈4.风圈支撑5.风腔下 环6.风腔上环7.风腔侧环8.风管9.风腔10.风孔ll.上风道 12.膜泡 13.上风口 14.下风道 15.膜根 16.下风口 17.辊子 18斜坡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的新型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风腔下环5、风腔侧环 7、风腔上环6及下风唇2固定在一起;内风圈1固定在风圈支撑4上, 风圈支撑4与风腔上环6、外风圈3与风圈支撑4之间通过螺纹或其他 方式相联接,并可相互之间上下移动,上述各件均由铸铝材料制成。外 风圈3、内风圈l与风圈支撑4形成上风道,内风圈1、风圈支撑4与下 风唇2形成下风道,风腔下环5、风腔侧环7、风腔上环6与风圈支撑4 形成风腔。工作时,高压风通过风管8沿风环的切线方向均匀的进入风环风腔 9,再通过风圈支撑上的风孔10进入上、下风道ll、 14,高压风从上、 下风道ll、 14吹出,在上风道11吹出的风冷却并托起膜泡12,在下风 道14吹出的风冷却膜根15。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可通过外风圈3 与风圈支撑4之间的相对上下移动来调节上风口 13的间隙;通过风圈支 撑4与风腔9上环之间的相对上下移动来调节下风口 16的间隙,这种相 对上下移动可以通过螺纹或辊子在斜坡上滚动等方式来实现。即风圈支 撑4与风腔上环6之间通过螺纹的相互旋转方式或风圈支撑上的辊子在 风腔上环的斜坡上的滚动等方式来实现下风口的调节;外风圈3与风圈 支撑4之间通过螺纹的相互旋转方式或外风圈上的辊子在风圈支撑的斜 坡上的滚动等方式来实现上风口的调节。任何实现风圈支撑与风腔上环 可以相对上下移动,外风圈与风圈支撑可以相对上下移动的结构均属于 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上、下风口可分别调节,也可同时调节,从而获得薄膜要求的理想的风量和风压,有效控制薄膜的厚度和直径,保证薄膜 的质量和精度,有效解决了传统风环下风口不能调节而影响薄膜的质量 和精度的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吹膜机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包括内风圈(1)、外风圈(3)、风圈支撑(4)、下风唇(2)、风腔下环(5)、风腔侧环(7)和风腔上环(6),其特征在于风腔下环(5)、风腔侧环(7)、风腔上环(6)及下风唇(2)固定在一起,内风圈(1)固定在风圈支撑(4)上,风圈支撑(4)与风腔上环(6)可以相对上下移动,外风圈(3)与风圈支撑(4)可以相对上下移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吹膜机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其特征 在于风圈支撑(4)与风腔上环(6)之间螺纹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吹膜机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其特征 在于风圈支撑(4)与风腔上环(6)之间安装有辊子(17),风圈支 撑(4)与风腔上环(6)带有与辊子相配合的斜坡(18)。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吹膜机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其特征 在于外风圈(3)与风圈支撑(4)之间螺纹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吹膜机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其特征 在于外风圈(3)与风圈支撑(4)之间之间安装有辊子(17),外风 圈(3)与风圈支撑(4)带有与辊子相配合的斜坡(18)。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吹膜机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述连接件相互之间均有密封。全文摘要一种吹膜机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包括内风圈(1)、外风圈(3)、风圈支撑(4)、下风唇(2)、风腔下环(5)、风腔侧环(7)和风腔上环(6),其特征在于风腔下环(5)、风腔侧环(7)、风腔上环(6)及下风唇(2)固定在一起,内风圈(1)固定在风圈支撑(4)上,风圈支撑(4)与风腔上环(6)可以相对上下移动,外风圈(3)与风圈支撑(4)可以相对上下移动。上、下风口可分别调节,也可同时调节,从而获得薄膜要求的理想的风量和风压,有效控制薄膜的厚度和直径,保证薄膜的质量和精度,有效解决了传统风环下风口不能调节而影响薄膜的质量和精度的问题。文档编号B29C55/28GK101618601SQ20091001266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亮 刘, 刘明达, 李红静, 辉 赵 申请人: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膜机双风道可调冷却风环装置,包括内风圈(1)、外风圈(3)、风圈支撑(4)、下风唇(2)、风腔下环(5)、风腔侧环(7)和风腔上环(6),其特征在于:风腔下环(5)、风腔侧环(7)、风腔上环(6)及下风唇(2)固定在一起,内风圈(1)固定在风圈支撑(4)上,风圈支撑(4)与风腔上环(6)可以相对上下移动,外风圈(3)与风圈支撑(4)可以相对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辉李红静刘亮刘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