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151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包括:对发动机水温进行快速调节;具体为:当发动机水温≤70℃,对节温器进行开环控制;当70℃<发动机水温<85℃时,节温器打开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的说是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六排放法规的实施,对发动机控制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各大主流整车厂为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多采用高压缩比设计,但同时高压缩比设计方案也加剧了发动机产生早燃及爆震等异常燃烧的风险,而早燃爆震的产生与发动机水温及进气温度冷却强相关,随之对冷却及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0003]发动机水温及进气温度控制属于汽车冷却及热管理系统
,包括节温器、水温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风扇控制器等。
[0004]传统的控制方式一般通过简单查表计算得到节温器及风扇占空比,此种控制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亟需一种更加精确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通过对实时发动机水温进行监控,在低水温及低环境温度进行开环小循环控制,在高水温及高进气温度进行闭环大循环控制,该方法有利于水温的快速上升,达到发动机最佳工作温度,也有利于高温下的精准调控,解决了现有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0007]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包括:
[0008]对发动机水温进行快速调节;具体如下:
[0009]当发动机水温≤70℃,对节温器进行开环控制;
[0010]当70℃<发动机水温<85℃时,节温器打开20%/>‑
30%的开度;
[0011]当发动机水温≥85℃时,对节温器进行闭环控制;
[0012]对发动机水温进行精细调节;具体如下:
[0013]对节温器进行PI动态调节。
[0014]所述对节温器进行开环控制的方法如下:
[0015]当发动机水温≤70℃,节温器关闭。
[0016]所述对节温器进行闭环控制的方法如下:
[0017]以环境温度为区分,对节温器进行单独控制;具体为:
[0018]设置环境温度在35℃以上为高温区间,30℃以下为低温区间;并且单独设置30℃以下及35℃以上两张基础目标水温表加以区分控制,在30

35℃区间时进行取两张基础目标水温表的平均值进行处理。
[0019]所述对节温器进行PI动态调节的具体方法如下:
[0020]当前工况下的目标水温对应的节温器开度同时加上P部分和I部分;
[0021]所述P部分:以实际水温和目标水温的偏差值为基准,得到节温器开度的变化量;
在温差为负值时说明水温未达到目标水温,此时需减少节温器开度,在温差为正值时说明水温超过目标水温,节温器开度增加,增加散热;
[0022]所述I部分:当存在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的差值时,以此时刻为起点,对温差值进行积分计算,只要未达到水温目标值,积分值就会不断增加,当积分值达到某个值时,需要减少节温器开度,反之则需要加大节温器开度;不同积分值对应不同的系数,将此系数
×
P项的节温器变化量,即能够实现不同温差下,节温器的动态调节。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实时发动机水温进行监控,在低水温及低环境温度进行开环小循环控制,在高水温及高进气温度进行闭环大循环控制,该方法有利于水温的快速上升,达到发动机最佳工作温度,也有利于高温下的精准调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1]参阅图1,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包括:
[0032]对发动机水温进行快速调节;具体如下:
[0033]发动机的最佳工作温度一般在85℃以上;
[0034]通过整车装载的各类传感器采集实时的外部环境温度、发动机水温信号以及节温器占空比等信号。
[0035]当发动机水温≤70℃,对节温器进行开环控制,节温器关闭,目的是使发动机水温尽快上升,从冷机状态快速到达热机状态(即85℃);节温器关闭,发动机冷却水循环为小循环(即发动机内部冷却水路)。
[0036]节温器的功能是根据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变化,对流进散热器进行散热的冷却液量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发动机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在长时间停车后水温较低时,调节较小开度节温器,使发动机水温较快的上升,达到较佳的工作温度。
[0037]当70℃<发动机水温<85℃时,节温器打开一定开度,一般为20%

30%的开度;开度过大会导致水温迅速下降,过小不利于整体温度上升,最终目的是和大循环(即发动机+冷却管路+冷却水壶)内冷却水进行热传递,带动大循环内冷却液温度,实现水温的事实控制。具体设置可依据实验进行标定,评价标准为水温成梯度上升、常温23℃启动后怠速热机在8min内水温达到75℃、低温

30℃启动后怠速热机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发动机水温进行快速调节;具体如下:当发动机水温≤70℃,对节温器进行开环控制;当70℃<发动机水温<85℃时,节温器打开20%

30%的开度;当发动机水温≥85℃时,对节温器进行闭环控制;对发动机水温进行精细调节;具体如下:对节温器进行PI动态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节温器进行开环控制的方法如下:当发动机水温≤70℃,节温器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水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节温器进行闭环控制的方法如下:以环境温度为区分,对节温器进行单独控制;具体为:设置环境温度在35℃以上为高温区间,30℃以下为低温区间;并且单独设置30℃以下及35℃以上两张基础目标水温表加以区分控制,在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葛林杉张鹏飞刘甲一杜立东杨雨晨赵中南崔英杰林万国于泽浩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