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建筑基础隔震加固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基础隔震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建筑,由于地震认识的缺乏、建筑抗震设计处于探索阶段、抗震设计理念陈旧等因素,这些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较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按照最新的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旧建筑的抗震性能很难满足要求,其抗震安全性成为亟待改善和提高的问题,为了使已建旧建筑满足新时期的抗震设防要求,有必要对旧建筑进行加固改造。
[0003]相关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1441400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基础隔震加固方法,在既有建筑的外围施工加固桩;分段开挖位于既有建筑与加固桩间的回填土,并同时在加固桩间分段施工加固墙,以及在既有建筑的基础结构与加固桩之间施工侧向支撑件;以侧向支撑件、加固墙和既有建筑的基础结构为支座,在既有建筑的基础结构与加固墙之间施工第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将既有建筑的基础结构位于水平抬梁以下的部分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基础隔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既有建筑两长边侧的地基内均植入若干沿既有建筑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桩体,各所述第一桩体的下端均朝向既有建筑的正下方倾斜设置;S2、在既有建筑的两长边侧的地基内均植入若干既有建筑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二桩体,各所述第二桩体的下端均朝向远离既有建筑的方向倾斜设置;S3、在既有建筑的两长边侧的地基内均植入沿既有建筑长度方向延伸的横向支撑梁,所述横向位于相应设置的各根第一桩体和各根第二桩体上端的交叉处之间;S4、在既有建筑的正下方植入若干根沿既有建筑长度方向排布的纵向支撑梁,各所述纵向支撑梁的两端底面分别与两根横向支撑梁的上侧面连接;S5、在既有建筑的正下方植入若干隔震装置,各所述隔震装置呈阵列排布,各所述隔震装置的上端均与既有建筑的结构基础连接,且所述隔震装置的下端与位置相应的纵向支撑梁的上侧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防渗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施工时,利用钻孔设备在既有建筑两长边侧的地面上钻出桩孔,各所述桩孔的轴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所述第一桩体安装于桩孔内,所述第一桩体设置为预制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基础隔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施工时,在各根第一桩体的两侧上均挖掘有基槽,任意相邻设置的两根第一桩体之间均具有两道基槽,各所述基槽的靠近既有建筑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桩体安装在基槽内并靠近基槽的倾斜面上,所述第二桩体设置为预制桩,所述第二桩体放置在基槽内后,在基槽内回填黏土,回填黏土完全覆盖过第二桩体,所述黏土回填完成后夯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基础隔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云霄,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惠东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