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773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属于箱涵施工技术领域,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包括综合管廊,所述综合管廊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工作井,且对应的两个工作井之间设置有管幕,所述管幕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工作井内部并设置有连接锁扣,所述管幕的外周与对应的工作井一侧之间设置有多个水平角撑,它可以通过在基坑侧向设置Z字形管幕以作为现浇箱涵的初期支护,对于顶部、底部以及侧向分别起到防塌陷、抵抗侧向水土压力以及抵抗基坑底部土体的隆起,同时利用承重架以及支撑横梁的配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对既有综合管廊下部基坑支护强度,使得对箱涵施工更加安全可靠。施工更加安全可靠。施工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箱涵施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给排水、燃气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中敷设。它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目前,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进行施工建设箱涵时,通常要求在综合管廊不允许迁改情况下进行,进而需要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通过基坑支护来实现该箱涵的建设。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施工过程中,在软土中可采用的施工方法如:暗挖法施工,管幕支护箱涵顶进等,其中暗挖工法施工环境较差,风险较高,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而箱涵顶进法则需一定的场地,投入设备较多,此两种施工方法均存在工期长,造价高等问题,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它可以通过在基坑侧向设置呈Z字形排布的管幕以作为现浇箱涵的初期支护,对于顶部、底部以及侧向分别起到防塌陷、抵抗侧向水土压力以及抵抗基坑底部土体的隆起,同时利用承重架以及支撑横梁的配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对既有综合管廊下部基坑支护强度,使得对箱涵施工更加安全可靠。
[0005]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包括综合管廊,所述综合管廊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工作井,且对应的两个工作井之间设置有管幕,所述管幕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工作井内部并设置有连接锁扣,所述管幕的外周与对应的工作井一侧之间设置有多个水平角撑,同侧两个所述工作井之间设置有承重架,两个所述承重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梁,且支撑横梁设置于综合管廊的下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管幕由若干个钢管构成,且呈Z字形纵向排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锁扣包括设置于管幕一端的竖向锁具和两个横向锁具,所述竖向锁具与竖向排布的钢管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横向锁具分别与上部和下部横向排布的钢管固定连接,所述竖向锁具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向锁具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锁具与横向锁具结构均相同,且均有两个对称卡设于钢管外周的夹板若干个对拉螺栓构成,所述对拉螺栓贯穿对应的钢管并与两个夹板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角撑的一端与对应的工作井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水平角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凹侧壁与对应的钢管的外周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架包括两个固定于两个同侧的工作井之间的承重横梁,两个所述承重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承重柱,所述承重柱的两端外侧与对应的承重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钢斜撑。
[00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承重横梁呈上下平行分布,两个所述承重柱对称设置于承重横梁的两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工作井的底部浇筑有纵向设置的挡水墙,且同侧的挡水墙之间的距离即为待建箱涵宽度。
[0014]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综合管廊的两侧分别开挖出两个工作井,再将管幕沿着挡水墙的方向从一个工作井延伸至另一个工作井,并贯穿之间的土层,然后再将连接锁扣将管幕的两端进行固定,使其钢管之间咬合,以作为施工前期的初期支护,抵抗侧向水土压力,对开挖工作起到可靠的保护作用;S2:将同侧的两个工作井之间的土方进行阶梯式逐层开挖,并开挖至待建箱涵底高程向下0.3m处,将两个承重横梁固定至同侧的两个工作井外墙之间,接着将承重柱固定至两个承重横梁之间,然后将钢斜撑固定至承重柱与对应的承重横梁之间,进一步加固;S3:待建箱涵位置土方开挖:首先从两侧工作井位置进行由上至下开挖,当两侧土层挖通后,对管幕的外周与对应的工作井一侧外墙之间固定水平角撑,以便于对基坑侧向进行支护,紧接着将两个支撑横梁从两侧挖通的土层处穿过,并将两端固定在位于上部的承重横梁之间,对综合管廊下方进行支撑;S4:继续对待建箱涵位置土方进行由上至下分层开挖,每开挖一层,分层设置水平角撑,直至开挖到待建箱涵底高程以下0.3m位置;S5:箱涵施工:首先清理基坑并在基坑底部铺设垫层并压实,然后浇筑底板以及侧墙下部,待底板以及侧墙下部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浇筑侧墙上部剩余部分以及中隔墙,并进行养护至达到设计强度,在浇筑侧墙过程中,对于水平角撑可以逐一进行拆除;S6:侧墙浇筑完成后,将支撑横梁拆除,并进行箱涵顶板进行浇筑,待养护至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完成箱涵的建造。
[0015]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方案,通过在基坑侧向设置呈Z字形排布的管幕以作为现浇箱涵的初期支护,对于顶部、底部以及侧向分别起到防塌陷、抵抗侧向水土压力以及抵抗基坑底部土体的隆起,同时利用承重架以及支撑横梁的配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对既有综合管廊下部基坑支护强度,使得对箱涵施工更加安全可靠,进而相对暗挖法施工,管幕支护箱涵顶进等,施工方便快捷,造价低,风险相对较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平角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中B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承重架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说明:1、综合管廊;2、工作井;3、管幕;31、钢管;4、连接锁扣;41、竖向锁具;411、夹板;412、对拉螺栓;42、横向锁具;5、水平角撑;51、弧形板;6、承重架;61、承重横梁;62、承重柱;63、钢斜撑;7、支撑横梁;8、挡水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请参阅图1

6,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包括综合管廊1,其特征在于:综合管廊1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工作井2,且对应的两个工作井2之间设置有管幕3,管幕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工作井2内部并设置有连接锁扣4,管幕3的外周与对应的工作井2一侧之间设置有多个水平角撑5,同侧两个工作井2之间设置有承重架6,两个承重架6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梁7,且支撑横梁7设置于综合管廊1的下方。
[0020]参阅图3和图4,管幕3由若干个钢管31构成,且呈Z字形纵向排布,在使用时,通过顶部横向排布的钢管31可以综合管廊1的两端底部土层进行支撑,防止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塌方现象,利用竖向排布的钢管31可以抵抗侧向水压力,同时利用底部横向排布的钢管31则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包括综合管廊(1),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1)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工作井(2),且对应的两个工作井(2)之间设置有管幕(3),所述管幕(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工作井(2)内部并设置有连接锁扣(4),所述管幕(3)的外周与对应的工作井(2)一侧之间设置有多个水平角撑(5),同侧两个所述工作井(2)之间设置有承重架(6),两个所述承重架(6)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梁(7),且支撑横梁(7)设置于综合管廊(1)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幕(3)由若干个钢管(31)构成,且呈Z字形纵向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锁扣(4)包括设置于管幕(3)一端的竖向锁具(41)和两个横向锁具(42),所述竖向锁具(41)与竖向排布的钢管(31)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横向锁具(42)分别与上部和下部横向排布的钢管(31)固定连接,所述竖向锁具(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向锁具(4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锁具(41)与横向锁具(42)结构均相同,且均有两个对称卡设于钢管(31)外周的夹板(411)若干个对拉螺栓(412)构成,所述对拉螺栓(412)贯穿对应的钢管(31)并与两个夹板(41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角撑(5)的一端与对应的工作井(2)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水平角撑(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板(51),所述弧形板(51)内凹侧壁与对应的钢管(31)的外周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综合管廊下部的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架(6)包括两个固定于两个同侧的工作井(2)之间的承重横梁(61),两个所述承重横梁(6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承重柱(62),所述承重柱(62)的两端外侧与对应的承重横梁(61)之间固定连接有钢斜撑(6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既有综合管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文旭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惠东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