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99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1
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包括用于相邻基坑之间的地基层,相邻基坑地基层的外壁连接有用于对土壁进行支护的第一支护组件,第一支护组件之间通过弧形钢筋、螺栓和T型钢筋相互连接,用于快速安装和拆卸,第一支护组件底部连接的上部抵接组件和下抵板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传动对已固定的支护进行支撑。通过在相邻基坑地基层的外壁连接有用于对土壁进行支护的第一支护组件,且第一支护组件之间通过螺栓、弧形钢筋、T型钢筋和箍筋进行连接的方式,能够快速的对支护结构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基坑支护工程是个临时工程,设计的安全储备相对可以小些,但又与地区性有关,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其特点也不相同,基坑支护工程又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以及施工技术互相交叉的学科,是多种复杂因素交互影响的系统工程,是理论上尚待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
[0003]如公开号为CN217325383U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虽然解决了现有的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所存在的施工时间长且施工时的扰动大的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4]现有的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工程造价高,技术复杂,前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基坑进行支护,工程结束后,还需要对支护结构进行拆除,工程量较大,拆除方式较为复杂,且无法对支护用具进行二次利用;
[0005]现有的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首先要确定顺序和相应的坡度,其次要分层次进行,最后就是进行修理和清理底部,为了防止出现坍塌的情况,所以要先做好土壁支护,分层进行同时无法对上层的支护结构进行灵活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以解决现有的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工程造价高,技术复杂,前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基坑进行支护,工程结束后,还需要对支护结构进行拆除,工程量较大,拆除方式较为复杂,且无法对支护用具进行二次利用;以及现有的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首先要确定顺序和相应的坡度,其次要分层次进行,最后就是进行修理和清理底部,为了防止出现坍塌的情况,所以要先做好土壁支护,分层进行同时无法对上层的支护结构进行灵活支撑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包括用于相邻基坑之间的地基层,相邻基坑地基层的外壁连接有用于对土壁进行支护的第一支护组件,第一支护组件之间通过弧形钢筋、螺栓和T型钢筋相互连接,用于快速安装和拆卸,第一支护组件底部连接的上部抵接组件和下抵板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传动对已固定的支护进行支撑。
[0008]优选的,第一支护组件和第一支护组件对称连接呈一组,第一支护组件的两侧连接有用于对第一支护组件横向延续的弧形钢筋和T型钢筋,第一支护组件的顶部和底部连接有用于对第一支护组件纵向限位的箍筋。
[0009]优选的,第一支护组件包括矩形板、通孔和卡槽,矩形板的中部均部开设有与螺栓插接的通孔,螺栓穿过两个相对抵接的第一支护组件与螺帽螺纹连接,矩形板的边侧开设有与弧形钢筋、T型钢筋和箍筋卡接的卡槽。
[0010]优选的,弧形钢筋的端部与第一支护组件边侧的螺栓扣接,T型钢筋的端部与第一支护组件中部的两个螺栓卡接,用于对第一支护组件和T型钢筋进行限位。
[0011]优选的,纵向两个第一支护组件之间通过箍筋进行连接,箍筋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支护组件之间相邻的两个螺栓进行套接。
[0012]优选的,上部抵接组件顶部的两端分别与最底部的第一支护组件抵接,上部抵接组件包括支撑架、上抵板、和支撑柱,上抵板底部的端部与支撑柱固定,支撑柱的底部穿过下抵板的端部,上抵板的上部与支撑架固定,支撑架的中部与电机相配合。
[0013]优选的,上抵板的中部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中部与第二传动组件中的传动块卡接,传动块的中部与第一传动组件中的立柱套接,立柱外壁的上部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内壁滑动有滑块,滑块远离螺纹槽的一端穿过传动块与矩形孔的内侧壁滑动,且立柱的底部穿过下抵板的中部。
[0014]优选的,立柱远离下抵板的一端穿过传动块与第二传动组件中的传动盘固定,传动盘有两个,且相对设置,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二传动组件中的弹簧件和上部的传动盘。
[0015]优选的,第一支护组件之间的地基层中浇筑有用于对第一支护组件进行连接的连接组件。
[0016]优选的,连接组件包括主杆和副杆,主杆设置在地基层中,且主杆通过副杆与矩形板固定。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通过在相邻基坑地基层的外壁连接有用于对土壁进行支护的第一支护组件,且第一支护组件之间通过螺栓、弧形钢筋、T型钢筋和箍筋进行连接的方式,能够快速的对支护结构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9](2)通过在第一支护组件的底部连接上部抵接组件、下抵板、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电机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带动第一传动组件在上部抵接组件中移动,并对下抵板的位置根据基坑的深度进行调节,增加了该装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支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上部抵接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护组件;101、矩形板;102、通孔;103、卡槽;2、弧形钢筋;3、螺栓;4、螺帽;5、地基层;6、上部抵接组件;601、支撑架;602、矩形孔;603、上抵板;604、支撑柱;7、下抵板;8、第一传动组件;801、滑块;802、螺纹槽;803、立柱;9、第二传动组件;901、弹簧件;902、传动盘;903、传动块;10、T型钢筋;11、连接组件;1101、主杆;1102、副杆;12、电机;13、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相邻基坑之间的地基层(5),相邻基坑地基层(5)的外壁连接有用于对土壁进行支护的第一支护组件(1),第一支护组件(1)之间通过弧形钢筋(2)、螺栓(3)和T型钢筋(10)相互连接,第一支护组件(1)底部连接的上部抵接组件(6)和下抵板(7)通过第一传动组件(8)和第二传动组件(9)传动对已固定的支护进行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护组件(1)和第一支护组件(1)对称连接呈一组,第一支护组件(1)的两侧连接有用于对第一支护组件(1)横向延续的弧形钢筋(2)和T型钢筋(10),第一支护组件(1)的顶部和底部连接有用于对第一支护组件(1)纵向限位的箍筋(1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护组件(1)包括矩形板(101)、通孔(102)和卡槽(103),矩形板(101)的中部均部开设有与螺栓(3)插接的通孔(102),螺栓(3)穿过两个相对抵接的第一支护组件(1)与螺帽(4)螺纹连接,矩形板(101)的边侧开设有与弧形钢筋(2)、T型钢筋(10)和箍筋(13)卡接的卡槽(10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弧形钢筋(2)的端部与第一支护组件(1)边侧的螺栓(3)扣接,T型钢筋(10)的端部与第一支护组件(1)中部的两个螺栓(3)卡接,用于对第一支护组件(1)和T型钢筋(10)进行限位。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纵向两个第一支护组件(1)之间通过箍筋(13)进行连接,箍筋(13)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支护组件(1)之间相邻的两个螺栓(3)进行套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相邻深基坑紧凑施工的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明齐罗治勇江泰安姜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