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折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骨折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板技术主要针对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其上螺钉可抓持游离的骨折块,髓内钉技术适合肱骨干骨折,能够提供更好的固定效果。
[0003]相关技术中肱骨近端固定装置常采用两种结构,其中一种包括外板和骨钉,将外板贴附在骨折处,然后利用骨钉固定外板,形成对骨折处的夹持,另一种包括外板和内置块,内置块放置在髓腔内,外板贴附在骨折处,利用骨钉连接外板和内置块对骨折处形成夹持,但是,上述两种方式在面对粉碎性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时,无法克服骨缺损造成的固定不稳的问题,术中复位困难、术后肱骨头容易塌陷、翻转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骨折固定装置,该骨折固定装置包括内固定件和外固定件,内固定件设于髓腔内,外固定件位于髓腔外侧并与内固定件连接以夹持在骨折位置处,内固定件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两个支撑段围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固定件,所述内固定件适于配合在髓腔内,所述内固定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沿所述髓腔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本体的空腔,所述本体包括相对布置且能够围成所述空腔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且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段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另一端间隔形成弹性槽;外固定件,所述外固定件适于配合在所述髓腔外侧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内固定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件还包括顶支撑部,所述顶支撑部连接在所述本体的顶部且所述顶支撑部为弹性件,所述顶支撑部为朝向远离所述外固定板的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支撑部为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支撑环的通孔,所述支撑环包括相对布置且能够围成所述通孔的第一环段和第二环段,所述第一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所述第二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调节所述弹性槽在所述空腔的周向上的尺寸;和/或,所述调节件可调节所述顶支撑部的弧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支撑段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槽的两侧并与所述外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唐佩福,唐廖田,朱正国,常祖豪,张晓永,赵军,纪荣泉,杨晗,李慧,段红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