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99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折固定装置,所述骨折固定装置包括内固定件和外固定件,内固定件适于配合在髓腔内,内固定件包括本体,本体具有沿髓腔的延伸方向贯穿本体的空腔,本体包括相对布置且能够围成空腔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且第一支撑段和/或第二支撑段具有弹性,第一支撑段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段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段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段的另一端间隔形成弹性槽,外固定件适于配合在髓腔外侧并通过连接件与内固定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骨折固定装置的内固定件在植入髓腔后可自动抵靠髓腔内壁,以对骨壁形成支撑,解决了粉碎性骨折或骨质疏松患者骨质处由于骨缺损导致的术中复位困难、术后骨壁塌陷及翻转的问题。术后骨壁塌陷及翻转的问题。术后骨壁塌陷及翻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折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骨折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板技术主要针对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其上螺钉可抓持游离的骨折块,髓内钉技术适合肱骨干骨折,能够提供更好的固定效果。
[0003]相关技术中肱骨近端固定装置常采用两种结构,其中一种包括外板和骨钉,将外板贴附在骨折处,然后利用骨钉固定外板,形成对骨折处的夹持,另一种包括外板和内置块,内置块放置在髓腔内,外板贴附在骨折处,利用骨钉连接外板和内置块对骨折处形成夹持,但是,上述两种方式在面对粉碎性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时,无法克服骨缺损造成的固定不稳的问题,术中复位困难、术后肱骨头容易塌陷、翻转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骨折固定装置,该骨折固定装置包括内固定件和外固定件,内固定件设于髓腔内,外固定件位于髓腔外侧并与内固定件连接以夹持在骨折位置处,内固定件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两个支撑段围成空腔且两个支撑段的一端相连,另一端间隔形成弹性槽,则在向髓腔内放置内固定件时可夹紧两个支撑段使内固定件整体收缩,待放入完成后,释放夹持工具后两个支撑段可回弹并自动抵靠髓腔的内壁,从而既可以利用内固定件与外固定件夹持游离骨折块以辅助骨折处愈合,又可以利用内固定件对髓腔内壁的抵靠支撑解决粉碎性骨折或骨质疏松患者骨质处由于骨缺损导致的术中复位困难、术后骨壁塌陷及翻转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骨折固定装置包括:内固定件,所述内固定件适于配合在髓腔内,所述内固定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沿所述髓腔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本体的空腔,所述本体包括相对布置且能够围成所述空腔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且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段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另一端间隔形成弹性槽;外固定件,所述外固定件适于配合在所述髓腔外侧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内固定件连接。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骨折固定装置,内固定件适于配合在髓腔内,外固定件适于配合在髓腔外侧并通过连接件与内固定件连接,内固定件包括本体,本体沿髓腔延伸方向的两侧具有相对布置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且第一支撑段和/或第二支撑段具有弹性,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的一端相互连接并围成空腔,另一端相互间隔形成弹性槽,由此,在向髓腔内放置内固定件时可夹紧两个支撑段使内固定件整体收缩,待放入完成后,释放夹持工具后两个支撑段可回弹并自动抵靠髓腔的内壁,从而既可以利用内固定件与外固定件夹持游离骨折块以辅助骨折处愈合,又可以利用内固定件对髓腔内壁的抵靠支撑解决粉碎性骨折或骨质疏松患者骨质处由于骨缺损导致的术中复位困难、术后骨壁塌陷及翻转的
问题。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固定件还包括顶支撑部,所述顶支撑部连接在所述本体的顶部且所述顶支撑部为弹性件,所述顶支撑部为朝向远离所述外固定板的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支撑部为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支撑环的通孔,所述支撑环包括相对布置且能够围成所述通孔的第一环段和第二环段,所述第一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所述第二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骨折固定装置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调节所述弹性槽在所述空腔的周向上的尺寸;和/或,所述调节件可调节所述顶支撑部的弧度。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段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支撑段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槽的两侧并与所述外固定件相对,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并与所述外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段并与所述外固定件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关于所述弹性槽对称布置,且所述第一穿孔沿靠近所述外固定件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穿孔延伸,所述第二穿孔沿靠所述外固定件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穿孔延伸,所述调节件穿设在所述外固定件上并与所述外固定件连接,且所述调节件的一端可止抵所述内固定件,所述调节件相对所述外固定件可移动以推动所述内固定件沿远离所述外固定件的方向移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均沿远离所述外固定件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固定件具有与所述调节件配合的球窝;所述球窝设于所述空腔的内壁上且所述球窝与所述弹性槽相对。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骨折固定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穿设在所述外固定件上且所述支撑杆的部分伸入所述内固定件并位于所述内固定件的底部。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底部具有沿所述外固定件和所述内固定件的排布方向延伸的配合槽,所述支撑杆的部分配合着在所述配合槽内,所述弹性槽的底部与所述配合槽连通,且在所述空腔的周向上,所述配合槽的尺寸大于所述弹性槽的尺寸。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骨折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骨折固定装置的内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骨折固定装置的内固定件的侧向剖视图。
[0019]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骨折固定装置的内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调节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0]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骨折固定装置的内固定件的正视图,其中示出了球窝。
[0021]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骨折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图6所示的骨折固定装置的内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内固定件1,第一支撑段11,第一穿孔111,第二支撑段12,第二穿孔121,弹性槽13,顶支撑部14,第一环段141,第二环段142,球窝15,配合槽16,第一环形筋17,第二环形筋18,第一连接筋19,第二连接筋20,支撑筋21,外固定件2,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调节件4,支撑杆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如图1

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骨折固定装置包括内固定件1和外固定件2。
[0027]具体地,内固定件1适于配合在髓腔内,内固定件1包括本体,本体具有沿髓腔的延伸方向贯穿本体的空腔,本体包括相对布置且能够围成空腔的第一支撑段11和第二支撑段12,且第一支撑段11和/或第二支撑段12具有弹性,第一支撑段1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段12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段1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固定件,所述内固定件适于配合在髓腔内,所述内固定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沿所述髓腔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本体的空腔,所述本体包括相对布置且能够围成所述空腔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且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段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另一端间隔形成弹性槽;外固定件,所述外固定件适于配合在所述髓腔外侧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内固定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件还包括顶支撑部,所述顶支撑部连接在所述本体的顶部且所述顶支撑部为弹性件,所述顶支撑部为朝向远离所述外固定板的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支撑部为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支撑环的通孔,所述支撑环包括相对布置且能够围成所述通孔的第一环段和第二环段,所述第一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所述第二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调节所述弹性槽在所述空腔的周向上的尺寸;和/或,所述调节件可调节所述顶支撑部的弧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支撑段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槽的两侧并与所述外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唐佩福唐廖田朱正国常祖豪张晓永赵军纪荣泉杨晗李慧段红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