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柱组件以及电池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83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柱组件,包括:导电柱;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其中,所述导电柱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连接片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导电柱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导电柱不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以及连接片将电芯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且由于连接片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降而增大或者减小的特性,当大电流出现导致温度急剧升高>90℃时,连接片的电阻值逐渐变大来实现限流/断流保护,待温度恢复正常,连接片的电阻值也随之恢复,即连接片可重复性限流或者断流保护,能够大大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柱组件以及电池顶盖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极柱组件以及电池顶盖。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顶盖在市面上广泛应用,常见正极柱结构为:采用PPS包胶注塑或先铆接再激光焊结构,将极柱、密封圈、顶盖片、下塑胶等进行固定。
[0003]常规电池的极柱组合方式,通常为先铆接再激光焊结构和PPS包胶注塑的方式,此两种方式均无法直接通过顶盖调节电池充放电过流问题,且工作人员一般采用正极焊接片增加保险丝设计,当大电流出现时,一次性烧断从而达到保护的作用,但是电池在此之后也无法再进行使用。
[000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顶盖结构,解决上述电池结构不便通过顶盖调节电池充放电过流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极柱组件,包括:
[0008]导电柱;
[0009]第一导电部;
[0010]第二导电部;
[0011]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
[0012]其中,所述导电柱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连接片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导电柱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导电柱不接触。
[0013]作为所述极柱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柱设置有至少一个。
[0014]作为所述极柱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外侧壁设置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所述第一导电部之间。
[0015]作为所述极柱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电部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且所述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槽底。
[0016]作为所述极柱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电部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上表面具有垂直距离h1,所述h1>0.2mm,所述隔离部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上表面具有垂直距离h2,所述h2为0.1~(h1

0.2)mm。
[0017]一种电池顶盖,包括盖片以及上述极柱组件,所述盖片设置有与导电柱相适配的装配孔,所述导电柱穿过所述装配孔与所述盖片相连。
[0018]作为所述电池顶盖的一种改进,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盖片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绝缘件部分设置在所述凹槽,所述第一绝缘件部分向外凸出围设形成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导电部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0019]作为所述电池顶盖的一种改进,还包括:
[0020]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套设在所述导电柱远离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一端;
[0021]第二绝缘件,沿所述盖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绝缘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三导电部和所述盖片之间。
[0022]作为所述电池顶盖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导电部开有沉台孔,所述导电柱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沉台孔相配合的凸体。
[0023]作为所述电池顶盖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导电柱上,且沿所述盖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密封圈被配置于所述盖片和所述第三导电部之间。
[00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1)本技术通过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以及连接片将电芯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且由于连接片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降而增大或者减小的特性,当大电流出现导致温度急剧升高>90℃时,连接片的电阻值会逐渐变大来实现限流/断流保护,待温度恢复正常后,连接片的电阻值也随之恢复,即连接片可重复性限流或者断流保护,能够大大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一种电池顶盖的爆炸图。
[0027]图2为一种电池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另一种电池电池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00

车辆,101

电池,1

导电柱,2

第一导电部,3

第二导电部,4

连接片,5

第一容置槽,6

隔离部,7

盖片,8

第一绝缘件,9

凹槽,10

第二容置槽,11

第三导电部,12

第二绝缘件,13

凸体,14

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极柱组件,包括导电柱1、第一导电部2、第二导电部3和
连接片4,连接片4设置在第一导电部2和第二导电部3之间;其中,导电柱1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导电部2、连接片4和第二导电部3,导电柱1的外侧壁和第二导电部3接触,第一导电部2和导电柱1不接触。具体的,连接片4为PTC片,PTC片在常温下阻值极小,为毫欧级别,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降而增大或者减小,第一导电部2用于外部连接,电芯极耳与导电柱1下端连接,导电柱1为正极极柱,材质为铝。本技术通过第一导电部2、第二导电部3以及连接片4将电芯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且由于连接片4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降而增大或者减小的特性,当大电流出现导致温度急剧升高>90℃时,连接片4的电阻值会逐渐变大来实现限流/断流保护,待温度恢复正常后,连接片4的电阻值也随之恢复,即连接片4可重复性限流或者断流保护,能够大大提高电池101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0036]更为优选的是,导电柱1设置有至少一个。具体的,极柱组件还包括另外一种结构,导电柱1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导电柱1为同极,两个导电柱1穿过第一导电部2、第二导电部3和连接片4,两个导电柱1外壁均与第二导电柱1接触,两个导电柱1均不与第一导电部2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柱;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其中,所述导电柱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连接片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导电柱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导电柱不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设置有至少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外侧壁设置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所述第一导电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且所述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槽底。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上表面具有垂直距离h1,所述h1>0.2mm,所述隔离部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上表面具有垂直距离h2,所述h2为0.1~(h1

0.2)mm。6.一种电池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法稳黄双浩张瑞朋吴志康陈圣立李勇军周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