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部件、二次电池、以及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8120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端子部件、二次电池、以及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在此公开的二次电池用的端子部件具有:板状的头部,该板状的头部具有底面和与底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以及轴部,该轴部从底面延伸。端子部件包含第一金属和与第一金属接合且延展性比第一金属高的第二金属。头部的底面由第一金属构成。头部的上表面由第二金属构成。在头部的底面的外缘部设置有在周向上连续的倒角部。在倒角部形成有第一金属与第二金属的边界。二金属的边界。二金属的边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部件、二次电池、以及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端子部件、二次电池以及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专利第6581440号中公开了一种电池用端子,该电池用端子具有轴部和从轴部向放射方向具有放射状的扩展的凸缘部。电池用端子由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接合而成的包覆材料(cladding material)构成。在轴部中,第一金属层至少在轴部的中心部分具有从凸缘部向轴部侧突出的部位。该突出的部位比凸缘部的轴向的长度大地呈凸状突出。该公报所公开的电池用端子具有突出的部位,由此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的界面的面积大。因此,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的接合强度大。
[0003]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

124024号公报中公开了用汇流条连接多个单电池而成的电池组。单电池具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中的与汇流条的焊接品质更低的任一方的极性的端子构成为包括基部和与汇流条的焊接品质更好的材质的外部端子。由此,认为能够降低由正极与负极短路的不良引起的成品率。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81440号
[000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

1240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人研究了通过使用由多种金属构成的端子部件来提高汇流条等外部的连接部件与电极端子的接合性。由多种金属构成的端子部件例如能够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压成形来成形外形形状。在本专利技术人的试验中,确认了在通过加压来成形由多种金属构成的外形形状的情况下,在端子部件的一部分产生毛刺的现象。本专利技术人认为对于二次电池用的端子部件,希望提供一种抑制毛刺的产生的技术。
[0009]在此公开的端子部件是二次电池用的端子部件,具有:板状的头部,该板状的头部具有底面和与底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以及轴部,该轴部从底面延伸。端子部件包含第一金属和与第一金属接合且延展性比第一金属高的第二金属。头部的底面由第一金属构成。头部的上表面由第二金属构成。在头部的底面的外缘部设置有在周向上连续的倒角部。在倒角部形成有第一金属与第二金属的边界。
[0010]具有该结构的端子部件能够抑制毛刺的产生。
[0011]端子部件也可以由第一金属与第二金属接合而成的包覆材料构成。
[0012]在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中的至少任一方中,倒角部可以比与倒角部相比靠内侧的部位硬。
[0013]头部也可以在俯视时为矩形。
[0014]从头部的底面的各边到边界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平均值可以为200μm
以内。
[0015]作为在此公开的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具备电池壳体和安装于电池壳体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中的至少任一方具备上述端子部件。
[0016]作为在此公开的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是制造二次电池用的端子部件的方法,该二次电池用的端子部件具有:板状的头部,该板状的头部具有底面和与底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以及轴部,该轴部从底面延伸。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工序,在所述准备工序中,准备包含第一金属和延展性比第一金属高的第二金属的金属材料;以及塑性变形工序,在所述塑性变形工序中,使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为与模具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在此,模具具有成形头部的第一成形部和成形轴部的第二成形部,在第一成形部设置有供第一金属的角部呈线状地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在底面的外缘部成形在周向上连续的倒角部。在塑性变形工序中,在抵接面配置金属材料的第一金属,从第二金属侧进行加压。
[0017]根据该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毛刺的产生。
[0018]在准备工序中,作为金属材料,也可以准备第一金属与第二金属接合而成的包覆材料。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锂离子二次电池10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2是图1的II

II剖视图。
[0021]图3A是表示端子部件61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0022]图3B是表示端子部件61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0023]图3C是表示端子部件61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0024]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圆弧形的抵接面191a的模具190的剖视图。
[0025]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台阶状的抵接面291a的模具290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对在此公开的端子部件、二次电池、以及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并不意图特别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附图被示意性地描绘,不一定反映实物。另外,只要没有特别提及,表示数值范围的“A~B”等表述是指“A以上且B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附图中,对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参照的各图中的附图标记X表示“长边方向”,附图标记Y表示“短边方向”,附图标记Z表示“高度方向”。
[0027]在本说明书中,“二次电池”通常是指通过电荷载体经由电解质在一对电极(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而发生充放电反应的蓄电设备。该二次电池除了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所谓的蓄电池以外,还包含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等。以下,对以上述二次电池中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为对象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8]〈锂离子二次电池10〉
[0029]图1是具备在此公开的端子部件作为负极的外部端子61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以
下也简称为二次电池10)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中,描绘了沿着大致长方体的电池壳体41的单侧的宽广面使内部露出的状态。如图1所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0具备:电极体20;具有壳体主体41a和盖41b的电池壳体41,该壳体主体41a具有开口41a1,该盖41b将壳体主体41a的开口41a1堵塞;以及安装于电池壳体41的正极端子50和负极端子60。
[0030]〈电极体20〉
[0031]电极体20以被绝缘膜(省略图示)等覆盖的状态收容于电池壳体41。电极体20具备作为正极元件的正极片21、作为负极元件的负极片22、以及作为隔膜的隔膜片31、32。正极片21、第一隔膜片31、负极片22以及第二隔膜片32分别是长条的带状的部件。
[0032]正极片21在预先确定的宽度以及厚度的正极集电箔21a(例如铝箔)上,除了在宽度方向的单侧的端部以一定的宽度设定的未形成部21a1以外,在两面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1b。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如锂过渡金属复合材料那样,是在充电时放出锂离子、在放电时能够吸收锂离子的材料。正极活性物质通常除了锂过渡金属复合材料以外还提出了各种方案,没有特别限定。
[0033]负极片22在预先确定的宽度以及厚度的负极集电箔22a(在此为铜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部件,是二次电池用的端子部件,所述端子部件具有:板状的头部,所述板状的头部具有底面和与所述底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以及轴部,所述轴部从所述底面延伸,其中,所述端子部件包含:第一金属;以及第二金属,所述第二金属与所述第一金属接合,延展性比所述第一金属高,所述头部的所述底面由所述第一金属构成,所述头部的所述上表面由所述第二金属构成,在所述头部的所述底面的外缘部设置有在周向上连续的倒角部,在所述倒角部形成有所述第一金属与所述第二金属的边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部件,其中,所述端子部件由所述第一金属与所述第二金属接合而成的包覆材料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部件,其中,在所述第一金属和所述第二金属中的至少任一方中,所述倒角部比与所述倒角部相比靠内侧的部位硬。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部件,其中,所述头部在俯视时为矩形,从所述头部的所述底面的各边到所述边界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平均值为200μm以内。5.一种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具备:电池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电池壳体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田幸志郎古城贵之石井尚宪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青山制作所茨城工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