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076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固定安装于两个相邻基坑之间的中隔排桩,所述中隔排桩沿所述基坑高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坑地下室底板固定连接,第二端固定安装有冠梁,所述冠梁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未施工的所述基坑的首道支撑固定连接,远离所述首道支撑的一侧斜向固定安装有换撑牛腿,且所述换撑牛腿远离所述冠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已施工完成的相邻所述基坑的地下室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通过采用空腹式换撑牛腿,将牛腿的截面进行削减,节约了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简化了施工过程,同时方便后期结构受力体系转换时的牛腿拆除,减小了拆除工作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推广价值。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是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基坑支护体系是提供基坑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工程施工作业的空间,并控制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在传统的群坑深基坑施工中,换撑牛腿多采用实腹式,如专利技术专利CN 111877363 A中公开的一种底板换撑牛腿结构及方法,底板换撑牛腿采用实腹式,截面形状为梯形,厚度一般根据设计要求,但采用上述换撑牛腿,钢筋以及混凝土的用量较大,且施工复杂,后期结构体系转换时,需拆除牛腿,增加了拆除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采用空腹式的换撑牛腿,节约了钢筋以及混凝土的用量,方便了施工,同时在后期结构受力体系转换,需拆除牛腿时,减少了拆除的工作量。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包括:
[0005]固定安装于两个相邻基坑之间的中隔排桩,所述中隔排桩沿所述基坑高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坑地下室底板固定连接,第二端固定安装有冠梁,所述冠梁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未施工的所述基坑的首道支撑固定连接,远离所述首道支撑的一侧斜向固定安装有换撑牛腿,且所述换撑牛腿远离所述冠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已施工
完成
的相邻所述基坑的地下室顶板。
[0006]较佳地,所述换撑牛腿包括相互连接为一体的连接端和倾斜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冠梁固定连接,所述倾斜端相对于所述中隔排桩向靠近已施工的所述基坑地下室顶板方向倾斜并且远离所述连接端的一侧与已施工完成的所述基坑地下室顶板固定连接。
[0007]较佳地,所述连接端的截面呈梯形,且所述梯形的直角边对应所述冠梁的高度并且与所述冠梁固定连接。
[0008]较佳地,所述冠梁靠近所述连接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钢筋,已施工完成的所述基坑地下室顶板上对应所述连接钢筋固定安装有牛腿插筋,且所述牛腿插筋与所述连接钢筋固定连接。
[0009]较佳地,所述连接钢筋以及所述牛腿插筋的外围固定安装有箍筋。
[0010]较佳地,所述中隔排桩靠近未施工的所述基坑的一侧通过传力带与基坑支撑固定连接。
[0011]一种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在相邻两个基坑之间砌筑中隔排桩,所述中隔排桩沿所述基坑高度方向的底端与所述基坑地下室底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中隔排桩靠近未施工的所述基坑的一侧通过传力带与基坑支撑固定连接;
[0013]根据基坑围护结构的支撑力,计算出换撑牛腿的受力情况,并计算得出牛腿的尺寸及配筋;
[0014]施工基坑地下室顶板,并在已施工完成的基坑地下室顶板上预留牛腿插筋,所述牛腿插筋相对于所述基坑的高度方向呈斜向45度设置;
[0015]在砌筑完成的中隔排桩的顶部浇筑冠梁,并在所述冠梁靠近已施工完成的基坑地下室顶板的一侧植有连接钢筋,所述冠梁远离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未施工的所述基坑的首道支撑固定连接;
[0016]将植筋部位的连接钢筋与已施工完成的基坑地下室顶板上的牛腿插筋进行焊接,并绑扎箍筋,支设换撑牛腿模板进行加固,模板支设完成后浇筑换撑牛腿混凝土。
[0017]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群坑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换撑牛腿多采用实腹式换撑牛腿,截面形状多为梯形,厚度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且钢筋以及混凝土的用量大,施工复杂,后期结构受力体系转换时,需拆除牛腿,拆除工作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空腹式的牛腿施工,通过将牛腿的截面进行削减,在施工地下室顶板时预留牛腿插筋,插筋斜向成45度,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在相邻基坑冠梁侧边植筋,再将植筋部位钢筋与相邻地下室顶板钢筋焊接,然后绑扎箍筋,支设模板加固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牛腿支撑,通过换撑牛腿,节约了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简化了施工过程,同时方便后期结构受力体系转换时的牛腿拆除,减少了拆除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标号对应关系如下:
[0022]1‑
中隔排桩;2

地下室底板;3

冠梁;4

首道支撑;5

基坑支撑;6

换撑牛腿;71

已施工完成的地下室顶板;72

已施工完成的主楼结构;73

已施工完成的地下室柱;74

已施工完成的一侧负二层顶板;8

传力带;9

未施工的地下室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的群坑深基坑施工中,换撑牛腿多采用实腹式,截面形状多为梯形,厚度一般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且此种方法钢筋、混凝土用量大,施
工复杂,并且后期结构受力体系转换时,需要拆除牛腿,拆除工作量增大等问题,提供一种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通过采用空腹式牛腿,并将牛腿的截面进行削减,节约了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大,同时方便操作,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0025]请参阅图1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包括固定安装在两个相邻基坑之间的中隔排桩1,中隔排桩1靠近未施工的基坑的一侧通过多个传力带8与多个基坑支撑5固定连接,中隔排桩1沿基坑高度方向的底端与基坑地下室底板2固定连接,顶端固定安装有冠梁3,冠梁3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未施工的基坑的首道支撑4固定连接,远离首道支撑4的一侧斜向固定安装有换撑牛腿6,并且换撑牛腿远离冠梁3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相邻基坑的已施工完成的地下室顶板71,较优地,这里换撑牛腿包括相互连接成为一体的连接端和倾斜端,连接端的截面呈梯形,梯形的直角边对应冠梁3的高度并且与冠梁3固定连接,倾斜端相对于中隔排桩1向靠近相邻基坑的已施工完成的地下室顶板71方向倾斜并且远离连接端的一侧与已施工完成的地下室顶板71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冠梁3靠近连接端的一侧植有连接钢筋,相邻基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于两个相邻基坑之间的中隔排桩,所述中隔排桩沿所述基坑高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坑地下室底板固定连接,第二端固定安装有冠梁,所述冠梁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未施工的所述基坑的首道支撑固定连接,远离所述首道支撑的一侧斜向固定安装有换撑牛腿,且所述换撑牛腿远离所述冠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已施工完成的相邻所述基坑的地下室顶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牛腿包括相互连接为一体的连接端和倾斜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冠梁固定连接,所述倾斜端相对于所述中隔排桩向靠近已施工完成的所述基坑地下室顶板方向倾斜并且远离所述连接端的一侧与已施工完成的所述基坑地下室顶板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的截面呈梯形,且所述梯形的直角边对应所述冠梁的高度并且与所述冠梁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群坑施工换撑牛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靠近所述连接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钢筋,已施工完成的所述基坑地下室顶板上对应所述连接钢筋固定安装有牛腿插筋,且所述牛腿插筋与所述连接钢筋固定连接。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方亮刘郢龙张永欢史志昂王武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