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卧通用的齿轮托油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75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卧通用的齿轮托油盘结构,包括后联板、右底板、左底板、支撑板、前联板和挡油板,后联板的右端设有后联板第一圆弧孔,后联板的左端设有后联板第二圆弧孔,后联板第一圆弧孔与后联板第二圆弧孔的下方设有后联板固定孔。该立卧通用的齿轮托油盘结构能够同时满足罗茨鼓风机的立式、卧式安装使用,通用性强;挡油板可以单独拆卸,方便了齿轮的安装和拆卸;该齿轮托油盘结构有利于油箱内润滑油温度的下降,能够使油箱内润滑油温度下降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卧通用的齿轮托油盘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罗茨鼓风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卧通用的齿轮托油盘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罗茨鼓风机属容积式风机,其通过驱动设备带动主动叶轮旋转,主动叶轮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同步带动从动叶轮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实现气体的输送。齿轮在油箱内啮合会产生较高的温度,齿轮托油盘结构能够对油箱内的润滑油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但是传统的齿轮托油盘结构存在齿轮安装拆卸不便,无法同时兼容立式风机和卧风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的齿轮托油盘结构存在齿轮安装拆卸不便,无法同时兼容立式风机和卧风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立卧通用的齿轮托油盘结构,由后联板、右底板、左底板、支撑板、前联板和挡油板固定连接后围成齿轮托油盘油池,能够同时满足罗茨鼓风机的立式、卧式安装使用,通用性强,挡油板可以单独拆卸,方便了齿轮的安装和拆卸。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卧通用的齿轮托油盘结构,包括后联板、右底板、左底板、支撑板、前联板和挡油板,后联板的右端设有后联板第一圆弧孔,后联板的左端设有后联板第二圆弧孔,后联板第一圆弧孔与后联板第二圆弧孔的下方设有后联板固定孔;
[0005]右底板的形状为圆弧状,右底板的右半部的中间设有右板立式进油孔,右底板的左半部的中间设有右板卧式进油孔,左底板的形状为圆弧状,左底板的中部设有左板进油孔,支撑板位于右底板与左底板之间,支撑板与后联板、右底板、左底板之间设有回油孔;
[0006]前联板的右端设有前联板第一圆弧孔,前联板的左端设有前联板第二圆弧孔,前联板第一圆弧孔与前联板第二圆弧孔的下方设有前联板固定孔;
[0007]挡油板的右端设有立式挡油边线,挡油板的左端设有卧式挡油边线,立式挡油边线与卧式挡油边线的下方设有挡油板固定孔。
[0008]优选地,后联板、右底板、左底板、支撑板和前联板通过焊接固定,挡油板与前联板通连接螺栓、弹垫、螺母连接固定。
[0009]优选地,后联板第一圆弧孔与后联板第二圆弧孔的圆弧半径相同,后联板第一圆弧孔与后联板第二圆弧孔的圆弧半径大于罗茨鼓风机的轴承的外圆半径的尺寸。
[0010]优选地,后联板第一圆弧孔的圆弧的弧度为180
±
5度,后联板第二圆弧孔的圆弧的弧度为90
±
5度。
[0011]优选地,右底板与左底板的圆弧半径相同,右底板与左底板的圆弧半径大于罗茨鼓风机的齿轮的外圆半径的尺寸。
[0012]优选地,右底板的圆弧的弧度为180
±
5度,左底板的圆弧的弧度为90
±
5度。
[0013]优选地,前联板第一圆弧孔与前联板第二圆弧孔的圆弧半径相同,前联板第一圆弧孔与前联板第二圆弧孔的圆弧半径大于罗茨鼓风机的齿轮的外圆半径的尺寸。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罗茨鼓风机工作时,同步齿轮做相反的运动,带动该齿轮托油盘结构的油池内的润滑油飞溅,实现对轴承、齿轮的润滑,润滑后的热油回到油箱内的上表面,冷润滑油再通过润滑油的进油孔进入托油盘油池内。如此,油箱内实现冷热润滑油的循环,达到了降低油箱内润滑油温度的目的。
[0015]该立卧通用的齿轮托油盘结构能够同时满足罗茨鼓风机的立式、卧式安装使用,通用性强;挡油板可以单独拆卸,方便了齿轮的安装和拆卸;该齿轮托油盘结构有利于油箱内润滑油温度的下降,能够使油箱内润滑油温度下降3

5℃。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三维立体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卧式使用状态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立式使用状态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卧式使用润滑油的油位线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立式使用润滑油的油位线示意图。
[0023]图中符号说明:
[0024]1.后联板;101.后联板第一圆弧孔;102.后联板第二圆弧孔;103.后联板固定孔;2.右底板;201.右板立式进油孔;202.右板卧式进油孔;3.左底板;301.左板进油孔;4.支撑板;5.前联板;501.前联板第一圆弧孔;502.前联板第二圆弧孔;503.前联板固定孔;6.挡油板;601.立式挡油边线;602.卧式挡油边线;603.挡油板固定孔;7.连接螺栓;8.弹垫;9.螺母;10.固定螺栓;11.回油孔;12.墙板;13.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6]图1

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立卧通用的齿轮托油盘结构的实施例,其包括后联板1、右底板2、左底板3、支撑板4、前联板5和挡油板6,后联板1、右底板2、左底板3、支撑板4和前联板5通过焊接固定,挡油板6与前联板5通连接螺栓7、弹垫8、螺母9连接固定,后联板1的右端设有后联板第一圆弧孔101,后联板1的左端设有后联板第二圆弧孔102,后联板第一圆弧孔101与后联板第二圆弧孔102的下方设有后联板固定孔301,后联板1通过后联板固定孔301、固定螺栓10与罗茨鼓风机的墙板12固定连接。
[0027]右底板2的形状为圆弧状,右底板2的右半部的中间设有右板立式进油孔201,右底板2的左半部的中间设有右板卧式进油孔202,左底板3的形状为圆弧状,左底板3的中部设有左板进油孔,支撑板4位于右底板2与左底板3之间,支撑板4与后联板1、右底板2、左底板3之间设有回油孔11。
[002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4的高度低于右底板2、左底板3的上边沿的高度,支撑板4与后联板1、右底板2、左底板3、前联板5围成了一个集油槽,回油孔11位于集油槽的一侧。
[0029]前联板5的右端设有前联板第一圆弧孔501,前联板5的左端设有前联板第二圆弧
孔502,前联板第一圆弧孔501与前联板第二圆弧孔502的下方设有前联板固定孔503。
[0030]挡油板6的右端设有立式挡油边线601,挡油板6的左端设有卧式挡油边线602,立式挡油边线601与卧式挡油边线602的下方设有挡油板固定孔603。
[003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后联板第一圆弧孔101与后联板第二圆弧孔102的圆弧半径相同,后联板第一圆弧孔101与后联板第二圆弧孔102的圆弧半径大于罗茨鼓风机的轴承的外圆半径的尺寸,后联板第一圆弧孔101的圆弧的弧度为180
±
5度,后联板第二圆弧孔102的圆弧的弧度为90
±
5度,若后联板第一圆弧孔101、后联板第二圆弧孔102的弧度太大则甩油影响甩油的效果,不利于甩油;若弧度太小,则包裹的太少起不到内外润滑油的分割,不利于润滑油的循环降温。
[003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右底板2与左底板3的圆弧半径相同,右底板2与左底板3的圆弧半径大于罗茨鼓风机的齿轮13的外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卧通用的齿轮托油盘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后联板、右底板、左底板、支撑板、前联板和挡油板,所述后联板的右端设有后联板第一圆弧孔,所述后联板的左端设有后联板第二圆弧孔,所述后联板第一圆弧孔与后联板第二圆弧孔的下方设有后联板固定孔;所述右底板的形状为圆弧状,所述右底板的右半部的中间设有右板立式进油孔,所述右底板的左半部的中间设有右板卧式进油孔,所述左底板的形状为圆弧状,所述左底板的中部设有左板进油孔,所述支撑板位于右底板与左底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与后联板、右底板、左底板之间设有回油孔;所述前联板的右端设有前联板第一圆弧孔,所述前联板的左端设有前联板第二圆弧孔,所述前联板第一圆弧孔与前联板第二圆弧孔的下方设有前联板固定孔;所述挡油板的右端设有立式挡油边线,所述挡油板的左端设有卧式挡油边线,所述立式挡油边线与卧式挡油边线的下方设有挡油板固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卧通用的齿轮托油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板、右底板、左底板、支撑板和前联板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挡油板与前联板通连接螺栓、弹垫、螺母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卧通用的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克君高科高爱珍李宗学焦琳姜述海王照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章丘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