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黄醇在促进松属植物-乳菇共生体系的合成和/或生长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74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真菌/菌根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视黄醇在促进松属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视黄醇在促进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的合成和/或生长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真菌/菌根培育
,具体涉及视黄醇在促进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的合成和/或生长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松乳菇(Lactarius)是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红菇科、乳菇属的真菌;乳菇资源丰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多数分布于温带地区;全世界约400种,被文献报道的有150多种;其子实体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深受大众的喜爱,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国已报道的乳菇类真菌有140种,约40种可食用。
[0003]菌根型食用菌的人工生态培育是利用树木和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通过无菌育苗、菌根合成、菌根苗移栽、种植园建立和后期管理来实现人工培育和多年出菇。该模式结合植树造林,在苗木初长成时即开始出菇,此后可连续收获15

50年不等,是植被恢复、中低产田改造中不可多得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0004]2000年,Alexis Guerin

Laguette等人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培育出了松乳菇子实体,随后西班牙和新西兰研究人员又不断改进了菌丝体菌根化的方法,开发了成本更低且更实用的技术,并能在温室内大量合成菌根苗。菌根苗的菌根率和菌根结构等评价菌根苗质量的指标对菌根发挥功能影响宿主植物在种植园的培育乃至出菇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本领域对于外生菌根的研究较少,影响菌根率以及菌根结构的因素也是未知的,无法有效促进乳菇外生菌根的合成和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视黄醇在促进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的合成和/或生长中的应用,所述视黄醇可以促进松属植物和外生菌根苗的生长,提高外生菌根苗的质量。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视黄醇在促进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的合成和/或生长中的应用。
[0007]优选的,所述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包括云南松

松乳菇共生体系。
[0008]优选的,所述培育包括促进松属植物生长和/或外生菌根苗的生长。
[0009]优选的,所述促进外生菌根苗的生长包括增加外生菌根苗的菌根尖直径。
[0010]优选的,所述促进松属植物生长包括促进地上部分干重、促进地下部分干重、促进地上部分对磷的吸收和促进地下部分对磷的吸收的一种或多种。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松属植物

乳菇外生菌根苗的合成方法,包括:将视黄醇有机溶剂水溶液添加至接种乳菇菌丝的松属植物幼苗的根系周围后,进行菌苗培育,得到松属植物

乳菇外生菌根苗。
[0012]优选的,所述视黄醇有机溶剂水溶液的浓度为0.01~0.1mM/L;所述视黄醇有机溶剂水溶液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水溶液;所述有机溶剂水溶液的体积百分比为0.1%。
[0013]优选的,所述视黄醇有机溶剂水溶液的用量为10mL/株。
[0014]优选的,所述接种乳菇菌丝的松属植物幼苗为侧根条数≥5条的松属植物幼苗。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合成方法在乳菇种植中的应用。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视黄醇在促进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的合成和/或生长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在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中添加视黄醇,即在将乳菇菌丝接种至松属植物的根部后,在根系周围添加视黄醇,可以增加外生菌根苗的菌根尖直径,增加菌根与土壤或栽培基质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菌根对磷的吸收,促进松属植物的生长,提高菌根苗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图1为实施例1中外生菌根苗的菌根尖在显微镜下的照片及切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视黄醇在促进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的合成和/或生长中的应用,更优选为在促进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的合成和生长中的应用。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中的松属植物优选包括云南松、;乳菇优选包括松乳菇;即本专利技术所述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更优选包括云南松

乳菇共生体系。
[0022]本专利技术所述促进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的生长优选包括促进松属植物生长和/或外生菌根苗的生长,更优选包括促进松属植物生长和外生菌根苗的生长;所述促进外生菌根苗的生长优选包括增加外生菌根苗的菌根尖直径;所述促进松属植物生长优选包括促进地上部分干重、促进地下部分干重、促进地上部分对磷的吸收和促进地下部分对磷的吸收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包括促进松属植物地上部分干重和/或促进地下部分对磷的吸收,更优选包括促进植物地上部分干重和促进地下部分对磷的吸收。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松属植物

乳菇外生菌根苗的合成方法,包括:将视黄醇有机溶剂水溶液添加至接种乳菇菌丝的松属植物幼苗的根系周围后,进行菌苗培育,得到松属植物

乳菇外生菌根苗。
[0024]本专利技术优选制备乳菇固体菌丝剂,所述乳菇固体菌丝剂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
[0025]将乳菇子实体块状组织于m+p固体培养基上进行菌丝培养,得到乳菇菌丝,所述乳菇菌丝生长于培养基上;
[0026]将带有所述乳菇菌丝的块状培养基在菌剂培养基质中继续培养,得到乳菇固体菌丝剂。
[0027]本专利技术优选将乳菇子实体块状组织于m+p固体培养基上进行菌丝培养,得到乳菇菌丝,所述乳菇菌丝生长于培养基上。本专利技术所述乳菇子实体块优选为消毒后乳菇子实体内部远离表面的组织。本专利技术对所述乳菇子实体块的大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中常规大小的乳菇子实体块即可。本专利技术所述m+p固体培养基优选以12g/LPDA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10g/L葡萄糖、0.5g/L酵母提取物,0.5g/L麦芽糖提取物,0.15g/L MgSO4,50mg/L维生
素B1,1.5mL/L 1%(w/v)柠檬酸铁。本专利技术所述菌丝培养优选为暗培养,所述菌丝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0~25℃,更优选为23℃;时间优选为6~8周。本专利技术所述菌丝培养优选于培养箱中进行。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培养箱的型号和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中常规培养箱即可。
[0028]得到所述乳菇菌丝后,本专利技术优选将带有所述乳菇菌丝的块状培养基在菌剂培养基质中继续培养,得到乳菇固体菌丝剂。本专利技术所述带有所述乳菇菌丝的块状培养基的面积优选为50~150mm2/块,更优选为100mm2/块。
[0029]本专利技术所述菌剂培养基质优选包括配方基质和m+p液体培养基;所述配方基质和m+p液体培养基的体积比优选为250:7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视黄醇在促进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的合成和/或生长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包括云南松

松乳菇共生体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松属植物

乳菇共生体系的生长包括促进松属植物生长和/或外生菌根苗的生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外生菌根苗的生长包括增加外生菌根苗的菌根尖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松属植物生长包括促进地上部分干重、促进地下部分干重、促进地上部分对磷的吸收和促进地下部分对磷的吸收的一种或多种。6.一种松属植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延良苏凯袁静黄兰兰于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