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被提出。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阵列基板、第一平坦层、多个第一接垫、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平坦层、多个第二接垫及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平坦层设置在像素阵列基板上。多个第一接垫设置在第一平坦层上。第一发光元件电性接合至这些第一接垫。第二平坦层覆盖第一发光元件。多个第二接垫设置在第二平坦层上。第二发光元件电性接合至这些第二接垫。光元件电性接合至这些第二接垫。光元件电性接合至这些第二接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偏高及其使用寿命无法与现行的主流显示器相抗衡的情况下,微型发光元件显示器(Micro LED Display)逐渐吸引各科技大厂的投资目光。为了取得较低的生产成本与较大的产品设计裕度,微型发光元件显示器的制造技术是采用晶粒转移的方式。更具体地说,晶粒制造商需先将客户所需的微型发光元件晶粒制作(或放置)在暂存基板上,客户再依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将存放在暂存基板上的微型发光元件晶粒转移至不同产品的驱动电路板上。
[0003]然而,随着显示画面分辨率的增加,微型发光元件的尺寸及排列间距都不断地缩小,也因此增加了微型发光元件晶粒的转移工艺难度。如何兼顾高分辨率的显示需求以及晶粒转移的良率,对于微型发光元件显示器来说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发光元件的转移接合良率较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阵列基板、第一平坦层、多个第一接垫、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平坦层、多个第二接垫及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平坦层设置在像素阵列基板上。多个第一接垫设置在第一平坦层上。第一发光元件电性接合至这些第一接垫。第二平坦层覆盖第一发光元件。多个第二接垫设置在第二平坦层上。第二发光元件电性接合至这些第二接垫。
[0006]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用来接合第一发光元件的多个第一接垫以及用来接合第二发光元件的多个第二接垫之间设有平坦层。此平坦层覆盖这些第一接垫和第一发光元件,且其上设有这些第二接垫。通过此平坦层的设置,可避免先接合的第一发光元件在第二发光元件的接合工艺中损坏的风险,并有效提升第二发光元件的接合良率。此外,发光元件的转移良率较不容易受发光元件的尺寸大小及排列状态影响。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
[0008]图2是图1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09]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10]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11]图5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
[0013]10、10A、10B、10C:显示面板
[0014]100:像素阵列基板
[0015]150:遮光图案层
[0016]BW1:第一遮挡宽度
[0017]BW2:第二遮挡宽度
[0018]DW1:第一元件宽度
[0019]DW2:第二元件宽度
[0020]DW3:第三元件宽度
[0021]EW1:第一出光宽度
[0022]EW2:第二出光宽度
[0023]EW3:第三出光宽度
[0024]E1:第一电极
[0025]E2:第二电极
[0026]EPS:外延结构层
[0027]ES1、ES1
‑
A、ES1
‑
B:第一出光面
[0028]ES1p1、ES2p1:第一部分
[0029]ES1p2、ES2p2:第二部分
[0030]ES2、ES2
‑
A、ES2
‑
B:第二出光面
[0031]ES3、ES3
‑
A、ES3
‑
B:第三出光面
[0032]LB1:第一光束
[0033]LB2:第二光束
[0034]LB3:第三光束
[0035]LED、LED1、LED2、LED3、LED1
‑
A、LED2
‑
A、LED3
‑
A、LED1
‑
B、LED2
‑
B、LED3
‑
B:发光元件
[0036]OP:开口
[0037]P1a、P1b、P1a
‑
A、P1b
‑
A:第一接垫
[0038]P2a、P2b、P2a
‑
A、P2b
‑
A:第二接垫
[0039]P3a、P3b、P3a
‑
A、P3b
‑
A:第三接垫
[0040]PL1、PL2、PL3:平坦层
[0041]T1、T2、T3:主动元件
[0042]X、Y、Z: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3]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本质上”、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例如
±
30%、
±
20%、
±
15%、
±
10%、
±
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本质上”、或“实质上”可依测量性质、切割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较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而可不用一个标准偏差适用全部性质。
[0044]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
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
[0045]此外,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顶部”的相对术语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应当理解,相对术语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的“下”侧的元件将被定向在其它元件的“上”侧。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决于附图的特定取向。类似地,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上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0046]本文参考作为理想化实施例的示意图的截面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可以预期到作为例如制造技术及/或(and/or)公差的结果的图示的形状变化。因此,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如本文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偏差。例如,示出或描述为平坦的区域通常可以具有粗糙及/或非线性特征。此外,所示的锐角可以是圆的。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像素阵列基板;一第一平坦层,设置在该像素阵列基板上;多个第一接垫,设置在该第一平坦层上;一第一发光元件,电性接合至该些第一接垫;一第二平坦层,覆盖该第一发光元件;多个第二接垫,设置在该第二平坦层上;以及一第二发光元件,电性接合至该些第二接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具有一第一出光面,该第一发光元件的该第一出光面重叠于该些第二接垫的一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该第一发光元件的该第一出光面具有重叠于该第二发光元件的一第一部分,该第一发光元件沿着该第一方向具有一第一元件宽度,该第一出光面的该第一部分沿着该第一方向具有一第一遮挡宽度,该第一遮挡宽度大于0且小于该第一元件宽度的一半值。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该第一发光元件的该第一出光面具有重叠于该第二发光元件的一第一部分以及不重叠于该第二发光元件的一第二部分,该第一发光元件沿着该第一方向具有一第一元件宽度,该第一出光面的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二部分沿着该第一方向分别具有一第一遮挡宽度和一第一出光宽度,该第一元件宽度大于该第一出光宽度,且该第一出光宽度大于该第一遮挡宽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三平坦层,覆盖该第二发光元件;多个第三接垫,设置在该第三平坦层上;以及一第三发光元件,电性接合至该些第三接垫。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发光元件具有一第二出光面,该第二发光元件的该第二出光面重叠于该些第三接垫的一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发光元件与该第三发光元件沿着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嘉扬,王培筠,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