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式拱肋转体施工方法,在拱肋转体上转盘后端顶部设置平衡重,所述平衡重能保持拱肋脱架状态下上转盘受力平衡,或使转盘球铰及后支腿同时受力;拱肋在矮支架上完成拼装完成后,将拱肋在低位平转至成桥桥位轴线,然后将拱肋竖转到安装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拱肋平转时不存在障碍物阻挡的情况,可缩短转体施工时间,提高拱肋转体过程中的抗风能力,降低安全风险。降低安全风险。降低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拱肋转体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拱桥施工
,涉及拱桥拱肋的转体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拱肋转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跨越江河、峡谷地区的拱桥拱肋常采用异位拼装,然后转体到安装位置。拱肋转体包括竖转、平转以及竖、平转相结合的复合式转体。拱肋竖转可以有效降低拼装施工高度,降低支架成本及拱肋高空拼装风险,但竖转高度很高时,结构风荷载效应显著,需要引起特别重视;拱肋平转可以有效解决跨越山谷沟壑、河流湖泊障碍等问题,但平转体系必须保持平衡状态,保证结构不发生严重的倾斜或倾覆;而复合式转体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平转和竖转各自的优点。
[0003]目前的复合式转体都是先竖转再平转,其主要施工流程如下:
[0004]如图1所示,拱肋1在低位矮支架2上拼装完成后,建立后锚系统3,通过扣塔4和斜拉索5对拱肋进行竖转,而且为保证转盘处的受力平衡,竖转的高度一般要大于拱肋安装高度;
[0005]然后如图2所示,解除第一次竖转的后锚系统3,将拱肋平转至成桥方向,再重新建立二次竖转后锚系统3
’
,将拱肋向下竖转到安装高度。
[0006]上述施工过程,需要经过两次竖转、两次建立后锚系统,施工效率较低;而且,在峡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空气容易发生强对流,出现阵风的概率较大,而拱肋处于高空高位阶段也是整个体系抗风性能的低谷期,一旦在转体过程中突遇阵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0007]目前复合式转体施工之所以先竖转再平转,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跨越山体障碍物的需要,施工区往往在山区,拱肋靠近山体,必须将拱肋先向上竖转到一定高度后,平转时才能避开山体阻挡;二是转体体系平衡的需要,拱肋高度越低,悬臂越大,转盘处的不平衡力也越大,而先将拱肋竖转到高位,可以尽量保持转盘处受力平衡,降低发生倾斜或倾覆的风险。
[0008]显然,在不存在山体或其它障碍物阻挡的前提下,如果能解决转盘处的受力平衡和稳定性问题,则可以采用先平转再竖转的转体施工方式,这样就可以减少一次竖转和建立后锚系统的过程,从而简化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并且降低拱肋在高位突遇阵风带来的安全风险。但目前本领域尚没有先平转再竖转的施工先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先平转后竖转的复合式转体施工方法,在保证转体体系稳定性的前提下,节省工序,缩短施工时间,从而有效减小结构体系遭受风荷载影响的概率;同时由于转体耗时缩短,天气预报的精度亦有所提高,转体施工窗口期选择的准确性也更有保障。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复合式拱肋转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2](1)浇筑拱肋转体上下转盘,同时在上转盘后端顶部设置平衡重,所述平衡重根据拱肋脱架时的力矩确定,应保证上转盘受力平衡,或保证上下转盘间的球铰及后支腿同时受力;搭设拱肋竖转扣塔;
[0013](2)拱肋在矮支架上完成拼装完成后,通过扣塔和斜拉索向上转动拱肋脱离支架;
[0014](3)将拱肋在低位平转至成桥桥位轴线;
[0015](4)通过扣塔和斜拉索将拱肋向上竖转到安装角度。
[0016]上述施工方法中,所述平衡重在浇筑转盘时与上转盘一体浇筑;或采用相应重量的预制块,锚固在上转盘上。
[0017]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前提是拱肋平转时不存在山体障碍物的阻挡。与现有的先竖转再平转施工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
[0018](1)减少了一次竖转及后锚系统拆除、重建的工序,缩短了转体施工总时间,施工成本也相应降低;
[0019](2)由于转体施工总耗时缩短,转体施工窗口期选择要求降低,有利于通过更加精准的短期天气预报,降低转体过程中突遇阵风对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的概率,保证施工安全;
[0020](3)采用平衡重代替现有施工方式的后锚索,不再对后锚索位置处的地质、张拉和压浆质量提出严格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本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
[0021](4)拱肋转体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低位置,降低了转体体系对抗风性能的要求;通过对结构体系抗风性能的进一步评估,还可取消扣塔抗风缆绳等抗风控制措施,进一步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现有施工方式第一次拱肋竖转的状态示意图;
[0023]图2是现有施工方式拱肋平转后第二次竖转的状态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流程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施工的拱肋转盘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拱肋脱架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拱肋平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8]图7是本专利技术拱肋竖转到位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流程图,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0030](1)如图4所示,拱肋拼装前,首先浇筑拱肋转体上转盘6与下转盘7,同时在上转盘后端顶部设置平衡重8,所述平衡重根据拱肋的设计重量及拱肋脱架时的力矩确定,应保证上转盘受力平衡,或保证上下转盘间的球铰9及后支腿10同时受力;
[0031]所述平衡重8可在浇筑转盘时与上转盘6一体浇筑;或采用相应重量的预制块,锚固在上转盘上。
[0032]上下转盘浇筑完成后,在上转盘上搭设拱肋竖转扣塔4;
[0033](2)如图5所示,搭设拱肋卧拼矮支架2;拱肋1在矮支架2上完成拼装完成后,通过扣塔4和斜拉索5向上转动拱肋1脱离支架2;
[0034](3)如图6所示,将拱肋1在低位平转至成桥桥位轴线;
[0035](4)如图7所示,通过扣塔4和斜拉索5将拱肋1向上竖转到安装角度。拱肋竖转过程中,转体体系受力由平衡重8进行平衡,且随着拱肋竖转角度的增加,转盘后支腿10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体系越来越稳定。
[0036]上述过程中,拱肋平转期间一直处于低位,抗风能力较强;拱肋只需一次竖转,而且不需要建立后锚系统,施工工序简化,过程缩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拱肋转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浇筑拱肋转体上下转盘,同时在上转盘后端顶部设置平衡重,所述平衡重根据拱肋脱架时的力矩确定,应保证上转盘受力平衡,或保证上下转盘间的球铰及后支腿同时受力;搭设拱肋竖转扣塔;(2)拱肋在矮支架上完成拼装完成后,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冠楠,肖向荣,高昊,王阅章,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