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有机酸溶蚀成因铝土岩溶孔的判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051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酸溶蚀成因铝土岩溶孔的判识方法。采集含孔的铝土岩样品,磨制无盖玻片、上表面抛光的铸体薄片。使用偏光显微镜在铸体薄片中寻找疑似沥青和溶孔,并确定它们形成的早晚顺序。挑选形成于溶孔之前的疑似沥青开展激光拉曼测试,识别出真正的沥青。那些形成于真正沥青之后的溶孔即为有机酸流体溶蚀成因。该方法快捷有效,为铝土岩溶孔成因判识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技术途径,应用前景广阔。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酸溶蚀成因铝土岩溶孔的判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地质勘探的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显微镜观察和激光拉曼光谱识别铝土岩中有机酸溶蚀成因溶孔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铝土岩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勘探发现的一类新的非常规储层,其中蕴藏着高产的天然气气藏。铝土岩的储集空间主要由各种溶孔构成。淡水淋滤、矿物重结晶和有机酸流体溶蚀被认为是铝土岩溶孔的三大成因(南珺祥等,2021)。然而,由于组成铝土岩的矿物晶粒十分微小且溶蚀产物不发育,铝土岩溶蚀的关键证据很难保留。这导致铝土岩溶孔的成因判识异常困难,从而制约了铝土岩油气的成功勘探。
[0003]目前,对于铝土岩中溶孔的成因,还没有快捷有效的判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酸溶蚀成因铝土岩溶孔的判识方法,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有机酸溶蚀成因铝土岩溶孔的判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A、从钻井岩心或者野外露头采集含孔的铝土岩样品;
[0007]步骤B、将铝土岩样品磨制成铸体薄片;
[0008]步骤C、使用偏光显微镜在铸体薄片中寻找疑似沥青和溶孔,根据它们之间的产状关系确定疑似沥青和溶孔形成的早晚顺序,并将早晚顺序关系划分为两类:

疑似沥青早于溶孔和

疑似沥青晚于溶孔;
[0009]步骤D、利用聚光镜照射在铸体薄片上的光斑锁定顺序

所在的视域,使用中性笔在铸体薄片上沿光斑边缘圈出,并标记圈号;
[0010]步骤E、将铸体薄片移至激光拉曼测试系统的显微镜载物台,对圆圈中的疑似沥青开展激光拉曼测试;
[0011]步骤F、根据激光拉曼光谱特征,识别出真正的沥青,记录下真正沥青所在的圈号;
[0012]步骤G、将真正沥青所在圆圈中的溶孔的成因判识为有机酸流体溶蚀成因。
[0013]进一步的,所述铸体薄片的厚度为0.03mm,无盖玻片且上表面抛光。
[0014]进一步的,所述顺序

的特征为溶孔切割疑似沥青,或者溶孔附近存在疑似沥青而溶孔内部却很干净、不含疑似沥青。
[0015]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拉曼测试按照《拉曼光谱仪通用规范》(GB/T40219

2021)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
[0016]进一步的,所述沥青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按照《基于拉曼光谱的储层沥青热演化特征及其判别》(斯尚华等,2022)进行判识。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该方法所用到的铸体薄片制作、显微镜观察和激光拉曼测试均为常规、成熟方法,因而操作简单快捷。在当前铝土岩溶孔成因难以判识的技术背景下,该
方法为铝土岩溶孔的成因判识提供了一条技术途径,应用前景广阔。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方法判识的铝土岩中有机酸溶蚀成因溶孔(显微镜照片,溶孔切割沥青条纹,且内部不含沥青;十字符号代表激光拉曼打点位置)。
[0020]图2是图1中打点位置处沥青的激光拉曼谱图及其D、G特征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2]一种有机酸溶蚀成因铝土岩溶孔的判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步骤A、从钻井岩心或者野外露头采集含孔的铝土岩样品;
[0024]步骤B、将铝土岩样品磨制成铸体薄片;
[0025]步骤C、使用偏光显微镜在铸体薄片中寻找疑似沥青和溶孔,根据它们之间的产状关系确定疑似沥青和溶孔形成的早晚顺序,并将早晚顺序关系划分为两类:

疑似沥青早于溶孔和

疑似沥青晚于溶孔;
[0026]步骤D、利用聚光镜照射在铸体薄片上的光斑锁定顺序

所在的视域,使用中性笔在铸体薄片上沿光斑边缘圈出,并标记圈号;
[0027]步骤E、将铸体薄片移至激光拉曼测试系统的显微镜载物台,对圆圈中的疑似沥青开展激光拉曼测试;
[0028]步骤F、根据激光拉曼光谱特征,识别出真正的沥青,记录下真正沥青所在的圈号;
[0029]步骤G、将真正沥青所在圆圈中的溶孔的成因判识为有机酸流体溶蚀成因。
[0030]铸体薄片的厚度为0.03mm,无盖玻片且上表面抛光。
[0031]顺序

的特征为溶孔切割疑似沥青,或者溶孔附近存在疑似沥青而溶孔内部却很干净、不含疑似沥青。
[0032]激光拉曼测试按照《拉曼光谱仪通用规范》(GB/T 40219

2021)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沥青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按照《基于拉曼光谱的储层沥青热演化特征及其判别》(斯尚华等,2022)进行判识。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实施例1
[0035]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太原组铝土岩埋深大于4000m,蕴藏的天然气资源量超4000亿方。铝土岩的储集空间主要由溶孔构成。淡水淋滤、矿物重结晶和有机酸溶蚀被认为是陇东地区铝土岩溶孔的潜在成因(南珺祥等,2021),但一直缺少确凿的证据。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判识铝土岩溶孔成因的过程是:按照步骤A从陇东地区的铝土岩钻井岩心中采集含孔的铝土岩样品;按照步骤B将铝土岩样品磨制成厚度为0.03mm的无盖玻片、上表面抛
光的铸体薄片;按照步骤C~D在铸体薄片中圈出溶孔形成于疑似沥青之后的视域(如图2所示);按照步骤E~G确定真正的沥青(如图2所示),识别出有机酸流体溶蚀成因的溶孔。
[0036]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酸溶蚀成因铝土岩溶孔的判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从钻井岩心或者野外露头采集含孔的铝土岩样品;步骤B、将铝土岩样品磨制成铸体薄片;步骤C、使用偏光显微镜在铸体薄片中寻找疑似沥青和溶孔,根据它们之间的产状关系确定疑似沥青和溶孔形成的早晚顺序,并将早晚顺序关系划分为两类:

疑似沥青早于溶孔和

疑似沥青晚于溶孔;步骤D、利用聚光镜照射在铸体薄片上的光斑锁定顺序

所在的视域,使用中性笔在铸体薄片上沿光斑边缘圈出,并标记圈号;步骤E、将铸体薄片移至激光拉曼测试系统的显微镜载物台,对圆圈中的疑似沥青开展激光拉曼测试;步骤F、根据激光拉曼光谱特征,识别出真正的沥青,记录下真正沥青所在的圈号;步骤G、将真正沥青所在圆圈中的溶孔的成因判识为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国朱楠任懿炜宁星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