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353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4
本申请属于液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装置。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液冷板存在多个连接接口,导致液冷装置结构复杂、漏液风险高的问题。本申请的液冷装置包括液冷板和接头组件,液冷板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液冷腔和第二液冷腔,以及内接口和外接口,内接口与第一液冷腔连通,外接口与第二液冷腔连通。接头组件包括内接头和外接头,内接头形成内流道,内流道的第一端与内接口连通,外接头形成外流道,外流道的第一端与外接口连通,本申请通过设置接头组件实现内外两层管道与液冷板的连通,无需在液冷板上设置过多的连接口,不仅利于简化液冷板的结构,还利于降低漏液风险。还利于降低漏液风险。还利于降低漏液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液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冷散热装置与风冷散热装置相比,其拥有更低的等效热阻,可以满足高热流密度的电子功率器件的热管理需求,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例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0003]在相关技术中,液冷装置多采用单管路输送冷却液,或者,采用双管路输送冷却液,使得液冷板存在多个连接接口,特别是对于设置有双腔室的液冷板,设置多个连接接口,不仅结构复杂,且增加漏液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装置,以解决现有液冷板存在多个连接接口,导致液冷装置结构复杂、漏液风险高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装置,包括:
[0007]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液冷腔和第二液冷腔,所述液冷板还形成有内接口和外接口,所述外接口围设在所述内接口的外侧,所述内接口与所述第一液冷腔连通,所述外接口与所述第二液冷腔连通;<br/>[00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液冷腔和第二液冷腔,所述液冷板还形成有内接口和外接口,所述外接口围设在所述内接口的外侧,所述内接口与所述第一液冷腔连通,所述外接口与所述第二液冷腔连通;接头组件,包括内接头以及外接头,所述内接头形成内流道,所述内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内接口连通,且所述内流道与所述内接口至少部分重合,所述内流道的第二端被构造为与内层管连通;所述外接头形成外流道,且所述外接头位于所述内接头的外侧,所述外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外接口连通,所述外流道的第二端被构造为与外层管连通;所述外接头内形成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内接头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头包括第一管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内的第一环形壁,所述第一环形壁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口,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一过流口形成所述外流道;所述第一环形壁形成所述抵接部;所述内接头包括第二管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外侧的第二环形壁,所述第二管体形成所述内流道,所述第二管体穿过所述第一环形壁与所述内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壁背离所述内接口的一侧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组件还包括环形固定件,所述环形固定件套设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且所述环形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管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环形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环形壁朝向所述内接口的一侧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管体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发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芯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