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6026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3
本申请涉及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重量份数计,抗氧剂复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受阻酚类抗氧剂6~60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0~50份;紫外吸收剂25~65份;受阻胺类光稳定剂5~45份;其中,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包括抗氧剂1135和抗氧剂245;且以所述抗氧剂复合物的重量计,抗氧剂1135的重量份数为5~40份,抗氧剂245的重量份数为1~20份。抗氧剂复合物中同时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光稳定剂体系,通过上述组分的有效配合,使得该抗氧剂复合物能够平衡抗烧芯和抗黄能力,进而使得将该抗氧剂复合物一次添加即可一次性解决海绵发泡的焦烧问题和海绵成型后的黄变问题。成型后的黄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抗氧化添加剂
,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应用于聚氨酯软泡海绵的聚醚由于在后续的发泡过程中内部温度偏高,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烧芯,因此具有优良抗烧芯性能的抗氧剂成为聚醚厂商的迫切需要。同时,聚氨酯软泡海绵的耐黄变性能与抗氧剂也密切相关。
[0003]现有技术中应用在聚醚中的抗氧剂大多是复抗、BHT、1076等,但不能很好的满足海绵抗烧芯要求,随着市场要求的逐步提高,BHT和廉价的复抗也很难满足环保的要求,而抗氧剂1076由于熔点太低,如果干燥不彻底会存在低挥发性的溶剂,并且抗氧剂1076是粉末状,添加不方便、有气味,用在软泡海绵里面抗烧芯性能差。
[0004]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以抗氧剂1135为主的复合型抗氧剂,但由于配方不佳和技术限制以及性价比的要求提高,不能很好的解决聚醚抗烧芯问题,导致海绵厂商在夏季还要额外添加抗氧剂和大量的物理发泡剂来确保海绵安全生产状况,增加了成本和操作难度。
[0005]另外,虽然市面上销售的抗烧芯剂PUR55、ST21和chicnox325应用在海绵里的抗烧芯效果也不错,但其抗黄变性能相对较差,尤其是紫外线引起的光照黄变以及氮氧化物引起的气熏黄变。通常,从添加剂的角度分析,海绵的黄变包括以下四种:(1)海绵发泡/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引起的热氧老化黄变;(2)接触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
X
)引起的气熏黄变;(3)海绵引起的织物污染;(4)海绵接触紫外线而引起的黄变。这些黄变,往往和抗氧剂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抗氧剂的既有可能对以上某些黄变有着正面抑制作用,但是同时也可能起负面作用,而促进其他种类黄变的发生。
[0006]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对于聚氨酯软泡海绵的生产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该抗氧剂复合物中同时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和光稳定剂体系(紫外吸收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通过上述组分的有效配合,使得该抗氧剂复合物能够平衡兼顾抗烧芯和抗黄能力,进而使得将该抗氧剂复合物一次添加即可一次性解决海绵发泡的焦烧问题和海绵成型后的黄变问题。
[0008]为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抗氧剂复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包括抗氧剂1135和抗氧剂245;且以所述抗氧剂复合物的重量计,所述抗氧剂1135的重量份数为5~40份,抗氧剂245的重量份数为1~20份。
[0009]本申请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同时包括抗氧剂1135和抗氧剂245,抗氧剂245具有更佳的耐热性、抗色变能力,抗氧剂1135不仅具有抗焦烧的能力,同时具有极佳的相容性,可以将各种组分相互融合,二者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将二者复配使用能够明显提高抗氧剂复合物的抗烧芯和抗黄变能力,复配使用时比单独使用能使海绵具有更高的起始氧化温度,同时光照和气熏的抗黄变性能也更好。
[0010]本申请中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为辅助抗氧剂,其能够分解热氧老化过程中产生的氢过氧化物以及使主抗氧剂(抗氧剂1135和抗氧剂245)再生,因此具有优异的抗色变能力。同时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尤其是508T具有较低的粘度,更利于组分的融合。
[0011]本申请中的紫外吸收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为光稳定剂体系,光稳定剂体系通过与抗氧剂复合物中的受阻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相互配合,能使该抗氧剂复合物能够平衡兼顾抗烧芯和抗黄能力,进而使得将该抗氧剂复合物一次添加即可一次性解决海绵发泡的焦烧问题和海绵成型后的黄变问题。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剂1135的重量份数为20~40份,抗氧剂245的重量份数为1~10份;且所述抗氧剂1135与抗氧剂245的重量比为(2~5):1。
[001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剂1135与抗氧剂245的重量比为4:1。
[0014]本申请通过将抗氧剂1135和抗氧剂245的重量份数和重量比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更好地发挥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进而更好地提升抗氧剂复合物的抗烧芯和抗黄性能。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为抗氧剂508T,且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重量份数为20~30份。
[0016]本申请中,抗氧剂508T具有更低的粘度,更利于组分的融合;且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螺环结构,能够与抗氧剂245分子中的聚醚柔性结构可形成互补,进而形成高效协同体系。经起始氧化温度测试对比,添加该组分后的海绵的起始氧化温度大幅度提高。另外,通过进一步将抗氧剂508T的重量份数控制在20~30份,能够进一步提升抗氧剂复合物的性能。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紫外吸收剂为紫外吸收剂UV

1,所述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为光稳定剂292。
[0018]本申请中,紫外吸收剂UV

1和光稳定剂292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同时紫外吸收剂UV

1和光稳定剂292构成的光稳定剂体系与主抗氧剂(抗氧剂1135和抗氧剂245)和辅助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508T)合用也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因此,当氧化剂复合物中的紫外吸收剂为紫外吸收剂UV

1,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为光稳定剂292时,能使抗氧剂复合物的性能更佳,进而有效改善紫外线引起的光照黄变以及氮氧化物引起的气熏黄变。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紫外吸收剂UV

1的重量份数为25~35份,所述光稳定剂
292的重量份数为8~10份;且所述紫外吸收剂UV

1与光稳定剂292的重量比为(3~4):1。
[002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紫外吸收剂UV

1与光稳定剂292的重量比为3:1。
[0021]本申请通过将紫外吸收剂UV

1和光稳定剂292的重量份数和重量比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更好地发挥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进而更好地提升抗氧剂复合物的抗烧芯和抗黄性能。
[0022]在一些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抗氧剂复合物包括:
[0023]其中抗氧剂1135与抗氧剂245的重量比为4:1,紫外吸收剂UV

1与光稳定剂292的重量比3:1。
[0024]本申请通过采用上述抗氧剂复合物的配方,能将抗氧剂复合物的抗烧芯性能和抗黄变性能发挥到最佳。
[0025]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抗氧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抗氧剂复合物的各组分混合后进行加热至各组分熔融,混匀后降温获得所述抗氧剂复合物。
[0026]本申请对所述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抗烧芯和抗黄的抗氧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抗氧剂复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受阻酚类抗氧剂6~60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0~50份;紫外吸收剂25~65份;受阻胺类光稳定剂5~45份;其中,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包括抗氧剂1135和抗氧剂245;且以所述抗氧剂复合物的重量计,所述抗氧剂1135的重量份数为5~40份,抗氧剂245的重量份数为1~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1135的重量份数为20~40份,抗氧剂245的重量份数为1~10份;且所述抗氧剂1135与抗氧剂245的重量比为(2~5):1,优选为4: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氧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为抗氧剂508T,且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重量份数为20~3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氧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吸收剂为紫外吸收剂UV

1,所述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为光稳定剂29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氧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吸收剂UV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建荣冯文祥吉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奇克氟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