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974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包括理化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李华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除尘器、至少一个同流向脱硫脱硝塔、脱水除雾塔和烟囱,所述同流向脱硫脱硝塔包括塔体、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气口和进水口设置在塔体的顶部,所述出气口和出水口设置在塔体的底部;所述塔体内设置有由上而下的多个上细下粗的圆台形的导流结构,相邻两导流结构之间设有用于将流体导流到导流结构的外侧面的导流体,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工业废气的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有效提高废气净化率,并且净化液的回流处理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的回流处理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的回流处理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废气处理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行业中,如火电厂、钢铁厂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对大气的污染是很严重的,因此在排放生产气体前需要进行脱硫脱硝的处理。
[0003]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先申请过一项中国专利202121514357.3,该专利公开了工业窑炉烟气利用嗜碱性好氧硝化菌团脱硝治理系统;它包括理化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理化处理系统包括按照顺序连通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后置离心风机、一级同流向负阻力脱硫脱硝塔、二级同流向负阻力脱硫脱硝塔、脱水除雾塔和烟囱;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抽液池、斜管沉淀池、好氧再生池、复合碱溶池和板框压滤机;设置好氧再生池可充分使回水氧化再生,减少用药量和污泥渣量,废气先通过含有丰富嗜碱性好氧菌、硝化菌、异型反硝化菌、真菌的喷淋液吸收氮氧化物变成硝酸根液,继而回流到好氧再生池被嗜碱性好氧反硝化菌分解成氮气和水。
[0004]上述专利通过理化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结合,有效通过循环的喷淋液吸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0005]上述的一级同流向负阻力脱硫脱硝塔、二级同流向负阻力脱硫脱硝塔并未被公开具体结构,在上述专利中仅公开了一级同流向负阻力脱硫脱硝塔、二级同流向负阻力脱硫脱硝塔塔内有五层雨帽头布置。
[0006]基于上述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的技术方案,发现脱硫脱硝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以使得工业烟气能够得到高效的治理和吸收处理,从而排放出干净的尾气,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流向高效脱硝的治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旨在可以提高工业废气治理系统的脱硫脱硝效率,提高有害气体吸收率,减少大气污染。
[0008]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包括理化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李华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除尘器、至少一个同流向脱硫脱硝塔、脱水除雾塔和烟囱,所述同流向脱硫脱硝塔包括塔体、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气口和进水口设置在塔体的顶部,所述出气口和出水口设置在塔体的底部;所述塔体内设置有由上而下的多个上细下粗的圆台形的导流结构,相邻两导流结构之间设有用于将流体导流到导流结构的外侧面的导流体,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0009]在上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中,所述导流体为上表面具有倾斜坡面的导流环,所述导流环位于所述导流结构的下方且与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倾斜坡面的高侧位于导流环的顶部,所述倾斜坡面的低侧位于导流环的底部,所述倾斜坡面的低侧围成一圆孔。
[0010]在上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中,所述导流结构的底部直径大于圆孔的直径。
[0011]在上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中,所述导流结构和导流体均为3个,分别为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塔体内的第一导流结构、第一导流体、第二导流结构、第二导流体、第三导流结构、第三导流体。
[0012]在上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中,所述第三导流体的底部连接有上下开口的圆筒状的穿孔板,所述穿孔板上设置有多个供气体穿过的气孔,所述第三导流体将流体导流到穿孔板的开口内。
[0013]在上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中,所述塔体的底部为漏斗形的积水槽,所述出气口位于穿孔板一侧的塔体侧壁上,所述出水口位于积水槽的底部。
[0014]在上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中,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抽液池、斜管沉淀池、好氧再生池、复合碱溶池和板框压滤机;其中,同流向脱硫脱硝塔的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好氧再生池,复合碱溶池通过水管连接好氧再生池补液口,好氧再生池的溢流口通过水管连接斜管沉淀池的进水口,斜管沉淀池的溢流口通过水管连接抽液池,而斜管沉淀池的排渣口通过水管连接板框压滤机,抽液池通过泵连接同流向脱硫脱硝塔的进水口,所述板框压滤机的回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抽液池。
[0015]在上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中,同流向脱硫脱硝塔为两个,所述的两个同流向脱硫脱硝塔并联或者串联设置;当所述的两个同流向脱硫脱硝塔并联设置时,所述除尘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分别与两个同流向脱硫脱硝塔的进气口连通,两个同流向脱硫脱硝塔的出气口与所述脱水除雾塔连通;当所述的两个同流向脱硫脱硝塔串联设置时,按照连接顺序分别为第一同流向脱硫脱硝塔和第二同流向脱硫脱硝塔,所述除尘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同流向脱硫脱硝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同流向脱硫脱硝塔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同流向脱硫脱硝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同流向脱硫脱硝塔的出气口与所述脱水除雾塔连通。
[0016]在上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中,所述生物处理系统还包括氢氧化钠溶液池,氢氧化钠溶液池通过水管连接抽液池的投药口。
[0017]在上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中,所述生物处理系统还包括罗茨风机,罗茨风机通过风管连接复合碱溶池、好氧再生池、斜管沉淀池、抽液池以及氢氧化钠溶液池的曝气管。
[0018]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0019]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同流向脱硫脱硝塔,该同流向脱硫脱硝塔通过导流结构和导流体的配合,可以提高有害气体和净化液的混合效率,提高工业废气的脱硫脱硝效率,废气处理量大;
[0020]本申请通过理化处理系统、生物处理系统的配合,使得净化液能够快速把氮氧化物分解并回流到同流向脱硫脱硝塔中继续喷淋使用,减少了净化液的消耗,提高脱硫脱硝效率,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同流向脱硫脱硝塔的结构剖析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导流结构的结构剖析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导流体的俯视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方案。
[0030]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实施例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包括理化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李华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除尘器1、同流向脱硫脱硝塔2、脱水除雾塔3和烟囱4,所述同流向脱硫脱硝塔2包括塔体21、进气口22、出气口23、进水口24和出水口25,所述进气口22和进水口24设置在塔体21的顶部,所述出气口23和出水口25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包括理化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李华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除尘器、至少一个同流向脱硫脱硝塔、脱水除雾塔和烟囱,所述同流向脱硫脱硝塔包括塔体、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气口和进水口设置在塔体的顶部,所述出气口和出水口设置在塔体的底部;所述塔体内设置有由上而下的多个上细下粗的圆台形的导流结构,相邻两导流结构之间设有用于将流体导流到导流结构的外侧面的导流体,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与所述进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为上表面具有倾斜坡面的导流环,所述导流环位于所述导流结构的下方且与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倾斜坡面的高侧位于导流环的顶部,所述倾斜坡面的低侧位于导流环的底部,所述倾斜坡面的低侧围成一圆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的底部直径大于圆孔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和导流体均为3个,分别为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塔体内的第一导流结构、第一导流体、第二导流结构、第二导流体、第三导流结构、第三导流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体的底部连接有上下开口的圆筒状的穿孔板,所述穿孔板上设置有多个供气体穿过的气孔,所述第三导流体将流体导流到穿孔板的开口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流向高效脱硝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的底部为漏斗形的积水槽,所述出气口位于穿孔板一侧的塔体侧壁上,所述出水口位于积水槽的底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杏彬杨舜陈学祥彭伟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金属行业商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