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麟靖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9695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头和充电线,还包括若干与充电线电连接的充电模块;充电线设有主回路以及与充电模块数量对应的支回路,充电模块与对应的支回路连接;充电模块包括框架、通过框架固定的插口、与插口连接的正极线、与插口连接的负极线、用于控制正极线和负极线回路是否闭合的开关、连接在正极线端头的正极电桩、连接在负极线第一支路端头的第一负极电桩以及连接在负极线第二支路端头的第二负极电桩,正极电桩位于第一负极电桩和第二负极电桩之间;不同的充电模块中的第一负极电桩和第二负极电桩相对于正极电桩的距离不同;框架设有用于暴露正极电桩、第一负极电桩和第二负极电桩的槽口。第一负极电桩和第二负极电桩的槽口。第一负极电桩和第二负极电桩的槽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Twitter和新闻feeds、天气信息等内容,这种新手表可被称作智能手表。
[0003]在智能手表的充电问题上,由于没有形成行业规范或者相应的标准文件,导致不同品牌智能手表的充电结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充电触点的距离不一致、充电触电的正负极相对位置不同(一些正极在左,一些正极在右),导致不同智能手表的充电器无法通用,当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群体在同一环境下,有多人使用智能手表时,必须采用各自的充电器独立充电,每一个充电器都要占据一个充电接口,当充电接口不太充足时,则必须轮流充电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0004]因此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只采用一个充电接口即可同时完成多块智能手表的充电,解决需要占据多个公用充电接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头和充电线,还包括若干与充电线电连接的充电模块;
[0008]所述充电线设有主回路以及与充电模块数量对应的支回路,所述充电模块与对应的支回路连接;
[0009]所述充电模块包括框架、通过框架固定的插口、与插口连接的正极线、与插口连接的负极线、用于控制正极线和负极线回路是否闭合的开关、连接在正极线端头的正极电桩、连接在负极线第一支路端头的第一负极电桩以及连接在负极线第二支路端头的第二负极电桩,所述正极电桩位于第一负极电桩和第二负极电桩之间;
[0010]不同的所述充电模块中的第一负极电桩和第二负极电桩相对于正极电桩的距离不同;
[0011]所述框架设有用于暴露正极电桩、第一负极电桩和第二负极电桩的槽口。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支回路与充电模块之间通过快插接头插接,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支回路与对应充电模块的快速拆接。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框架包括可以相合的上板以及下板,所述上板以及下板之间通过位于四角的螺钉紧固,所述下板的上表面通过向下的凹陷形成布线安装槽,所述正极线、负极线、正极电桩、第一负极电桩和第二负极电桩均固定在布线安装槽中,所述槽口位于上
板且完全贯穿上板,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上板以及下板相合,对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保护,并提供一定的固定面。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上板设有范围大于槽口,但未完全贯穿上板的定位槽,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定位槽规范智能手表的放置范围,并且避免智能手表在意外的触碰下轻易脱出上板而掉落。
[0015]进一步限定,所述上板在定位槽的四角连接磁吸圆片,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磁吸圆片吸附智能手表的金属底盘,从而在充电时固定智能手表的位置。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只采用一个充电头,即可同时对多种品牌的智能手表同时进行充电,避免了需要占据多个公用充电接口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实施例中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实施例中框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实施例只采用一个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3]1、充电头;
[0024]2、充电线;
[0025]3、充电模块;31、上板;311、定位槽;312、槽口;32、下板;321、布线安装槽;33、插口;341、负极线;342、正极线;35、正极电桩;36、第二负极电桩;37、第一负极电桩;38、磁吸圆片;39、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头1和充电线2,还包括若干与充电线2电连接的充电模块3;
[0028]充电线2设有主回路以及与充电模块3数量对应的支回路,充电模块3与对应的支回路连接;
[0029]充电模块3包括框架、通过框架固定的插口33、与插口33连接的正极线342、与插口33连接的负极线341、用于控制正极线342和负极线341回路是否闭合的开关39、连接在正极线342端头的正极电桩35、连接在负极线341第一支路343端头的第一负极电桩37以及连接在负极线341第二支路344端头的第二负极电桩36,正极电桩35位于第一负极电桩37和第二负极电桩36之间;
[0030]不同的充电模块3中的第一负极电桩37和第二负极电桩36相对于正极电桩35的距离不同;
[0031]框架设有用于暴露正极电桩35、第一负极电桩37和第二负极电桩36的槽口312。
[0032]实施例一
[0033]每一个充电模块3只对应两种类型的智能手表,这两种类型的智能手表的正负极分布位置相反,而不同的充电模块3之间适应的智能手表类型则完全不同,通过调整正极电桩35、第一负极电桩37和第二负极电桩36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开关39用于控制对应的充电模块3是否获得电流,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充电头1从电源处取下,则所有充电模块3停止获得电流,类似于总开;
[0034]充电时,智能手表放置在框架上,正极电桩35、第一负极电桩37和第二负极电桩36通过槽口312向上露出,智能手表下方的第一负极电桩37和第二负极电桩36中的一个以及正极电桩35,与充电触电的正负极接触,完成电连接,从而对智能手表充电,具体的,若是该款智能手表的负极位置与第一负极电桩37对应,则是第一负极电桩37与充电触电的负极接触,反之,则是第二负极电桩36与充电触电的负极接触;
[0035]若是其它类型的智能手表需要同时充电时,则放置在对应的充电模块3上,充电模块3上的第一负极电桩37、第二负极电桩36和正极电桩35的间距适配该种类型的智能手表;
[0036]通过上述结构,只采用一个充电头1,即可同时对多种品牌的智能手表进行充电,避免了需要占据多个充电接口的问题,提高了公共接口资源的利用率。
[0037]实施例二
[0038]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若是需要适配的智能手表类型较少,也可以只选用一个充电模块3,这样能够减小设备体积,便于携带出行,具体工作原理同实施例一相同,均是由充电头1连接电源,由充电线2传输电能,将电能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头(1)和充电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与充电线(2)电连接的充电模块(3);所述充电线(2)设有主回路以及与充电模块(3)数量对应的支回路,所述充电模块(3)与对应的支回路连接;所述充电模块(3)包括框架、通过框架固定的插口(33)、与插口(33)连接的正极线(342)、与插口(33)连接的负极线(341)、用于控制正极线(342)和负极线(341)回路是否闭合的开关(39)、连接在正极线(342)端头的正极电桩(35)、连接在负极线(341)第一支路(343)端头的第一负极电桩(37)以及连接在负极线(341)第二支路(344)端头的第二负极电桩(36),所述正极电桩(35)位于第一负极电桩(37)和第二负极电桩(36)之间;不同的所述充电模块(3)中的第一负极电桩(37)和第二负极电桩(36)相对于正极电桩(35)的距离不同;所述框架设有用于暴露正极电桩(35)、第一负极电桩(37)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麟靖万飞余思溶朱桂英贺乾清
申请(专利权)人:邱麟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