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坩埚钳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962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坩埚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坩埚钳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长柄把手、操纵杆、推杆、左钳口和右钳口;所述长柄把手上开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中设置有至少一操纵杆定位结构,所述操纵杆插入所述轨道槽中并可沿所述轨道槽移动;所述推杆包括至少两根,其中至少一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左钳口,另一端枢接在所述操纵杆上;另至少一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右钳口,另一端枢接在所述操纵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坩埚钳具备锁死功能,解决了坩埚钳夹取时握力小导致坩埚脱落、握力大导致坩埚变形甚至破碎,手抖导致玻璃液洒落,坩埚无法被坩埚钳锁死等问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坩埚钳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坩埚钳
,具体涉及一种坩埚钳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坩埚用于熔化和精炼金属液体以及固液加热、反应的容器,多为用极耐火的材料(如粘土、石墨、瓷土、石英或较难熔化的金属铁等)所制的器皿或熔化罐。处于高温状态的坩埚,需要用坩埚钳将其取下。如玻璃配方的开发优化,需执行配料、熔样、淬冷、样品性能测试的循环,其中淬冷过程包含以下步骤:在高温下(1400~1600℃)打开马弗炉炉门、用坩埚钳夹取坩埚并移动到去离子水桶上方、旋转180度将坩埚中的玻璃液倒出。
[0003]目前现有的坩埚钳,在使用时存在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等诸多风险:其一,夹取坩埚靠握力,握力太小,夹取时坩埚容易脱落,握力过大,坩埚夹取时容易变形甚至破碎,操作过程中手若抖动,又会使得坩埚中的高温液体例如玻璃液洒落,坩埚无法被坩埚钳锁死;其二,综合重量与力矩、坩埚钳长度有限,操作人员夹取坩埚时距高温马弗炉过近、动作幅度大,极易被烫伤;其三,坩埚钳不具备保温与防溅功能,操作时间长、高温液体的流动性变差甚至无法流出,倾倒时流速快、玻璃液飞溅。
[0004]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坩埚钳以解决稳定性不足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坩埚钳及其使用方法,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0006]一种坩埚钳,包括长柄把手、操纵杆、推杆、左钳口和右钳口;所述长柄把手上开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中设置有至少一操纵杆定位结构,所述操纵杆插入所述轨道槽中并可沿所述轨道槽移动;所述推杆包括至少两根,其中至少一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左钳口,另一端枢接在所述操纵杆上;另至少一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右钳口,另一端枢接在所述操纵杆上,所述推杆相对于所述长柄把手的前进和后退分别带动所述左钳口和所述右钳口的开闭。
[0007]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坩埚钳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中间部分连接在所述长柄把手的顶端,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和所述左钳口枢接,另一端和所述右钳口枢接;所述推杆至少一根分别通过枢接方式和所述左钳口及所述右钳口连接,且所述推杆和所述坩埚钳钳口的枢接处和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坩埚钳钳口的枢接处之间相间隔。
[000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杆具有一水平部以及一设置于水平部下侧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插入所述轨道槽中。
[000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的端部具有推杆插孔,所述操纵杆竖直部插入所述推杆插孔内。
[001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杆定位结构包括插孔、插槽或挡块。
[001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钳口和所述右钳口分别包括一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底端向内部延伸设有坩埚托板,所述弧形板顶端向内延伸设有防溅板。
[00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板中部内侧设有和坩埚凸缘对应的凹槽。
[001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钳口和所述右钳口在合拢状态具有一观察口。
[001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钳口或所述右钳口的弧形板在中上部设有和坩埚嘴对应的开口。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的坩埚钳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1)沿着长柄把手中的轨道槽向后拉操纵杆,操纵杆带动推杆打开左、右钳口;
[0017](2)沿着轨道槽向前推动操纵杆,通过左、右钳口夹取坩埚;
[0018](3)向下按压操纵杆,使操纵杆的下部位于操纵杆定位结构内无法向后移动,此时坩埚被坩埚钳锁定以进行坩埚的下一步操作。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长柄把手的长度为60~80cm,操作人员夹取坩埚时和马弗炉保持一定距离、安全性更高。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长柄把手的形状为圆柱体,便于操作人员握取,长柄把手的材质为不锈钢,不锈钢材质耐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本专利技术中的坩埚钳在长柄把手、操纵杆、推杆的作用下,能够开闭并在操纵杆定位结构作用下具备锁死功能,可成功解决现有坩埚钳夹取坩埚靠握力、握力小导致坩埚脱落、握力大导致坩埚变形甚至破碎,手抖动导致玻璃液洒落,坩埚无法被坩埚钳锁死等技术问题;
[0023]2.本专利技术中坩埚钳的推杆设计,在夹取坩埚时操作人员距马弗炉远、动作幅度小、安全性高,解决了现有坩埚钳长度有限,操作人员夹取坩埚时距马弗炉近、动作幅度大,易烫伤等安全问题;
[0024]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件,使得左、右钳口绕支撑件端部转动,转动幅度控制精确,利于精确夹取坩埚。
[0025]4.本专利技术中的坩埚钳的左、右钳口包括一体化设计的弧形板、防溅盖,具有弧形板和防溅板,具备保温与防溅功能,防止操作时间长导致玻璃液的流动性变差甚至无法流出、倾倒时流速快导致玻璃液飞溅等问题的发生。钳口的尺寸设计匹配市面上常见的坩埚型号,通用性强,其他领域,如熔炼金属等均适用。钳口近乎全封闭设计、具备保温功能,左右钳口上方近乎封闭、可防止高温玻璃液洒出,一钳口开口以便倾倒。若出现意外情况、坩埚碎裂,近乎封闭的左右钳口能将碎裂的坩埚与高温液体锁在腔体内,将人员伤亡可能性减至最小。坩埚与坩埚钳的接触面积相较于现有坩埚钳的点接触、线接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大大降低了灼烧后坩埚温度很高、较脆导致的易碎裂、易变形的难题。
[0026]5.左钳口和右钳口在合拢状态具有一观察口,在操作的时候能够随时看到坩埚的位置,减少撞倒坩埚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坩埚钳结构示意图,图1(a)为多功能左右钳口打开状态示意图,图1(b)为多功能左右钳口关闭状态示意图,
[0028]图中:1

长柄把手、2

操纵杆、3

对称推杆、4

多功能左右钳口、4
‑1‑
弧形板、4
‑2‑
防溅盖、4
‑3‑
左钳口、4
‑4‑
右钳口、5

支撑件、6

轨道槽、7

插孔;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操纵杆与插孔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中:2

操纵杆、3

推杆、7

插孔;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坩埚钳正在夹取坩埚状态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坩埚钳夹取坩埚锁死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地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代表相同的元件,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似的元件。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横”、“竖”、“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坩埚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柄把手、操纵杆、推杆、左钳口和右钳口;所述长柄把手上开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中设置有至少一操纵杆定位结构,所述操纵杆插入所述轨道槽中并可沿所述轨道槽移动;所述推杆包括至少两根,其中至少一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左钳口,另一端枢接在所述操纵杆上;另至少一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右钳口,另一端枢接在所述操纵杆上,所述推杆相对于所述长柄把手的前进和后退分别带动所述左钳口和所述右钳口的开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中间部分连接在所述长柄把手的顶端,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和所述左钳口枢接,另一端和所述右钳口枢接;所述推杆至少一根分别通过枢接方式和所述左钳口及所述右钳口连接,且所述推杆和所述坩埚钳钳口的枢接处和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坩埚钳钳口的枢接处之间相间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具有一水平部以及一设置于水平部下侧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插入所述轨道槽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坩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端部具有推杆插孔,所述操纵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保和家庆曾静周新东
申请(专利权)人:嘉庚创新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