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934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包括输入模块、处理模块、调节模块、反馈模块以及通过反激变压器耦合的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通过所述调节模块与第一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通过反馈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调节模块与第一输出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复用现有的MCU芯片,使其通过反馈模块以及调节模块实现对第一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的控制,同时通过反激变压器实现与第二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的隔离,节约了设计成本,更适用于小型化的需求。此外,通过输入电压检测单元能够实现对输入电压的监控,避免了电池过度放电的风险,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压转换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压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不同用电单元所需的供电电压不同,通常使用电压转换电路来实现电压调节和功率转换以及输出多路不同的电压输出。通常情况下,多路输出需要包含多个电感的功率级电路才能实现。而在具有隔离需求的应用中,往往需要使用专用的芯片来实现,导致设计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压转换电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
[0005]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包括输入模块、处理模块以及通过反激变压器耦合的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通过调节模块与第一输出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包括MCU芯片,所述MCU芯片包括电压反馈引脚以及PWM控制引脚,所述第一输出模块通过所述反馈模块与所述电压反馈引脚连接;所述PWM控制引脚与所述调节模块连接,并经过所述反激变压器的原边线圈与所述第一输出模块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一输出端,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电压反馈单元,所述电压反馈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反馈电阻和第二反馈电阻,所述第一反馈电阻与所述第二反馈电阻串联,所述第二反馈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模块的电压反馈引脚连接在所述第一反馈电阻和第二反馈电阻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S极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其D极与所述反激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其G极与所述PWM控制引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模块还包括调节限流电阻、调节下拉电阻、第二NMOS管;所述第二NMOS管的G极与所述PWM控制引脚连接,其S极接地,其D极通过所述调节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一PMOS管连接;所述调节下拉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PMOS管的S极和G极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反馈模块还包括电流反馈单元,所述MCU芯片还包括电流反馈引脚;所述电流反馈单元包括反馈电阻,所述反馈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流反馈引脚之间,其另一端接地。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二输出端以及整流二极管、稳压芯片;所述整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反激变压器的副边线圈连接,其负极与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输入模块包括输入端、电路开关以及输入电压检测单元;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电路开关与所述调节模块连接;所述MCU芯片包括输入电压检测引脚,所述电压检测引脚通过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单元获取所述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0012]优选的,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检测电阻和第二检测电阻,所述
第二检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压检测引脚连接在所述第一检测电阻和第二检测电阻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MCU芯片还包括开关控制引脚;所述电路开关为PMOS管;所述开关控制引脚通过控制NMOS管、控制限流电阻与所述电路开关的G极连接,所述电路开关的S极和G极之间连接有控制下拉电阻。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压转换电路的有益效果在于:复用现有的MCU芯片,使其通过反馈模块以及调节模块实现对第一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的控制,同时通过反激变压器实现与第二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的隔离,节约了设计成本,更适用于小型化的需求。此外,通过输入电压检测单元能够实现对输入电压的监控,避免了电池过度放电的风险,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功能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0018]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包括输入模块、处理模块、调节模块、反馈模块以及通过反激变压器耦合的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其中,所述输入模块通过所述调节模块与第一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模块通过反馈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接收所述反馈模块得到的第一输出电压,控制所述调节模块来实现对第一输出模块的调节,所述第一输出模块通过反激变压器耦合所述第二输出模块,使其输出第二输出电压,从而实现两个电压的输出;同时,所述输入模块包括输入电压检测单元,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获取到输入电压,通过控制电路开关或者调节模块实现对供电电路的通断的控制,防止出现过放的风险。
[0019]具体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MCU芯片U1,所述MCU芯片包括电压反馈引脚4、电流反馈引脚3、开关控制引脚1以及PWM控制引脚5、输入电压检测引脚2,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一输出端OUTPUT1,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电压反馈单元和电流反馈单元,所述电压反馈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1连接的第一反馈电阻R7和第二反馈电阻R8,所述第一反馈电阻R7与所述第二反馈电阻R8串联,所述第二反馈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模块的电压反馈引脚4连接在所述第一反馈电阻R7和第二反馈电阻R8之间;所述电流反馈单元包括反馈电阻RS1,所述反馈电阻RS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端OUTPUT1与所述电流反馈引脚3之间,其另一端接地。
[0020]所述MCU芯片U1接收到第一输出模块的反馈电压后,根据需要通过所述PWM控制引脚5来控制所述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包括第一P MOS管Q4、调节限流电阻R6、调节下拉电阻R5、第二NMOS管Q3;所述第一PMOS管Q4的S极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其D极与所述反激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其G极通过所述调节限流电阻R6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D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S极接地,其G极与所述PWM控制引脚5连接;所述调节下拉电阻R5连接在所述第一PMOS管Q4的S极和G极之间。所述MCU芯片根据反馈电压的大小,通过控制所述第
一PMOS管Q4的通断来调节第一输出模块的占空比,从而实现对第一输出电压的调节。
[0021]而当所述MCU芯片U1接收到第一输出模块的反馈电流后,根据需要控制所述第一NMOS管Q4的通断来实现供电电路的通断,当出现如因负载故障等原因而造成过流时,关闭供电电路,从而保证了电路的安全性。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二输出端OUTPUT2以及整流二极管D2、稳压芯片U2;所述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反激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连接,其负极与所述稳压芯片U2的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2的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二输出端OUTPUT2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2可以根据需要选用降压或者升压的稳压芯片,从而能够实现OUTPUT2输出需要的电压。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模块包括输入端INPUT、电路开关Q1以及输入电压检测单元;其中,所述电路开关Q1为PMOS管;所述输入端INPUT通过所述电路开关Q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处理模块以及通过反激变压器耦合的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通过调节模块与第一输出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包括MCU芯片,所述MCU芯片包括电压反馈引脚以及PWM控制引脚,所述第一输出模块通过反馈模块与所述电压反馈引脚连接;所述PWM控制引脚与所述调节模块连接,并经过所述反激变压器的原边线圈与所述第一输出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一输出端,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电压反馈单元,所述电压反馈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反馈电阻和第二反馈电阻,所述第一反馈电阻与所述第二反馈电阻串联,所述第二反馈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处理模块的电压反馈引脚连接在所述第一反馈电阻和第二反馈电阻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S极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其D极与所述反激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其G极与所述PWM控制引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还包括调节限流电阻、调节下拉电阻、第二NMOS管;所述第二NMOS管的G极与所述PWM控制引脚连接,其S极接地,其D极通过所述调节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一PMOS管连接;所述调节下拉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PMOS管的S极和G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磊钟军李翔宇黄守怀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凌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