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塑膜成型在线缺陷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899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塑膜成型在线缺陷检测装置,包括设备壳体,设备壳体内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侧通过上支撑杆固定有上安装板,固定板下侧通过下支撑杆固定有下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有上气缸,下安装板上设有下气缸,上气缸的输出端与上密封罩固接,下气缸的输出端与下密封罩固接,固定板中部开设有开口,开口能使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为相对设置,固定板与上密封罩之间的空间用于供待检测的铝塑膜通过,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分别设置在铝塑膜两侧,上密封罩内设有用于照射铝塑膜的凹腔四角处的光源,下密封罩内设有与光源对应的光敏电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光源和光敏电阻配合实现对铝塑膜凹腔的四角薄弱地带进行缺陷检测,装置成本低,检测效率高。检测效率高。检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塑膜成型在线缺陷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铝塑膜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塑膜成型在线缺陷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铝塑膜是软包电池的外包装,其经过冲压成型后具有凹腔以收容电芯,冲压时铝塑膜本身会拉伸,内层也会随着拉伸而出现薄弱地带,因为内层两侧有电势差的存在,内层薄弱地带易被锂离子穿透,伴随着锂离子的穿透,电导率较高的电解液也会穿透内层与铝塑膜中间的铝层接触,铝层与电解液引起电化学反应,导致铝层不断被腐蚀消耗并产生气体,电芯内部气压增加就会造成电芯气胀,给电池带来安全隐患,故铝塑膜冲压成型要求较高,铝塑膜厚度、冲坑深度、冲坑速度、冲压模具四周圆角设计均需要精确控制。如图1所示,尤其是冲压成型后的铝塑膜四角处的圆角部属于薄弱处,冲压后此处更容易出现问题。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类检测方式,(1)人工检测:人眼背光观察,千分表测量圆角厚度,灵活性高、成本低,但检测效率低、容易漏判和误判。(2)溶液检测:铝塑膜浸润到电解液中,一种方法是检测铝层和电解液的电阻;另一种是,形成电解化学反应,看是否产生析铜现象。虽然能快速检测细微的裂纹破损,但属于破坏性检测,且不能实现在线检测。(3)扫描电镜:扫描电镜直接观察,检测精度高,效率低,电镜预热时间长,检测设备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低成本的铝塑膜成型在线缺陷检测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铝塑膜成型在线缺陷检测装置,包括设备壳体,设备壳体内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侧通过上支撑杆固定有上安装板,固定板下侧通过下支撑杆固定有下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有上气缸,下安装板上设有下气缸,上气缸的输出端与上密封罩固接,下气缸的输出端与下密封罩固接,固定板中部开设有开口,开口能使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为相对设置,固定板与上密封罩之间的空间用于供待检测的铝塑膜通过,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分别设置在铝塑膜两侧,上密封罩内设有用于照射铝塑膜的凹腔四角处的光源,下密封罩内设有与光源对应配合的光敏电阻。
[0005]进一步的,铝塑膜冲压成型后具有两个相邻的凹腔,每个凹腔的四角处均为圆角部,上密封罩内部设有圆角部一一对应的所述光源,且上密封罩内部通过横向和纵向交错设置的遮光板将各光源分隔,使每个光源处于一个四周封闭的腔体内;下密封罩面向铝塑膜的一面具有与两个相邻凹腔相匹配的两个并列分布的凹槽,每个凹槽的四角处分别设置一个光敏电阻。
[0006]进一步的,光敏电阻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至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处理器。
[0007]进一步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均嵌装有若干个直线轴承,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上均设有导轴,导轴与对应的直线轴承在上下方向上引导配合。
[0008]进一步的,设备壳体一端具有入口,另一端具有出口,设备壳体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有用于检测铝塑膜位置的光栅。
[0009]进一步的,设备壳体底部设有便于移动的行走轮。
[0010]进一步的,设备壳体的上部相对两侧均设有可开闭的玻璃柜门。
[0011]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气缸驱动分布于铝塑膜相对两侧的上、下密封罩,进而使上密封罩内的光源和下密封罩内的光敏电阻进行配合,以实现对铝塑膜凹腔的四角薄弱地带进行缺陷检测,本技术整体造价成本低,检测效率高,能实现在线检测铝塑膜的成型质量。
[001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铝塑膜冲压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种铝塑膜成型在线缺陷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0015]图3至图4均是本技术去掉设备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中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的分布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中的上密封罩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技术中下密封罩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图1至图8,一种铝塑膜成型在线缺陷检测装置,包括设备壳体1,设备壳体内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水平固定在设备壳体中部,固定板2上侧通过上支撑杆3固定有上安装板4,固定板2下侧通过下支撑杆5固定有下安装板6,上安装板4上设有上气缸7,下安装板6上设有下气缸8,上气缸的输出端与上密封罩9固接,下气缸的输出端与下密封罩10固接,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均能在对应气缸的驱动下能上下运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均嵌设安装有若干个直线轴承11,例如本实施例中,每个安装板上设置四个直线轴承,以适应外观呈矩形的密封罩,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各自通过自身上固定的导轴12与对应的直线轴承11在上下方向上引导配合,从而提高上、下密封罩的升降稳定性。固定板2中部开设有开口21,开口21用于使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为面对面的相对设置,且固定板2与上密封罩9之间的空间用于供待检测的铝塑膜13通过,即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分别设置在铝塑膜的两侧。上密封罩内设有光源14,下密封罩内设有光敏电阻15,光源工作时发出的光穿过铝塑膜后能使光敏电阻阻值变化,进而实现缺陷检测功能。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铝塑膜13的圆角部131进行缺陷检测,将光源14和光敏电阻15的位置进行适应性设计。铝塑膜13冲压成型时,一般是连续冲压出两个相邻的凹腔132,圆角部131处于凹腔132的四角处,两个凹腔具有八个圆角
部;对应的,上密封罩内部设有与八个圆角部一一对应的八个光源,且上密封罩9内通过横向和纵向交错设置的遮光板91将八个光源分隔开,使每个光源处于一个四周封闭的腔体92内,从而避免光源之间的干扰;尤其两个相邻凹腔之间具有相邻的圆角部,更需要遮盖板对相邻圆角部所对应的光源进行分隔。进一步的,下密封罩10内部设有八个光敏电阻15,下密封罩10面向铝塑膜的一面具有与两个相邻铝塑膜凹腔匹配的两个并列分布的凹槽101,每个凹槽的四角处分别设置一个光敏电阻。作为优选,光源14采用发散角足够小的现有强光源,这种光源照射铝塑膜后,光线可以穿透铝塑膜,使正对的光敏电阻发生阻值变化。光敏电阻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AD转换模块,AD转换模块连接至设备壳体外部的处理器,处理器通过光敏电阻传递来的信号即可判断是否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通过综合对比实验,确定无缺陷的电阻值范围即为预设阈值,当处理器收到的信号超过此阈值范围内,说明铝塑膜冲压成型时存在异常。
[0022]本实施例中,设备壳体1与生产铝塑膜的生产线衔接,设备壳体一端具有铝塑膜料带的入口,另一端具有铝塑膜料带的出口,设备壳体底部设有便于移动的行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膜成型在线缺陷检测装置,包括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设备壳体内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侧通过上支撑杆固定有上安装板,固定板下侧通过下支撑杆固定有下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有上气缸,下安装板上设有下气缸,上气缸的输出端与上密封罩固接,下气缸的输出端与下密封罩固接,固定板中部开设有开口,开口能使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为相对设置,固定板与上密封罩之间的空间用于供待检测的铝塑膜通过,上密封罩和下密封罩分别设置在铝塑膜两侧,上密封罩内设有用于照射铝塑膜的凹腔四角处的光源,下密封罩内设有与光源对应的光敏电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成型在线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铝塑膜冲压成型后具有两个相邻的凹腔,每个凹腔的四角处均为圆角部,上密封罩内部设有圆角部一一对应的所述光源,且上密封罩内部通过横向和纵向交错设置的遮光板将各光源分隔,使每个光源处于一个四周封闭的腔体内;下密封罩面向铝塑膜的一面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贝贝张凯杨英伟罗扉朱果果周芸梦刘功晓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