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端墙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97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端墙及轨道车辆,该不锈钢端墙包括:端墙骨架;端墙骨架包括端墙角柱和多根门立柱;门立柱与端墙角柱之间设置有端墙立柱,端墙立柱用于提高端墙骨架的强度;相邻门立柱之间设置有补强板,且补强板与端墙立柱连接,用于增加门立柱的强度;端墙板,平铺于端墙骨架上,且端墙板与端墙骨架通过电阻点焊的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不锈钢端墙,通过在门立柱与端墙角柱之间设置端墙立柱,提高了端墙骨架的强度,同时相邻门立柱之间设置有补强板,以增加门立柱的强度,防止端墙骨架发生扭转变形,进一步增加了端墙骨架的强度,并且端墙板通过电阻点焊的方式与端墙骨架固定连接,保证了端墙板与端墙骨架的连接强度。架的连接强度。架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端墙及轨道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城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锈钢端墙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主要轨道车辆主要包括高速动车组、普速列车和城轨地铁等,而不锈钢端墙作为轨道车辆的主要部件之一,用于头车的尾部和中间车的首尾两端的密封及结构支撑,可有效提升车体的整体刚度和抗扭变形。
[0003]现有技术中,不锈钢端墙一般包括端墙框架和端墙板。其中,端墙板固定于端墙框架的外侧。由于现有的端墙框架仅设置有端墙角柱和门立柱,使得端墙框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较低,因此,整个端墙框架易发生扭转变形,进而导致不锈钢端墙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4]此外,端墙板表面大多为2B状态,表面效果暗淡,如有质量缺陷则视觉效果明显,并且端墙板之间通常通过打胶或普通弧焊的方式进行车体密封,使得不锈钢端墙表面质量较差。
[0005]因此,如何提高不锈钢端墙的强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端墙,以提高不锈钢端墙的强度;
[000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不锈钢端墙的轨道车辆。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不锈钢端墙,包括:
[0010]端墙骨架;所述端墙骨架包括端墙角柱和多根门立柱;所述门立柱与所述端墙角柱之间设置有端墙立柱,所述端墙立柱用于提高所述端墙骨架的强度;相邻所述门立柱之间设置有补强板,且所述补强板与所述端墙立柱连接,用于增加所述门立柱的强度;
[0011]端墙板,平铺于所述端墙骨架上,且所述端墙板与所述端墙骨架通过电阻点焊的方式连接。
[0012]可选地,在上述不锈钢端墙中,所述端墙骨架的底部设置有门槛;所述门槛包括第一U型梁和第二U型梁;所述第二U型梁嵌套于所述第一U型梁内,用于提高所述门槛的强度;所述第一U型梁上开设有塞焊孔,用于所述门槛与车体底架之间通过塞焊的方式连接。
[0013]可选地,在上述不锈钢端墙中,所述门槛上设置有与所述门立柱卡配的凹槽;所述门立柱与所述门槛的连接处设置有补强块,所述补强块用于减小所述门立柱与所述门槛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0014]可选地,在上述不锈钢端墙中,所述第二U型梁的内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通过加强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二U型梁内,用于提高所述门槛的刚度。
[0015]可选地,在上述不锈钢端墙中,所述支撑件为几型支撑件,所述几型支撑件通过钣金折弯而成。
[0016]可选地,在上述不锈钢端墙中,所述端墙骨架的顶部设置有多道纵向补强梁,且各个所述纵向补强梁均匀分布;相邻所述纵向补强梁之间设置有横向补强梁;所述纵向补强梁和所述横向补强梁用于增加所述端墙骨架顶部的强度和刚度。
[0017]可选地,在上述不锈钢端墙中,所述横向补强梁包括至少两道凸肋;所述凸肋与所述纵向补强梁抵接。
[0018]可选地,在上述不锈钢端墙中,所述端墙骨架的角部设置有补强角件;所述补强角件的第一侧与所述纵向补强梁连接;所述补强角件的第二侧与所述端墙角柱连接。
[0019]可选地,在上述不锈钢端墙中,所述端墙骨架上设置有系统组件;所述系统组件包括钥匙孔组件、C型槽和垫板;所述钥匙孔组件设置在位于门洞侧边的所述门立柱上,用于安装车辆内部装饰及电气设备;所述C型槽设置于所述端墙骨架的顶部,用于安装车辆的内部装饰;所述垫板设置于相邻所述门立柱之间,用于安装车辆之间的贯通通道。
[0020]可选地,在上述不锈钢端墙中,所述钥匙孔组件包括底板和限位件;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钥匙孔;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钥匙孔位置处,用于限制螺栓头部的转动。
[0021]可选地,在上述不锈钢端墙中,所述端墙板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所述第二端板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三端板分别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
[0022]可选地,在上述不锈钢端墙中,所述端墙板的外表面状态为BG80状态。
[0023]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不锈钢端墙,所述不锈钢端墙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不锈钢端墙。
[0024]本技术提供的不锈钢端墙,设置有端墙骨架,且端墙骨架包括端墙角柱和多根门立柱。在门立柱与端墙角柱之间设置有端墙立柱,以提高端墙骨架的强度。相邻门立柱之间设置有补强板,且补强板与端墙立柱连接,以增加门立柱的强度。端墙板平铺于端墙骨架上,并通过电阻点焊的方式连接于端墙骨架上,既保证了端墙板与端墙骨架的连接强度,又保证了端墙板的表面质量。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不锈钢端墙,通过在门立柱与端墙角柱之间设置端墙立柱,进而提高了端墙骨架的强度,同时相邻门立柱之间设置有补强板,以增加门立柱的强度,防止端墙骨架发生扭转变形,进一步增加了端墙骨架的强度,并且端墙板通过电阻点焊的方式与端墙骨架固定连接,既保证了端墙板与端墙骨架的连接强度,又保证了端墙板的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墙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角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立柱与补强板的连接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槛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钥匙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墙板的拉丝方向示意图。
[0034]其中,100为端墙骨架,101为端墙角柱,102为端墙立柱,103为门立柱,1031为连接部,104为补强板,1041为延伸部,105为门槛,1051为第一U型梁,1052为第二U型梁,1053为加强底板,1054为支撑件,1055为凹槽,106为横向补强梁,107为纵向补强梁,108为端顶弯梁,109为C型槽,1091为钥匙孔组件,1092为垫板,1093为限位件,110为补强角件,111为补强块,200为端墙板,201为第一端板,202为第二端板,203为第三端板,300为塞焊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端墙,以提高不锈钢端墙的强度;
[0036]本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不锈钢端墙的轨道车辆。
[003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端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墙骨架(100);所述端墙骨架(100)包括端墙角柱(101)和多根门立柱(103);所述门立柱(103)与所述端墙角柱(101)之间设置有端墙立柱(102),所述端墙立柱(102)用于提高所述端墙骨架(100)的强度;相邻所述门立柱(103)之间设置有补强板(104),且所述补强板(104)与所述端墙立柱(102)连接,用于增加所述门立柱(103)的强度;端墙板(200),平铺于所述端墙骨架(100)上,且所述端墙板(200)与所述端墙骨架(100)通过电阻点焊的方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骨架(100)的底部设置有门槛(105);所述门槛(105)包括第一U型梁(1051)和第二U型梁(1052);所述第二U型梁(1052)嵌套于所述第一U型梁(1051)内,用于提高所述门槛(105)的强度;所述第一U型梁(1051)上开设有塞焊孔(300),用于所述门槛(105)与车体底架之间通过塞焊的方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105)上设置有与所述门立柱(103)卡配的凹槽(1055);所述门立柱(103)与所述门槛(105)的连接处设置有补强块(111),所述补强块(111)用于减小所述门立柱(103)与所述门槛(105)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型梁(1052)的内部设置有支撑件(1054);所述支撑件(1054)通过加强底板(1053)固定于所述第二U型梁(1052)内,用于提高所述门槛(105)的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锈钢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054)为几型支撑件,所述几型支撑件通过钣金折弯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骨架(100)的顶部设置有多道纵向补强梁(107),且各个所述纵向补强梁(107)均匀分布;相邻所述纵向补强梁(107)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文雄韩双王会娟刘咪孙维超杨嘉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