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烘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立式烘干装置,尤其涉及用于烘干固体颗粒物料的立式烘干装置的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立式烘干装置是用于烘干潮湿固体颗粒物的设备,在将潮湿固体颗粒物中的水分通过热交换蒸发为干燥物料的过程中,燃料在热风炉a中燃烧产生热风,由引风机吸入立式烘干装置内,热风透过物料时,通过热交换烘干物料内水分,得到干基物料。烘干后含有水蒸气的废气由废气管道排出,经过过滤处理后排入大气。
[0003]目前常见的立式烘干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如百叶窗型、单通道翻滚、多通道、篦盆篦锥等多种形式,这些烘干装置采用翻滚式的方式下料,下料量不均,装置内的温度不均,并且潮湿的物料在翻滚时会频繁碰撞和摩擦,物料的破碎率较高,物料的表面会吸附较多粉尘。在烘干的过程中,物料不均匀会加剧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造成可燃性物料粉尘发生间断性的爆燃,导致烘干装置内部框架及构件等结构变形甚至严重破损,进一步降低热交换效率,影响烘干后的产品质量,严重时将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
[0004]另外,烘干后的物料直接从装置底部出料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立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窑壳(1)、窑内支撑架(2)、多个外衬圈(3)、多个内衬圈(4)、第一热风堡(5)、冷风堡(6)、窑底冷却结构(7),所述窑壳(1),包括两端开口的筒体(11)、位于筒体(11)内部的窑顶分料隔锥(13)、窑顶锁风锥(15)、窑底隔风锥(16),所述筒体(11)顶部设置有的顶盖(12),底部设置有锥状的窑底出料锥(17),所述顶盖(12)、所述窑底出料锥(17)将所述筒体(11)的两端封闭,在所述顶盖(12)的设置有进料口(121),在窑底出料锥(17)设值有出料口(171),所述窑顶分料隔锥(13)呈锥状,其锥顶正对所述进料口(121),其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导料隔板(14),所述窑顶锁风锥(15)呈环状,安装在所述筒体(11)的顶部内壁,位于所述导料隔板(14)的外侧并与所述导料隔板(14)保持间隔,所述导料隔板(14)、窑顶锁风锥(15)的上方作为进料缓冲仓(101)用于进料,所述窑底隔风锥(16)安装在所述筒体(11)的下端,与所述筒体(11)的内壁保持间隔,由固定件(161)固定在筒体(11)下端,所述窑底隔风锥(16)的下方作为出料缓冲仓(102)用于出料;所述窑内支撑架(2),包括多个立柱(21)和多个横梁(22),所述立柱(21)竖直且以所述筒体(11)的中心线(L1)为轴环形排列在所述导料隔板(14)的内侧下方,下端与所述窑底隔风锥(16)固定,所述横梁(22)由所述立柱(21)向所述中心轴(L1)的反方向延伸,水平固定在所述立柱(21)与所述筒体(11)之间,在竖向呈层排列,将所述立柱(21)与所述筒体(11)之间的空间分割为竖向排列的多个环形空间,用于安装内衬圈(4)和外衬圈(3);所述外衬圈(3)呈环形,在竖向上对齐设置,位置与所述窑顶锁风锥(15)相对,所述外衬圈(3)以外形成热风通道(10),所述外衬圈(3)下端向靠近所述中心线(L1)的方向收缩,各个相邻的所述外衬圈(3)的端部之间错开,所述内衬圈(4)呈环形,在竖向上对齐设置,位置与所述导料隔板(14)相对,位于所述外衬圈(3)的内侧,所述内衬圈(4)以内形成冷风通道(20),所述内衬圈(4)下端向远离所述中心线(L1)的方向张开,各个相邻的所述内衬圈(3)的端部之间错开,所述外衬圈(3)与内衬圈(4)之间形成物料通道(30),所述第一热风堡(5),安装在所述筒体(11)下端外壁的位置,与所述热风通道(10)连通;所述冷风堡(6),安装在所述筒体(11)上端外壁的位置,与所述冷风通道(20)连通;所述窑底冷却结构(7),具有冷却排管(70),所述冷却排管(70)由多个平行间隔排列的冷却管组成,水平穿过所述出料缓冲仓(102),覆盖所述出料缓冲仓(10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61)是多个呈向所述中心轴(L1)延伸的竖向薄板,位于所述窑底隔风锥(16)下方并为其提供支撑,外侧端与筒体(11)的内侧壁固定,均匀环绕在筒体(11)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堡(5)包括热风堡分流室(52)、热风管道(53),所述热风堡分流室(52)具有由第一环状外壳(54)围成的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君,马占军,年永鑫,王宇,王永盛,莫小红,祁永平,汪全儒,陈世英,王建云,蔡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