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离型膜缠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876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离型膜缠带方法,所述离型膜缠带方法包括:将碳纤维布卷覆在模芯上,采用缠带方式将离型膜带贴覆在所述碳纤维布外侧;所述模芯的结构为两端为直管、中间为圆台形管。通过限定离型膜带的缠带线速度与缠带拉力的协同关系以及控制进给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特定组合结构的碳纤维管进行有效贴覆,减少了缠带的波动,避免后续固化步骤中离型膜带发生断裂,避免后续去除OPP离型膜带时出现离型膜残留,有效保证了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外观纹理均匀性,提高了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报废率。降低了产品报废率。降低了产品报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离型膜缠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碳纤维管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离型膜缠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使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碳纤维已经被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碳纤维材料制成的管材,其具有结实耐用、弹性好、韧性佳的特点,用途广泛。
[0003]机器手臂是机器人
实际应用最广泛的自动化机械装置,尽管他们的形态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通过接受指令,精确地定位到三维(或二维)空间上的某一点进行作业。机械手臂一般有三种运动:伸缩、旋转和升降,实现旋转、升降运动是由横臂和产柱去完成,手臂的基本作用则是将手爪移动到所需位置以及承受爪抓取工件的最大重量和手臂自身的重量等。此外,根据机械手运动和工作的要求,管路、冷却装置、行程定位装置和自动检测装置等,一般也都装在手臂上。因此,手臂的结构、工作范围、承载能力和动作精度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机械的工作性能。碳纤维制成的支撑手臂具有以下几个优点:材质轻,操作灵活准确;强度高;耐温性好;性价比好。
[0004]离型膜,又称剥离膜、隔离膜、分离膜。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离型力,会将塑料薄膜做等离子处理,或涂氟处理,或涂硅(silicone)离型剂于薄膜材质的表层上,如PET、PE、OPP等等;让它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压感胶(如热融胶、亚克力胶和橡胶系的压感胶)可以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由于离型膜具有隔离、填充、保护、易于剥离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通信、机械等领域中。
[0005]OPP离型膜别名叫做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主要的原料是聚丙烯,采用平模法通过双向拉伸而加工出来的薄膜,具有较强的拉伸强度,优异的光泽度和透明度等优点。
[0006]目前,在半导体用的搬运手臂中,通常需要用到碳纤维管,碳纤维管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在模芯上涂覆离型剂和/或贴覆离型膜,在处理后的模芯表面卷覆碳纤维预浸布,并在碳纤维预浸布外侧贴覆离型膜,经固化成型后,脱去模芯并去掉最外层离型膜制得。但目前,通常采用在碳纤维预浸布外侧将整张离型膜进行贴覆,易导致碳纤维管外观纹理不均匀,存在异常凸起的情况,甚至在去掉最外层离型膜过程时存在离型膜残留问题。
[0007]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离型膜缠带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离型膜缠带方法,通过限定离型膜带的缠带线速度与缠带拉力的协同关系以及控制进给速度在一定范围内,针对特定组合结构的碳纤维管能够进行有效贴覆,贴覆效果好,能够减少缠带的波动。
[0009]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离型膜缠带方法,所述离型膜缠带方法包括:将碳纤维布卷覆在模芯上,采用缠带方式将离型膜带贴覆在所述碳纤维布外侧;
[0011]所述模芯的结构为两端为直管、中间为圆台形管;
[0012]所述缠带方式为:以第一缠带线速度及第一缠带拉力将离型膜带贴覆至直管长度的80%以内,然后以第二缠带线速度及第二缠带拉力下将离型膜带贴覆至圆台形管长度的50%以内,剩余部分采用第三缠带线速度及第三缠带拉力进行贴覆。
[0013]本专利技术离型模优选为OPP离型膜,其相较于现有PET离型膜和PE离型膜等能够取得更佳的脱模脱芯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型膜缠带方法通过采用分段的缠带线速度及缠带拉力,且通过限定离型膜带的缠带线速度与缠带拉力的协同关系,针对特定的组合结构碳纤维管,使得贴覆效果好,减少缠带的波动,有效保证了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外观纹理均匀性,提高了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报废率。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端所述直管的直径为24

26mm,例如可以是24mm、24.4mm、24.8mm、25mm、25.4mm、25.8mm或26mm等,长度为950

1050mm,例如950mm、960mm、980mm、1000mm、1020mm、1040mm或105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上述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6]优选地,另一端所述直管的直径为10

12mm,例如可以是10mm、10.4mm、10.8mm、11mm、11.4mm、11.8mm或12mm等,长度为25

28mm,例如25mm、25.5mm、26mm、26.5mm、27mm、27.5mm或28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上述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7]优选地,所述圆台形管的长度为950

1000mm,例如可以是950mm、960mm、970mm、980mm、990mm或100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上述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离型膜带依次从直径为24

26mm直管的一端采用缠带方式贴覆至直径为10

12mm直管的一端。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缠带线速度为2300

2400rpm,例如可以是2300rpm、2320rpm、2340rpm、2360rpm、2380rpm或2400rp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0]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限定离型膜带的缠带线速度,避免缠带线速度过快时,出现后续扒带后OPP带丝易残留的问题,又可以避免缠带线速度过慢时,防止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外观纹理处树脂异常堆积凸起。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缠带拉力为4.1

4.3kg,例如可以是4.1kg、4.14kg、4.18kg、4.2kg、4.24kg、4.28kg或4.3kg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限定离型膜带的缠带线速度与缠带拉力之间的特定关系,使离型膜贴覆效果好,无褶皱或空隙。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缠带线速度为1800

2000rpm,例如可以是1800rpm、1840rpm、1890rpm、1900rpm、1940rpm、1980rpm或2000rp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4]优选地,所述第二缠带拉力为4.5

4.75kg,例如可以是4.5kg、4.55g、4.6kg、4.65kg、4.7kg或4.75kg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5]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缠带方法包括:将碳纤维布卷覆在模芯上,采用缠带方式将离型膜带贴覆在所述碳纤维布外侧;所述模芯的结构为两端为直管、中间为圆台形管;所述缠带方式为:以第一缠带线速度及第一缠带拉力将离型膜带贴覆至直管长度的80%以内,然后以第二缠带线速度及第二缠带拉力下将离型膜带贴覆至圆台形管长度的50%以内,剩余部分采用第三缠带线速度及第三缠带拉力进行贴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端所述直管的直径为24

26mm,长度为950

1050mm;优选地,另一端所述直管的直径为10

12mm,长度为25

28mm;优选地,所述圆台形管的长度为950

10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带依次从直径为24

26mm直管的一端采用缠带方式贴覆至直径为10

12mm直管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带线速度为2300

2400rpm;优选地,所述第一缠带拉力为4.1

4.3kg。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缠带线速度为1800

2000rpm;优选地,所述第二缠带拉力为4.5

4.75kg。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缠带线速度为2800

3000rpm;优选地,所述第三缠带拉力为3.8

4kg。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力军潘杰王学泽张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江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