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钢筋固定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64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构造柱钢筋固定框,其包括钢筋框、对接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钢筋框套设在钢筋杆的外围,在钢筋框的内部固定有若干与钢筋杆一一对应的对接板,在对接板的中部开设有与钢筋杆对应的通孔,对接板通过通孔套设在钢筋杆的外部;钢筋框和与其相邻的钢筋杆的两侧壁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在钢筋杆的另一侧壁与对接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优点:该构造柱钢筋固定框,通过旋转双向螺纹杆,使两组夹持板向中心移动,进而便于牢固的安装钢筋框,通过内螺纹筒与丝杆螺纹连接,将L型加强板安装在钢筋杆与钢筋框之间,增大连接处的强度,通过子扣与母扣卡合,将防护框安装在钢筋框上,进而能够对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防止损坏。防止损坏。防止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柱钢筋固定框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
,具体为一种构造柱钢筋固定框。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将钢筋杆与钢筋框结合,一般将四根钢筋呈矩形布置,在四根钢筋的外部固定若干钢筋框,通过焊接或绑扎的形式将钢筋与钢筋框固定,形成构造柱的浇筑基础,现有的构造柱钢筋固定结构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如公开号CN113585627A的一种构造柱钢筋固定框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若干根钢筋柱,若干根钢筋柱的外部套接有呈等距离分布的钢筋环,且若干根钢筋柱和钢筋环的连接处卡接有呈等距离分布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远离第二固定块处焊接有呈等距离分布的连接杆,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开有呈等距离分布的卡槽,连接杆侧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卡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相对于传统的通过扎丝进行固定不仅省时省力,操作人员通过一只手即可完成固定操作,另一只手可以用于矫正钢筋柱,也可以用于攀扶爬梯,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加安全。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1.钢筋杆通过铁丝缠绕与钢筋框进行连接固定,固定结构不牢固,容易脱落;2.钢筋杆与钢筋框连接处连接强度较低,在受到较大的外力冲撞时两者连接处容易发生扭曲变形;3.钢筋框在受到撞击时,无任何缓冲措施,导致钢筋框容易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牢固的构造柱钢筋固定框。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构造柱钢筋固定框,其包括钢筋框、对接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钢筋框套设在钢筋杆的外围,在所述钢筋框的内部固定有若干与所述钢筋杆一一对应的对接板,在所述对接板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钢筋杆对应的通孔,所述对接板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钢筋杆的外部;所述钢筋框和与其相邻的所述钢筋杆的两侧壁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钢筋杆的另一侧壁与所述对接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滑块、L型加强板、丝杆和内螺纹套筒,在所述钢筋杆上竖直开设有导向槽,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设有与所述L型加强板的竖直侧板固定的所述卡板;在所述L型加强板的水平底板上水平转动有竖直设置的所述内螺纹套筒,所述丝杆的下部螺接在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内部,且所述丝杆的底端与所述钢筋框固定。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L型加强板的竖直侧板和水平底板之间固定有加强筋。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双向螺纹杆、轴承座、夹持板和U型连接件,在所述通孔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的中部固定有轴线与所述钢筋杆垂直布置的所述轴承座,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内部,且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端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转动连接;在与所述双向螺纹杆相邻的所述钢筋杆的侧部固定有水平
设置的U型连接件,且所述U型连接件的开口与所述双向螺纹杆相对设置;在所述U型连接件的两侧板上分别设有一个贯穿孔;在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一端沿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滑动设置,两个所述夹持板的另一端固定有与所述贯穿孔对应设置的贯穿杆。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固定有与所述双向螺纹杆平行的滑轨,在所述夹持板上固定有与滑轨匹配的滑块。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钢筋框的外部设置有防护框,在所述防护框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放置槽,在所述放置槽内固定有母扣,在所述钢筋框上固定有与所述母扣匹配的子扣。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构造柱钢筋固定框及其施工方法,通过旋转双向螺纹杆,使两组夹持板向中心移动,进而便于牢固的安装钢筋框,通过内螺纹筒与丝杆螺纹连接,将L型加强板安装在钢筋杆与钢筋框之间,增大连接处的强度,通过子扣与母扣卡合,将防护框安装在钢筋框上,进而能够对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防止损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局部A放大图;
[0013]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14]图4为图3的局部B放大图;
[0015]图5为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图3的局部C放大图。
[0017]图中:1、钢筋杆;2、钢筋框;3、对接板;4、通孔;5、安装槽;6、轴承座;7、双向螺纹杆;8、夹持板;9、滑块;10、滑轨;11、贯穿杆;12、贯穿孔;13、U型连接件;14、导向槽;15、卡板;16、L型加强板;17、加强筋;18、轴承;19、内螺纹筒;20、丝杆;21、子扣;22、母扣;23、放置槽;24、防护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6所示,一种构造柱钢筋固定框,其包括钢筋框2、对接板3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钢筋框2套设在钢筋杆1的外围,在钢筋框2的内部固定有若干与钢筋杆1一一对应的对接板3,在对接板3的中部开设有与钢筋杆1对应的通孔4,对接板3通过通孔4套设在钢筋杆1的外部;钢筋框2和与其相邻的钢筋杆1的两侧壁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在钢筋杆1的另一侧壁与对接板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0020]第一连接件包括滑块9、L型加强板16、丝杆20和内螺纹套筒19,在L型加强板16的竖直侧板和水平底板之间固定有加强筋17,增大连接处的强度;在钢筋杆1上竖直开设有导向槽14,在导向槽14内滑动设有与L型加强板16的竖直侧板固定的卡板15;在L型加强板16
的水平底板上水平转动有竖直设置的内螺纹套筒19,丝杆20的下部螺接在内螺纹套筒19的内部,且丝杆20的底端与钢筋框2固定。
[0021]第二连接件包括双向螺纹杆7、轴承座6、夹持板8和U型连接件13,在通孔4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5,在安装槽5的中部固定有轴线与钢筋杆1垂直布置的轴承座6,双向螺纹杆7的中部转动设置在轴承座6的内部,且双向螺纹杆7的两端与安装槽5的槽壁转动连接;在与双向螺纹杆7相邻的钢筋杆1的侧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U型连接件13,且U型连接件13的开口与双向螺纹杆7相对设置;在U型连接件13的两侧板上分别设有一个贯穿孔12;在双向螺纹杆7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夹持板8,在安装槽5的槽底固定有与双向螺纹杆7平行的滑轨10,在夹持板8的一端固定有与滑轨10匹配的滑块9。夹持板8的另一端固定有与相邻贯穿孔12对应设置的贯穿杆11。两组夹持板8能够在双向螺纹杆7旋转时,同时相向移动,通过旋转双向螺纹杆7,使两组夹持板8向中心移动,进而便于牢固的安装钢筋框2。
[0022]在钢筋框2的外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钢筋固定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钢筋框、对接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钢筋框套设在钢筋杆的外围,在所述钢筋框的内部固定有若干与所述钢筋杆一一对应的对接板,在所述对接板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钢筋杆对应的通孔,所述对接板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钢筋杆的外部;所述钢筋框和与其相邻的所述钢筋杆的两侧壁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钢筋杆的另一侧壁与所述对接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钢筋固定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滑块、L型加强板、丝杆和内螺纹套筒,在所述钢筋杆上竖直开设有导向槽,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设有与所述L型加强板的竖直侧板固定的卡板;在所述L型加强板的水平底板上水平转动有竖直设置的所述内螺纹套筒,所述丝杆的下部螺接在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内部,且所述丝杆的底端与所述钢筋框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构造柱钢筋固定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型加强板的竖直侧板和水平底板之间固定有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构造柱钢筋固定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波高全喜韩永利燕广胜李艳玲任雪丹任燕飞武俊文王科付磊杨慧丰周东
申请(专利权)人: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