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141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涉及水流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车间搭建:根据V滤车间的设计要求搭建相应的处理车间,然后在车间内部挖掘和浇筑相应的V型滤池,并将相应的管道与V型滤池直接进行连接,S2、滤池安装:将相应的滤板和可调过滤头安装到过滤边池,并对滤板进行浇筑固定,然后将安装边条浇筑固定到V型滤池主体两侧边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添料长盒内部滤沙的流动性,并利用过滤边池底部水流和导料软管内部的水流对添加过程中的滤沙进行缓冲和稀释,避免在过滤边池内部滤料添加的初期直接将滤料倾倒到过滤边池底部造成其底部组件的损坏,有效的提高了过滤边池内部滤沙添加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流处理,具体为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v型滤池是水厂内一种水处理构筑物,指一种以恒定水位过滤的快滤池,池两侧的进水槽成v字型,池内的超声波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可调节出水清水阀,阀门可根据池内水位的高低,自动调节开启程度,使池内水位恒定,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v型滤池,申请号为(201811476716.3),该专利提供的v型滤池能够去除滤池中的聚集物,解决了滤池水面聚集物繁殖的问题,减少了杀菌剂投加、延长了反洗周期,有效的降低了人工、电耗以及水泵工时等指标,滤池环境大为改善;

2、但是目前v型滤池在施工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辅助装填结构,使得在对v型滤池内部进行滤沙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且在人工对滤沙进行铺设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硬质工具对滤沙进行铲运,导致铲运工具与滤池内部结构碰撞时容易对滤池造成损伤,从而降低滤池的整体使用寿命,并降低了v型滤池的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v型滤池在施工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辅助装填结构,使得在对v型滤池内部进行滤沙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且在人工对滤沙进行铺设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硬质工具对滤沙进行铲运,导致铲运工具与滤池内部结构碰撞时容易对滤池造成损伤,从而降低滤池的整体使用寿命,并降低了v型滤池的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车间搭建:根据v滤车间的设计要求搭建相应的处理车间,然后在车间内部挖掘和浇筑相应的v型滤池,并将相应的管道与v型滤池直接进行连接;

4、s2、滤池安装:将相应的滤板和可调过滤头安装到过滤边池,并对滤板进行浇筑固定,然后将安装边条浇筑固定到v型滤池主体两侧边部;

5、s3、滤料装填:在v型滤池主体注入适量清水,使过滤边池底部的过滤网板可被清水浸没,通过驱动方座和添料长盒带动滤料装填到过滤边池内部,并通过v型滤池主体内部上下水流的循环对滤料进行均匀添加;

6、s4、检测调试:将v型滤池内部各组件安装完成后,将待处理水依次导入v型滤池内部,使待处理水流一次流过v型滤池内部,依次检测v型滤池是否达到处理要求,完成v滤车间的验收。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v型滤池主体内侧中部设置有中心排水池,所述v型滤池主体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过滤边池,所述过滤边池内侧底部浇筑安装有过滤网板;

8、所述v型滤池主体顶部设置有动态循环清洗换料机构,动态循环清洗换料机构用于对滤池内部的水流进行引导内部循环,并在水流循环的过程中将滤料添加到水流内部,并在水流循环的过程中将滤料均匀的添加到滤池内部;

9、所述动态循环清洗换料机构包括安装边条;

10、所述v型滤池主体顶端两侧均固定浇筑有安装边条,所述安装边条顶面设置有驱动方座,两个所述驱动方座顶端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添料长盒,所述添料长盒内侧两端斜面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隔离板;

11、所述添料长盒内部两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平条,所述添料长盒内部两侧对应限位平条底部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弧形条,所述添料长盒内部两侧中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斜条,所述添料长盒两侧中部均嵌入安装有换位伸缩杆,同一端的两个所述换位伸缩杆端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滑移隔离板,所述滑移隔离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料斜板,所述添料长盒两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进料端斗;

12、所述添料长盒底面两侧中部均嵌入安装有导料圆斗,所述导料圆斗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料软管,所述导料软管末端固定连接有布料横盒,所述布料横盒外侧固定卡接有悬浮卡盒,所述添料长盒内腔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中心分布盒,所述中心分布盒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弧板,所述中心分布盒底端中部对应中心分布盒底面中部位置处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分流阀,所述分流阀底端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导流横管,所述导流横管底部两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抽吸软管,所述抽吸软管末端对应过滤边池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抽吸泵外侧固定套接有浮动调节盒;

13、所述分流阀一侧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导流侧管,所述导流侧管末端对应添料长盒侧面位置处通过连接方盒对称固定连接有导料横管,所述导料横管末端对应添料长盒顶部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分布横盒;

14、所述分流阀另一侧中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驱动侧管,所述驱动侧管末端通过连接盒连接有驱动横管,所述驱动横管侧面顶部依次固定连接有驱动圆盒,所述驱动圆盒内侧中部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驱动桨叶,所述驱动桨叶转轴末端对应添料长盒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搅动辊,所述驱动横管末端对应添料长盒两端底部位置处嵌入安装有分料端盒;

15、所述添料长盒内部一侧中部位置处贯穿开设有排液侧槽,所述排液侧槽内侧底部位置处嵌入安装有导流斜板,所述添料长盒外侧对应排液侧槽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窄盒,所述过滤窄盒内侧对应排液侧槽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窄网,所述过滤窄盒两端对应过滤窄网底部位置处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转运小泵,所述转运小泵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转运小泵末端对应添料长盒两端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推料窄盒,所述添料长盒两端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端管。

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方座两侧四角处均通过电机安装有驱动轮,且驱动方座两侧驱动轮与安装边条顶部导槽之间相互契合,所述限位隔离板两端均匀开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底面与添料长盒端部底面之间相互齐平,所述限位隔离板侧面中部均匀开设有排水小孔,所述滑移隔离板侧面凸板与限位隔离板侧面导流槽相互对应契合。

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料斜板顶面靠近添料长盒中部的一端均匀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添料长盒顶面靠近驱动方座的一端顶部均匀开设有导水细孔,且导料斜板受到外力挤压后可进行弹性弯曲变形,所述限位平条底面与导料斜板顶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弧形条直线段顶面与导料斜板顶面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支撑斜条可对导料斜板底面进行引导支撑。

1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布料横盒底面均匀开设有排料槽,所述中心分布盒两侧底部均均匀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分布横盒一侧设置有斜面,且分布横盒斜面一次位置处均匀开设有布料槽。

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悬浮卡盒和浮动调节盒均可悬浮于过滤边池内部水面之上,所述布料横盒可沿悬浮卡盒内部进行伸缩调节,所述抽吸泵可沿浮动调节盒内部进行抽吸调节。

2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端管侧面贯穿添料长盒端部盒壁,且排水端管始终位于导料斜板顶部,所述排液侧槽位于导料斜板底面之下。

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安装边条顶部设置有侧面辅助运输添料机构,侧面辅助运输添料机构用于对袋装的滤料进行快速运输,并通过导料斜板的振动对滤料进行辅助下料;

22、所述侧面辅助运输添料机构包括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滤池主体(1)内侧中部设置有中心排水池(2),所述V型滤池主体(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过滤边池(3),所述过滤边池(3)内侧底部浇筑安装有过滤网板(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座(502)两侧四角处均通过电机安装有驱动轮,且驱动方座(502)两侧驱动轮与安装边条(501)顶部导槽之间相互契合,所述限位隔离板(504)两端均匀开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底面与添料长盒(503)端部底面之间相互齐平,所述限位隔离板(504)侧面中部均匀开设有排水小孔,所述滑移隔离板(509)侧面凸板与限位隔离板(504)侧面导流槽相互对应契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斜板(510)顶面靠近添料长盒(503)中部的一端均匀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添料长盒(503)顶面靠近驱动方座(502)的一端顶部均匀开设有导水细孔,且导料斜板(510)受到外力挤压后可进行弹性弯曲变形,所述限位平条(505)底面与导料斜板(510)顶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弧形条(506)直线段顶面与导料斜板(510)顶面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支撑斜条(507)可对导料斜板(510)底面进行引导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横盒(514)底面均匀开设有排料槽,所述中心分布盒(516)两侧底部均均匀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分布横盒(525)一侧设置有斜面,且分布横盒(525)斜面一次位置处均匀开设有布料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卡盒(515)和浮动调节盒(522)均可悬浮于过滤边池(3)内部水面之上,所述布料横盒(514)可沿悬浮卡盒(515)内部进行伸缩调节,所述抽吸泵(521)可沿浮动调节盒(522)内部进行抽吸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端管(538)侧面贯穿添料长盒(503)端部盒壁,且排水端管(538)始终位于导料斜板(510)顶部,所述排液侧槽(532)位于导料斜板(510)底面之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边条(501)顶部设置有侧面辅助运输添料机构(6),侧面辅助运输添料机构(6)用于对袋装的滤料进行快速运输,并通过导料斜板(510)的振动对滤料进行辅助下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圆轮(606)外侧与安装侧框(601)顶面之间紧密贴合,所述添料滑盒(604)底部排料口与进料端斗(511)顶部之间相互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扣(615)底部外侧与限位侧槽(603)内壁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驱动边块(613)外出与导向槽口(614)内壁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升降驱动杆(617)顶面与驱动边块(613)底面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升降驱动杆(617)底面与导料斜板(510)顶面之间紧密滑动贴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滤池主体(1)内侧中部设置有中心排水池(2),所述v型滤池主体(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过滤边池(3),所述过滤边池(3)内侧底部浇筑安装有过滤网板(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座(502)两侧四角处均通过电机安装有驱动轮,且驱动方座(502)两侧驱动轮与安装边条(501)顶部导槽之间相互契合,所述限位隔离板(504)两端均匀开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底面与添料长盒(503)端部底面之间相互齐平,所述限位隔离板(504)侧面中部均匀开设有排水小孔,所述滑移隔离板(509)侧面凸板与限位隔离板(504)侧面导流槽相互对应契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斜板(510)顶面靠近添料长盒(503)中部的一端均匀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添料长盒(503)顶面靠近驱动方座(502)的一端顶部均匀开设有导水细孔,且导料斜板(510)受到外力挤压后可进行弹性弯曲变形,所述限位平条(505)底面与导料斜板(510)顶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弧形条(506)直线段顶面与导料斜板(510)顶面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支撑斜条(507)可对导料斜板(510)底面进行引导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流处理的v滤车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横盒(514)底面均匀开设有排料槽,所述中心分布盒(516)两侧底部均均匀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分布横盒(5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祥王浩杨建成孟庆伟彭家彦马军梁国梁武刚黄永鑫高宇越李亮吕文忠刘磊磊武志栋宋来运
申请(专利权)人: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