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贴合机的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859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全自动贴合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贴合机的张紧装置,包括基座、导向轮、主动轮、送料电机和第一滑座,所述基座的一端上表面安装有转动的导向轮,且基座的另一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的主动轮,所述第二滑座上方的基座侧表面内部固定安装有按压开关,所述第一滑座所在的基座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电磁铁。该全自动贴合机的张紧装置,通过张紧轮相对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转动并通过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被弹簧支撑上下滑动的方式,实现对胶带的绷紧,通过送料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配合旋转电机带动张紧轮转动的方式,使得胶带能够多点受力被带动,避免因为单点受力导致局部拉力过大断裂。导致局部拉力过大断裂。导致局部拉力过大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贴合机的张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全自动贴合机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贴合机的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较为精密的电子元器件在安装至设备外壳内部前,通常需要在元器件的表面粘黏一层缓冲胶带,以降低元器件在设备受到冲击时受到的影响,过程中通过同步机构带动胶带与元器件进行同步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堆料机构将胶带贴在元器件上,完成对缓冲胶带与元器件的安装,但是由于胶带与传送辊之间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因此需要保持胶带的紧绷,防止胶带过松无法被带动与元器件接触,现有的张紧机构通常采用弹簧配合张紧轮对胶带进行张紧,但是在张紧过程中,一旦胶带的松弛度超出张紧轮的支撑范围,此时胶带会完全脱离与张紧轮的接触,导致胶带无法继续被带动送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贴合机的张紧装置,旨在解决大的胶带松弛程度超出张紧机构调节范围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自动贴合机的张紧装置,包括基座、导向轮、主动轮、送料电机和第一滑座,所述基座的一端上表面安装有转动的导向轮,且基座的另一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所在的基座一端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送料电机,且送料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两内侧表面分别安装有滑动的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座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且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滑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吸附杆,所述张紧轮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筒,且内筒的外表面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内筒的外表面安装有滑动的封闭筒,且封闭筒的外表面开设有连通口,所述封闭筒朝向电磁铁的一端侧表面固定设置有铁块,所述第二滑座上方的基座侧表面内部固定安装有按压开关,所述第一滑座所在的基座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电磁铁。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分别与基座之间连接有弹簧,且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均被张紧轮的转轴所贯穿。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张紧轮能够通过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相对基座转动和滑动。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座朝向基座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气管,且第二滑座朝向基座内部的一端贯穿张紧轮的外表面。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滑座能够将气管与张紧轮内部空腔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张紧轮分别与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转动连接,且张紧轮为空心设计。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张紧轮能够通过外接气管的吸力和吸附杆对胶带进行吸附。
[0011]优选的,所述吸附杆的上端为硅胶的吸盘设计,且吸附杆为中空设计,并且吸附杆与张紧轮内部空腔相连通。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吸附杆能够通过吸力对胶带吸附防止胶带完全脱离与张紧轮的接触。
[0013]优选的,所述封闭筒与张紧轮内侧表面之间连接有弹簧,且封闭筒的内侧表面与内筒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出气口与连通口为错位设置。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封闭筒能够在电磁铁对铁块的吸附下滑动改变出气口与连通口的相对位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贴合机的张紧装置:
[0016]1.通过张紧轮相对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转动并通过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被弹簧支撑上下滑动的方式,实现对胶带的绷紧,通过送料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配合旋转电机带动张紧轮转动的方式,使得胶带能够多点受力被带动,避免因为单点受力导致局部拉力过大断裂;
[0017]2.通过张紧轮在胶带过于松弛时被弹簧支撑带动第二滑座挤压按压开关的方式,使得按压开关能够给电磁铁供电使得吸附杆获得吸力对胶带进行吸附,同时通过旋转电机同步启动降低张紧轮转动速度的方式迅速恢复胶带的绷紧,保证胶带能够正常与电子元件贴合;
[0018]3.通过出气口与连通口错位的方式,使得吸附杆在电磁铁未通电时保持无吸力的状态,以保证处与绷紧状态的胶带不会因为吸附杆吸力的拉扯而发生断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后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基座、2

导向轮、3

主动轮、4

送料电机、5

第一滑座、6

旋转电机、7

第二滑座、8

张紧轮、9

吸附杆、10

内筒、11

出气口、12

封闭筒、13

连通口、14

铁块、15

按压开关、16

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贴合机的张紧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基座1、导向轮2、主动轮3、送料电机4、第一滑座5、旋转电机6、第二滑座7、张紧轮8、吸附杆9、内筒10、出气口11、封闭筒12、连通口13、铁块14、按压开关15和电磁铁16;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1的一端上表面安装有转动的导向轮2,且基座1的另一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的主动轮3,主动轮3所在的基座1一端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送料电机4,
且送料电机4的输出轴与主动轮3的转轴固定连接,基座1的两内侧表面分别安装有滑动的第一滑座5和第二滑座7,第一滑座5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6,且旋转电机6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滑座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张紧轮8;
[0027]进一步的,第一滑座5和第二滑座7分别与基座1之间连接有弹簧,且第一滑座5和第二滑座7均被张紧轮8的转轴所贯穿,第二滑座7朝向基座1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气管,且第二滑座7朝向基座1内部的一端贯穿张紧轮8的外表面,张紧轮8分别与第一滑座5和第二滑座7转动连接,且张紧轮8为空心设计,通过第一滑座5和第二滑座7使得张紧轮8能够相对基座1转动和滑动,保证了张紧轮8能够持续对胶带进行支撑张紧;
[0028]在本实施方式中,张紧轮8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吸附杆9,张紧轮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筒10,且内筒10的外表面开设有出气口11,内筒10的外表面安装有滑动的封闭筒12,且封闭筒12的外表面开设有连通口13,封闭筒12朝向电磁铁16的一端侧表面固定设置有铁块14,第二滑座7上方的基座1侧表面内部固定安装有按压开关15,第一滑座5所在的基座1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电磁铁1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贴合机的张紧装置,包括基座(1)、导向轮(2)、主动轮(3)、送料电机(4)和第一滑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一端上表面安装有转动的导向轮(2),且基座(1)的另一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的主动轮(3),所述主动轮(3)所在的基座(1)一端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送料电机(4),且送料电机(4)的输出轴与主动轮(3)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基座(1)的两内侧表面分别安装有滑动的第一滑座(5)和第二滑座(7),所述第一滑座(5)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6),且旋转电机(6)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滑座(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张紧轮(8),所述张紧轮(8)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吸附杆(9),所述张紧轮(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筒(10),且内筒(10)的外表面开设有出气口(11),所述内筒(10)的外表面安装有滑动的封闭筒(12),且封闭筒(12)的外表面开设有连通口(13),所述封闭筒(12)朝向电磁铁(16)的一端侧表面固定设置有铁块(14),所述第二滑座(7)上方的基座(1)侧表面内部固定安装有按压开关(15),所述第一滑座(5)所在的基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德国苏本卫牛朋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冠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