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846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淡水甲壳类动物养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包括实验水槽,所述实验水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细石层,所述实验水槽的内腔可提拉地竖向设置有一与所述实验水槽的端面相互平行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实验水槽的内腔分隔为一待试区和一受试区。该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通过设置待试区对虾苗进行驯化,设置两个测试网孔球并在内放入不同受试材料,虾苗触碰测试网孔球使杠杆偏移,从而拉动连接绳,张力换能器将机械能转变成电信号,经信号放大器放大,由信号处理设备处理,通过克氏原螯虾触碰测试网孔球的次数、强度、持续时间等,分析和评价受试材料对其影响,测试简单方便,测试结果直观便于观察。便于观察。便于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淡水甲壳类动物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克氏原螯虾依靠嗅觉系统去追踪味觉信号以寻找食物、配偶以及合适的栖息场所等,克氏原螯虾规避敌害和有害环境同样依赖于嗅觉系统;在克氏原螯虾饲料研制过程中,添加合适的饵料引诱剂可以促进其摄食,提高饲料效率;在虾苗捕捞过程中,在地笼等陷井类网具内放置引诱剂可以大大提高捕捞效率。
[0003]目前有多种方法或装置可用于水生动物嗅觉测试方法,最简单的隐藏食物寻找法,添加不同引诱剂的食物隐蔽放置于水族箱内,评价受试对象发现隐藏食物的能力;其次是利用Y迷宫,分析受试对象在左右迷宫内停留时间的差异;第三可以使用图像分析法,在水族箱上方放置摄像头,通过分析受试对象行为的变化,评价其对特定物质的敏感性。隐藏食物寻找法比较直观,但费时费力,评价效率较低;Y型迷宫法效率较高,但无法区分受试生物的运动随机性;而图像分析法需要复杂视频跟踪采集手段和图像分析方法,技术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嗅觉测试方法效率低、准确度不高、技术难度大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包括实验水槽,所述实验水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细石层,所述实验水槽的内腔可提拉地竖向设置有一与所述实验水槽的端面相互平行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实验水槽的内腔分隔为一待试区和一受试区,所述受试区远离所述隔离板的内壁面上对称横向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杠杆,所述杠杆靠近所述隔离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测试物的测试网孔球,所述杠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受试区内腔的底部可转动地设置有两个换向轮,所述换向轮的高度低于所述杠杆处于水平状态下的高度,所述受试区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张力换能器,两个所述连接绳分别绕过一个所述换向轮与对应的所述张力换能器的应变梁相连。
[0006]优选的,所述实验水槽内壁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导向槽,所述隔离板的侧边在所述导向槽内运动。
[0007]优选的,所述实验水槽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端横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隔离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待试区与所述受试区的通孔。
[0009]优选的,所述实验水槽一侧壁的上部且与所述待试区对应的位置贯通设置有进水
管,所述实验水槽另一侧壁的下部且与所述待试区对应的位置贯通设置排水管。
[0010]优选的,所述待试区的内壁上设置有氧气泵,所述氧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有位于所述实验水槽内部的泵头。
[0011]优选的,还包括一信号放大器和一信号处理设备,两个所述张力换能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口相连,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口与所述信号处理设备相连。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通过设置待试区对虾苗进行驯化,设置两个测试网孔球并在内放入不同受试材料,虾苗触碰测试网孔球使得杠杆偏移,从而拉动连接绳,张力换能器将此机械能转变成电信号,经信号放大器放大后,由信号处理设备处理,通过克氏原螯虾触碰测试网孔球的次数、强度、持续时间等,分析和评价受试材料对克氏原螯虾嗅觉的影响,测试简单方便,测试结果直观便于观察;在实验水槽底部放置细石层,使得克氏原螯虾在实验系统中运动自如,减少实验干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中:1

实验水槽、2

细石层、3

隔离板、4

待试区、5

受试区、6

安装架、7

杠杆、8

测试网孔球、9

连接绳、10

换向轮、11

张力换能器、12

导向槽、13

电动伸缩杆、14

连接杆、15

连接块、16

通孔、17

进水管、18

排水管、19

氧气泵、20

泵头、21

信号放大器、22

信号处理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包括实验水槽1,实验水槽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细石层2。
[0020]实验水槽1为有机玻璃材质,其规格为长*宽*高等于60cm*40cm*25cm,容积60L,实验时注水20cm,水的体积为48L,实验水槽1底部铺约1cm厚的细石充当底质,便于克氏原螯虾活动。
[0021]实验水槽1的内腔可提拉地竖向设置有一与实验水槽1的端面相互平行的隔离板3,隔离板3将实验水槽1的内腔分隔为一待试区4和一受试区5。
[0022]待试区4长约20cm以内,通过隔离板3与受试区5联通,实验开始时克氏原螯虾先置放于待试区4适应一段时间,提起隔离板3,使克氏原螯虾进入到受试区5。
[0023]受试区5远离隔离板3的内壁面上对称横向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6,安装架6的底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杠杆7,杠杆7靠近隔离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测试物的测
试网孔球8,杠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绳9,受试区5内腔的底部可转动地设置有两个换向轮10,换向轮10的高度低于杠杆7处于水平状态下的高度,受试区5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张力换能器11,两个连接绳9分别绕过一个换向轮10与对应的张力换能器11的应变梁相连。
[0024]测试网孔球8安装在距离实验水槽1底部5cm的位置,两个测试网孔球8相距20cm,测试网孔球8为空心具盖不锈钢球,球壁密布小孔与水体通联,球内可放置待测试物质。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测试网孔球8中分别放入不同的待测物质,将克氏原螯虾先置放于待试区4适应一段时间,提起隔离板3,使克氏原螯虾进入到受试区5,当克氏原螯虾用螯足触碰测试网孔球8时,测试网孔球8下沉导致杠杆7另一端翘起,从而拉动连接绳9,连接绳9经换向轮10将能量传导至张力换能器11,张力换能器11将此机械能转变成电信号。...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水槽(1),所述实验水槽(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细石层(2),所述实验水槽(1)的内腔可提拉地竖向设置有一与所述实验水槽(1)的端面相互平行的隔离板(3),所述隔离板(3)将所述实验水槽(1)的内腔分隔为一待试区(4)和一受试区(5),所述受试区(5)远离所述隔离板(3)的内壁面上对称横向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6),所述安装架(6)的底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杠杆(7),所述杠杆(7)靠近所述隔离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测试物的测试网孔球(8),所述杠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绳(9),所述受试区(5)内腔的底部可转动地设置有两个换向轮(10),所述换向轮(10)的高度低于所述杠杆(7)处于水平状态下的高度,所述受试区(5)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张力换能器(11),两个所述连接绳(9)分别绕过一个所述换向轮(10)与对应的所述张力换能器(11)的应变梁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水槽(1)内壁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导向槽(12),所述隔离板(3)的侧边在所述导向槽(12)内运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嗅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骄王顺昌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