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摄像设备和可挠底板配设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27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摄像设备和可挠底板配设构造。其可以保护在组装操作时作业人员不接触到可挠底板,在进行准确成形和定位的同时,实现了既节省空间又能采取防止由可挠底板而来的电磁波的对策。其特征在于:装有摄影透镜的透镜镜筒和可在摄像面上移动的摄像元件和、装有可移动该摄像元件的驱动部和、与所述摄像元件通电连接的可挠底板和、被配置了要包围在所述可挠底板的可动范围至少一部分的保护部件和、所述保护部件有导电性和、与所述保护部件接地连接和、所述可挠底板和所述保护部件至少有一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在数码照相机等,可挠印刷配线底板(以下称可挠底板)上设置可 动范围,来使连接于该可挠底板的电子部件能够移动的电子摄像设备及可挠底 板配设构造。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数码照相机等摄像设备中, 一般的都具有所谓的手抖动补正机构。在这种摄像设备中,如专利文献1所述,设置了一体地安装于本体箱体里、 在摄影光轴上收容透镜镜筒的固定筒一端里的载置台,在该载置台里搭载了作为摄像元件的CCD(电荷结合元件)固体摄像元件。载置台被保持在导向台上, 该导向台以摄影光轴为Z轴方向,沿着垂直于该Z轴的X-Y平面,可以移动 载置台。导向台在本体箱体内相对于摄影光轴被固定,载置台通过导向台上的 永久磁铁和与此对峙配置的线圈所形成的磁场力来被驱动。在这种既有的摄像设备中,包括设置在本体的箱体内的计算处理设备等的 处理回路,检测出本体所产生的X方向以及Y方向的倾斜,并根据该检测输出, 通过改变用于驱动的去上述线圈的通电电流,控制CCD固体摄像元件去追踪因 手抖动而发生的被摄体光学图像的移动。此时,在CCD固体摄像元件和对该CCD固体摄像元件进行控制并处理来自 于该CCD固体摄像元件的输出信号的处理回路之间,是使用可柔软变形的可挠 底板来连接的,从而确保CCD固体摄像元件的移动控制性能。艮P,当CCD固体摄像元件移动时,通过利用可挠底板的可挠性来吸收固定 侧的处理回路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防止CCD固体摄像元件的动作为固定侧所 干涉、控制被妨碍的情况的发生。另外,作为以往技术中的可挠底板配设构造,在摄像元件的面里设置了可 以沿引出于摄像元件的可挠底板移动的可挠底板支撑部件,以控制作用于可挠 底板里的移动阻力(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l:特开2004-2742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1430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构造中,当可挠底板与相邻部件接触时,会产生摩擦 阻力,从而有可能影响摄像元件的驱动控制。因此,对于可挠底板的形状和定 位有较高的精度要求。艮P,现有的摄像设备中,连接被可动控制的摄像元件和处理回路的可挠底 板,为了吸收反作用力而设置有多个曲折处,由于配置可挠底板的空间小,必 须将成形后的可挠底板切实地配置在设计位置里,否则,有可能会干扰周围的 部件,妨碍移动。在此,现有的摄像设备的组装作业是在可挠底板暴露的状态下进行的。由 此就可能发生,操作人员在安装透镜镜筒时会不小心接触到可挠底板,而使可 挠底板的形状改变,进而妨碍可挠底板的准确成形和定位。另外,随着CCD固体摄像元件的高画素化,动作时钟数也变高。因此,从 连接于CCD固体摄像元件的可挠底板产生电磁波,为使电磁波满足规定的产品 规格,就有可能需要另外的电磁波对策。因此就有可能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另外,上述专利文献l的内容,是为了实现数码照相机中对手抖动的补正 机构,并没有考虑到组装作业时保证不接触到可挠底板,也没有采取应对由可 挠底板而来的电磁波对策。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是为了对作用于可挠底板的移动阻力进行控制以提 高驱动精度,同样地,并没有考虑到组装作业时保证不接触到可挠底板,也没 有采取应对由可挠底板而来的电磁波对策。本专利技术鉴于这些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摄像设备以及可挠底板配设 构造,其在保证组装作业时的作业人员不会接触到可挠底板,以进行准确组装 或定位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小空间来实现来自于可挠底板的电磁波对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子摄像设备包括透镜镜筒,其包括摄 影透镜;和摄像元件,其被设置为可以在所述摄影透镜的摄像平面内移动;和 驱动部,其可以移动所述摄像元件;其特征在于配置有保护部件,其至少包含 了与所述摄像元件电连接的可挠底板之可动范围中的一部分,所述保护部件具 有导电性,在接地的同时,至少设置有一个凸部,其被配置为所述凸部与所述可挠底板至少在一处相接。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可挠底板配设构造,其特征在于:配置有保护部件, 其至少包含了可挠底板之可动范围中的一部分,所述保护部件具有导电性并接 地,其与所述可挠底板至少在一处相接。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组装作业时可以保护作业人员不接触可挠底板。 因此,可以进行准确的组装和定位。另外,可以通过小空间来实现来自于可挠底板的电磁波的对策。附图说明参照下面对附图详细的说明可以更快 更好地理解对公开技术及其特征 的完整描述。其中,图1所示是从背面看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摄像设备的侧视图。图2所示是保护部件4和透镜镜筒1的接地部5之连接处的部分放大图。 图3所示是从受光面侧看到的摄像元件2处的放大图。 图4所示是从摄像元件的驱动方向Y侧看到的摄像元件2和与其连接的 可挠底板示意图。图5所示是从摄像元件的驱动方向X侧看到的摄像元件2和与其连接的 可挠底板示意图。图6所示是从受光面的背面看到的摄像元件2和与其连接的可挠底板3 示意图。图7所示是可挠底板3和保护部件4之接触部分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所示是从边角部内侧的角度看到的保护部件4的示意图。 图9所示是从正面看到的构成本实施方式之摄像设备的透镜镜筒1示意 图。图IO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例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利用示意图详细说明将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子摄像设备及可挠底板配设 构造适用于摄像设备里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是在生成基于光学图像的图像数据的摄像元件里, 使被摄体光学图像成像而对被摄体进行摄像的,特别是,通过使摄像元件跟踪5因手抖动等而导致的被摄体光学图像的移动,来对手抖动被补正后的被摄体图 像进行摄像之具有手抖动补正功能的最恰当的例子。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该图1表示从构成摄像设备的透镜镜筒 1的背面所看到的状态,可移动的摄像元件2也同样地处于从背面看到的状态。3表示可挠底板,其与摄像元件2进行电连接。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 通过该保护部件可以防止可挠底板3的变形,和准确成形和定位。另外,5表 示保护部件4和透镜镜筒1的接地所连接的接地部,其可以减少放出到外部的 电磁波。图2所示是保护部件4与透镜镜筒1的接地部5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保 护部件4与接地部5通过连接部件6相连接。图3所示是从受光面侧看到的,连接有可挠底板之摄像元件2处的的放大 示意图。摄像元件2通过可动部7可以在平行于摄像元件面的X、 Y方向上移 动。3表示连接到摄像元件里的可挠底板,可挠底板3包括在相对于摄像元 件2的平行方向里延伸的第1面8,和与第1面连接,在垂直于第1面的方向 里延伸的第2面9,和连接于第2面,在垂直于第2面的方向里延伸的第3面 10,和与第3面10连接的第4面11。在手抖动补正进行时,摄像元件2在X、 Y方向里驱动。此时可挠底板3所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面9、面10的滑动及变 形来吸收。由保护部件4保护的是面9、面IO。图4所示是从摄像元件的驱动方向Y侧看到的摄像元件2和与其连接的可 挠底板的示意图。摄像元件向X方向驱动时,可挠底板的面9在平行于X的B 方向里滑动。同时,面10在A方向里变形。图5所示是从摄像元件的驱动方向X侧看到的摄像元件2和与其连接的可 挠底板的示意图。摄像元件向Y方向驱动时,可挠底板的面9在C方向里变形。图6所示是从受光面的背面看到的摄像元件2和与其连接的可挠底板3示 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摄像设备,其包括: 透镜镜筒,其包括摄影透镜; 摄像元件,其被设置为可以在所述摄影透镜的摄像平面内移动; 驱动部,其可以移动所述摄像元件; 其特征在于配置有保护部件,其至少包含了与所述摄像元件电连接的可挠底板 之可动范围中的一部分, 所述保护部件具有导电性,在接地的同时,至少设置有一个凸部,其被配置为所述凸部与所述可挠底板至少在一处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隆村松功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