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21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温板,包括底板、盖板以及由导热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支撑网板;所述底板和盖板相对配合,两者之间形成密闭腔室;所述支撑网板平铺在所述密闭腔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均温板,采用导热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支撑网板作为均温板内部的支撑结构,相较于常规支撑柱方式增大了板内支撑点分布密度,增加了支撑点数量,减少制程中点压伤和局部凹陷的问题,提升工质冷凝回流速率。提升工质冷凝回流速率。提升工质冷凝回流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温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热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均温板。

技术介绍

[0002]因均温板具有高热传能力、良好的均温性、重量轻、结构简单等多用途特性,拥有良好的传热性能,故已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元件的导热上,借由快速地导离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以有效的辅助高热流密度电子元件散热。
[0003]一般均温板为呈扁平状的一板体,板体内部有一个腔体,内壁面设置有毛细组织,板体内部腔体通常都会设置支撑结构,可以避免因均温板内外压差而使板体表面产生凹陷,防止均温板在与电子发热元件表面接触时因前述凹陷问题而无法达到面与面的平整接触,进而影响热导效率。
[0004]均温板腔体的支撑结构,一般是利用焊接等方式将多个支撑柱结合于板体内,或者在一薄型板片上连续弯折成型为波浪状,再将该薄型板片结合在板体内,以作为支撑结构。然而,由于受内壁毛细面积和内部有效腔体大小的限制,柱状支撑结构分布密度小,易产生点压伤,局部凹陷等问题,且工作流体冷凝回流效果差,工艺复杂,易出现柱状支撑结构漏摆的情况,制程良率差,费时费工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均温板。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底板、盖板以及由导热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支撑网板;
[0007]所述底板和盖板相对配合,两者之间形成密闭腔室;所述支撑网板平铺在所述密闭腔室内。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网板的目数为12目

15目,所述导热金属丝的直径为0.45mm

0.55mm。
[0009]优选地,所述导热金属丝为铜丝。
[0010]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周缘与所述盖板的周缘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且密封。
[0011]优选地,所述底板和盖板均为铜板。
[0012]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或所述盖板的边缘上设有连通所述密闭腔室的注水孔。
[0013]优选地,所述均温板还包括填充在所述密闭腔室内的超纯水。
[0014]优选地,所述均温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内表面上的第一毛细板、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内表面上的第二毛细板;
[0015]所述支撑网板支撑在所述第一毛细板和第二毛细板之间。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毛细板和第二毛细板分别为网板;所述支撑网板的目数均小于所述第一毛细板和第二毛细板的目数。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毛细板和第二毛细板均为铜制网板。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导热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支撑网板作为均温板内部的支撑结构,相较于常规支撑柱方式增大了板内支撑点分布密度,增加了支撑点数量,减少制程中点压伤和局部凹陷的问题。
[0019]另外,由于无支撑柱结构,省去了摆支撑柱的工艺步骤,避免了支撑柱漏摆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均温板的制程良率,支撑网板相对于支撑柱结构的原材成本更低,支撑网板与板内毛细板相接触,能够形成了底板与盖板之间的新的冷凝回流通道,提高了均温板内工质的冷凝回流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均温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均温板的爆炸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均温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均温板,可包括底板10、盖板20、第一毛细板40、第二毛细板50以及支撑网板30。
[0026]其中,底板10和盖板20相对配合,两者之间形成负压密闭腔室,可用于容纳超纯水。对应超纯水的注入,在底板10和盖板20中至少一者的边缘上设置注水孔60,注水孔60连通密闭腔室。在通过注水孔60往密闭腔室内注入超纯水完成后,即可将注水孔60封堵。
[0027]底板10和盖板20主要通过两者的周缘相对配合并通过焊接(如扩散焊)固定连接且密封。为形成足够容积的负压密闭腔室,底板10可为具有凹部的板体,盖板20对应可为平板,盖板20配合在底板10上将凹部封闭,密封腔室形成在凹部和盖板20内表面之间。反之,也可在盖板20上设凹部;或者,底板10和盖板20均设凹部。
[0028]第一毛细板40上设置在底板10的内表面上,形成底板10的毛细结构,第二毛细板50设置在盖板20的内表面上,形成盖板20的毛细结构,第一、第二毛细板40、50能够吸附密闭腔室内的超纯水,共同形成均温板内的冷凝回流通道。
[0029]具体地,第一毛细板40的外周尺寸小于底板10的外周尺寸设置,其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底板10的内表面上,同时也容纳在密闭腔室内。同理,第二毛细板50的外周尺寸小于盖板20的外周尺寸设置,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盖板20的内表面,同时也容纳在密闭腔室内。
[0030]作为优选,第一毛细板40和第二毛细板50分别为具有设定目数的网板。
[0031]支撑网板30平铺在密闭腔室内,支撑在底板10和盖板20之间。结合第一毛细板40和第二毛细板50分别在底板10和盖板20内的设置,支撑网板30支撑在第一毛细板40和第二毛细板50之间,形成了底板10与盖板20之间的新的冷凝回流通道,提高了均温板的冷凝回流效率。
[0032]特别地,本技术中,支撑网板30由导热金属丝编织而成,其中通过导热金属丝
的经、纬走向形成有网孔,网孔大小根据所要求的目数设置。
[0033]支撑网板30的目数均小于第一毛细板40和第二毛细板50的目数,从而相比较,支撑网板30为小目数网板,第一毛细板40和第二毛细板50为大目数网板。
[0034]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撑网板30的目数为12目

15目,导热金属丝的直径为0.45mm

0.55mm。
[0035]进一步优选,导热金属丝为导热性好的铜丝。
[0036]由于支撑网板30由导热金属丝编织而成,使得其相对两面分别分布有导热金属丝弯曲形成的凸起,并且两面的凸起相互错开。支撑网板30一面的凸起抵接第一毛细板40,另一面的凸起抵接第二毛细板50。
[0037]结合支撑网板30的目数设置,每一面的凸起相较于常规均温板中支撑柱的分布密度大,对应也增加了支撑点,减少制程中对底板10、盖板20等板的点压伤和局部凹陷的问题。
[0038]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底板10和盖板20均为铜板,第一毛细板40和第二毛细板50均为铜制网板,结合支撑网板30的导热金属丝为铜丝,装配而成的均温板为纯铜均温板。
[0039]本技术的均温板制备时,首先用高温高压力的方式将第一毛细板40焊合在底板10上,形成底板10的毛细;将第二毛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盖板以及由导热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支撑网板;所述底板和盖板相对配合,两者之间形成密闭腔室;所述支撑网板平铺在所述密闭腔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板的目数为12目

15目,所述导热金属丝的直径为0.45mm

0.5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金属丝为铜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周缘与所述盖板的周缘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且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盖板均为铜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亦可刘剑林桐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