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20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光伏逆变器,包括一升压电路模块、一逆变电路模块及一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并与升压电路模块位置对应的第一散热片组、设置于基板上并与逆变电路模块位置对应的第二散热片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和第二散热片组均由若干翅片排布形成;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内翅片排布的密度小于第二散热片组内翅片排布的密度,且第一散热片组内翅片的高度小于第二散热片组内翅片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第一散热片组的高度设置的低于第二散热片组的高度,这样结构的设置在不影响第一散热片组散热效率的前提下能够使更多新鲜的散热空气直接进入到第二散热片组上,从而能够提升第二散热片组的散热效率。能够提升第二散热片组的散热效率。能够提升第二散热片组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
,特别是一种光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光伏逆变器,广泛用于光伏发电领域,可以将光伏电池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AC)的逆变器,可以反馈回商用输电系统,或是供离网的电网使用。光伏逆变器是光伏阵列系统中重要的系统平衡(BOS)之一。随着光伏逆变器性能的不断提升,光伏逆变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不断的增加,如何有效的对光伏逆变器进行有效散热是重要问题。
[0003]散热器是解决光伏逆变器发热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中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一般在基板上述设置一些翅片提升散热效率,在风机等的作用下冷却风在流经翅片的时候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电气产品的散热。现有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散热效率一般较低,随着电气产品功率的不断增加,也越来越无法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更高效散热的光伏逆变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提高光伏逆变器的散热效率。
[0005]本技术提供的光伏逆变器,包括一升压电路模块、一逆变电路模块及一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并与升压电路模块位置对应的第一散热片组、设置于基板上并与逆变电路模块位置对应的第二散热片组;
[0006]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和第二散热片组均由若干翅片排布形成;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内翅片排布的密度小于第二散热片组内翅片排布的密度,且第一散热片组内翅片的高度小于第二散热片组内翅片的高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与第二散热片组之间设置有一狭长型的间隔空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内不同的翅片相互平行,第二散热片组内不同的翅片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内的翅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内的翅片平行。
[0009]进一步的,第一散热片组内的若干翅片均匀间隔排布并在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0010]第二散热片组内的若干翅片均匀间隔排布并在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二间隙的宽度。
[0011]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第一间隙与两个所述第二间隙位置相对。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内翅片的宽度小于第二散热片组内翅片的宽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均采用铲齿工艺成型一体成型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组的底部均一体连接有一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凸起于所述基板的表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凸台部包括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组的底部的第一凸台部及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片组的底部的第二凸台部,且第一凸台部与第二凸台部的宽度不同;
[0015]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内的翅片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凸台部上,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内翅片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凸台部的宽度相一致;
[0016]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内的翅片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二凸台部上,且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内翅片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凸台部的宽度相一致。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底部的第一凸台部与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底部的第二凸台部沿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且两者的延伸长度相同。
[0018]进一步的,所述升压电路模块及所述逆变电路模块内均包含若干IGBT模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为了更好的提高光伏逆变器的散热效率,设置了不同散热效率的第一散热片组和第二散热片组,能够满足不同的散热需求;同时,将第一散热片组的高度设置的低于第二散热片组的高度,从而能够使部分冷却空气从第一散热片组的顶部朝第二散热片组直接流动,这样结构的设置在不影响第一散热片组散热效率的前提下能够使更多新鲜的散热空气直接进入到第二散热片组上,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第二散热片组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光伏逆变器中散热器的立体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光伏逆变器中散热器的主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光伏逆变器中散热器的俯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光伏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

基板,2

第一散热片组,20

第一间隙,21

第一翅片,3

第二散热片组,30

第二间隙,31

第二翅片,4

间隔空间,5

凸台部,51

第一凸台部,52

第二凸台部,100

升压电路模块,200

逆变电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

4所示,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一升压电路模块100、一逆变电路模块200及一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基板1和设置在基板1上的第一散热片组2、第二散热片组3;所述第一散热片组2与所述升压电路模块100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散热片组3与所述逆变电路模块200位置相对应。
[0027]所述第一散热片组2和第二散热片组3均由若干翅片排布形成;所述第一散热片组2内翅片排布的密度小于第二散热片组内翅片排布的密度,且第一散热片组2内翅片的高度小于第二散热片组3内翅片的高度。
[0028]在本申请中基板1用于与待散热的电气件接触,第一散热片组2和第二散热片组3上的翅片用于与冷却空气接触,以当冷却空气沿着翅片的延伸方向从相邻翅片之间的间隙流通时,冷却空气与翅片热交换,从而将翅片上的热量带走,进而达到对待散热电气降温的
目的。
[0029]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组散热翅片组,并且不同散热翅片组内的翅片设置的疏密程度不同。通过翅片疏密程度的不同就能够在不同的区域实现不同效率的散热。
[00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片组2用于为升压电路模块100散热,第二散热片组3用于为逆变电路模块200散热。逆变电路模块200即DC

AC模块,用于直流转交流,适配光伏组件。由于升压电路模块100和逆变电路模块200在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是不同的,因此其所对应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也是不同的。
[0031]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在同一光伏逆变器上实现两者不同效率的散热,从而满足电气组件不同区域的不同的散热需要,以更高效率的实现光伏逆变器对电器组件散热的需要。
[0032]本实施例为了更好的提高光伏逆变器的散热效率,将第一散热片组2内散热片的高度设置的低于第二散热片组3内散热片的高度,从而能够使部分冷却空气能够从第一散热片组2的顶部朝第二散热片组3直接流动,这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升压电路模块、一逆变电路模块及一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并与升压电路模块位置对应的第一散热片组、设置于基板上并与逆变电路模块位置对应的第二散热片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和第二散热片组均由若干翅片排布形成;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内翅片排布的密度小于第二散热片组内翅片排布的密度,且第一散热片组内翅片的高度小于第二散热片组内翅片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与第二散热片组之间设置有一狭长型的间隔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内不同的翅片相互平行,第二散热片组内不同的翅片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内的翅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内的翅片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片组内的若干翅片均匀间隔排布并在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第二散热片组内的若干翅片均匀间隔排布并在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二间隙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间隙与两个所述第二间隙位置相对。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勇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阿特斯光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