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树林链霉菌B4503菌株及其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17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及其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的应用,所述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于2019年8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647。本发明专利技术中(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所产次生代谢产物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生理小种(Foc TR4)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够抑制Foc TR4的菌丝生长,改变菌丝典型生长形态,该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可以应用于防治香蕉枯萎病,具有生防菌剂的开发应用价值。具有生防菌剂的开发应用价值。具有生防菌剂的开发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树林链霉菌B4503菌株及其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及其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香蕉(Musaspp.)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是世界贸易第一大宗水果,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农业支柱产品之一。然而,香蕉的种植一直受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Foc)的威胁,特别是其4号生理小种(FocTR4)能够感染几乎所有的栽培体系(Siddhesh,InternationalJournalofPestManagement,2015,61(3):250

263)。香蕉枯萎病具有土传特性,能够通过多种媒介传播,在土壤中存活期长,目前还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
[0003]化学菌剂因具有直接、高效的特点,是防治香蕉枯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污染环境,这使得无污染、生物友好型的微生物防治技术备受关注。筛选具有抑制植物病虫害潜力的微生物,探索这些微生物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是应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基础。
[0004]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细菌广泛分布于不同生境的土壤中,能够生产多种结构和多样生物学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目前已有超过75%的抗生素来源于链霉菌,其中有些已作为农用抗生素应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链霉菌属至今已包含超过1000种细菌,基因组分析显示链霉菌基因组中蕴含着大量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而链霉菌来源的具有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报道较少,仍有大量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学活性还未得到深入探究。因此挖掘具有显著生防潜力的链霉菌,对其抑菌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发掘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推进其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一种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及其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能够生产抑制FocTR4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该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的应用,所述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于2019年8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邮编430072,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647。
[0008]优选地,将上述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进行常规发酵,发酵后上清液中即含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次级代谢产物。
[0009]本专利技术的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分离自广西钦州北部湾红树林的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在ISP2培养基上培养3天后,菌落为灰黑色,粉状,有孢子生成。使用ISP2培养基通过改变细菌的培养温度、pH以及培养基中NaCl含量,测出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最适生长温度是28℃,最佳pH值为7.0,可耐受0

7%NaCl。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在生产制备FocTR4抑制剂中的应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1]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在生产制备FocTR4抑制剂中的应用,所述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于2019年8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647。
[0012]优选地,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生产制备FocTR4抑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对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647的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
[0014]S2将步骤S1得到的发酵液通过离心去除菌体,发酵上清液抽滤,抽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得到发酵液粗提物,经纯化分离,可得FocTR4抑制剂。
[0015]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发酵条件为:培养基为燕麦液体培养基,发酵温度28℃振荡发酵5d。
[0016]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抽滤操作是发酵上清液加入大孔吸附树脂颗粒XAD

16N,抽滤富集XAD

16N,先使用去离子水冲洗树脂,再使用甲醇冲洗树脂,收集甲醇相。
[0017]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纯化分离方法为取100倍重量于粗提物的硅胶使用20%甲醇水溶液溶解后,装入玻璃层析柱中,用甲醇/水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各组分。再使用甲醇溶解后过滤,置于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生产制备得到的FocTR4抑制剂在制备防治香蕉枯萎病原菌4号生理小种药物中的应用。
[0019]本专利技术首次使用红树林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发酵分离得到尼菲霉素C,试验表明,该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香蕉枯萎病原菌4号生理小种,对孢子萌发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2μg/mL,能够破坏菌丝结构,改变菌丝典型形态,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并引起4号小种细胞中氨基酸代谢、细胞信号传导、糖代谢通路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菌丝形态,使菌丝由平滑圆柱形变为干瘪、弯曲并有明显皱缩,对开发防治香蕉枯萎病上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分离自广西钦州北部湾红树林土壤,能够显著抑制香蕉枯萎病原菌4号生理小种的生长,抑制率为73.3%。本专利技术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能够生产抑制FocTR4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所产的次生代谢产物尼菲霉素(niphimycin)C能引起FocTR4菌丝发生弯曲和干瘪,并出现褶皱,对孢子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2μg/mL,该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生防菌剂的开发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广西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的细菌生长形态(A)及其对FocTR4的平板对峙实验(B)。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于2019年8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64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sp.)B4503菌株进行常规发酵,发酵后上清液中即含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次级代谢产物。3.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在生产制备Foc TR4抑制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于2019年8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64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在生产制备Foc TR4抑制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生产制备Foc TR4抑制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树林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4503菌株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S2将步骤S1得到的发酵液通过离心去除菌体,发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议莹胡文进潘信利周晓莹张哲黄媛林黄庶识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