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基长丝熔融纺丝机上油集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806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基长丝熔融纺丝机上油集束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第一集束装置、设置于支架上且位于第一集束装置下方的第二集束装置,第一集束装置与第二集束装置呈十字形分布,其中,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集束装置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上,第二集束装置设置于第二支撑板上,第一集束装置、第二集束装置的下方均设有油槽且油槽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上方。有益效果是,第一集束装置与第二集束装置采用十字交叉的形式,再配合4个移动轮将整个机构推到纺丝处就可以达到快速集束的目的,大大提高了上油集束的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的盖板能够防止断丝后的废屑落入油槽中,使用效果佳。效果佳。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基长丝熔融纺丝机上油集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丝集束
,特别是一种沥青基长丝熔融纺丝机上油集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沥青基碳纤维长丝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和优良的导热导电性从而广泛的应用到军工、航天、热管理材料、电力以及化学防护等领域;尤其是中间相沥青基长丝具有极高的导热系数,能有效解决火箭喷嘴、飞行器发动机壳体、刹车系统、高密度集成电路、电车顶部集电器、工业换热器等部件的热转移问题,实现高效的热管理;但由于沥青丝原丝直径在10微米上下,再加上沥青丝容易脆断,普通的长丝收丝上油集束装置不能适用,许多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出自于长丝,这就需要在收卷前增加油剂进行集束处理,但是现有的集束装置无法很好地对油剂进行收集,并且用完后的油剂无法循坏再利用,集束效果不佳,不能满足我们长久使用的需求;
[0003]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集束装置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纺丝集束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沥青基长丝熔融纺丝机上油集束装置。
[0005]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沥青基长丝熔融纺丝机上油集束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第一集束装置、设置于支架上且位于第一集束装置下方的第二集束装置,所述第一集束装置与第二集束装置呈十字形分布,所述第一集束装置与第二集束装置结构相同,其中,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集束装置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上,第二集束装置设置于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集束装置、第二集束装置的下方均设有油槽且油槽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上方。
[0006]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支架的下方四周设有移动轮。
[0007]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集束装置包括电机支架、设置于电机支架上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联轴器、与联轴器连接的转轴、与转轴连接的油轮,所述油轮设置于油槽的上方且其底部收容于油槽内,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撑板上。
[0008]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油槽呈空心状且其截面呈L形。
[0009]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集束装置、第二集束装置的转轴上还设有多个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
[0010]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油槽通过连接架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所述连接架的上方还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固定安装于连接架上,所述盖板设置于油轮的上方。
[0011]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电机支架呈亅字形。
[0012]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连接架呈亅字形。
[0013]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第一集束装置与第二集束装置采用十字交叉的形式,再配合4个移动轮将整个机构推到纺丝处就可以达到快速集束的目的,大大提高了上油集束的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的盖板能够防止断丝后的废屑落入油槽中,使用效果佳,并且油槽中可以储存油剂,能够循坏利用油剂,有效地节省了资源。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支架;2、第一集束装置;21、电机支架;22、驱动电机;23、联轴器;24、转轴;25、油轮;26、轴承座;27、盖板;3、第二集束装置;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油槽;7、移动轮;8、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1

2详细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8]一种沥青基长丝熔融纺丝机上油集束装置,包括支架1、设置于支架1上的第一集束装置2、设置于支架1上且位于第一集束装置2下方的第二集束装置3,所述第一集束装置2与第二集束装置3呈十字形分布,所述第一集束装置2与第二集束装置3结构相同,其中,所述支架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第一集束装置2设置于第一支撑板4上,第二集束装置3设置于第二支撑板5上,所述第一集束装置2、第二集束装置3的下方均设有油槽6且油槽6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的上方,工作时,将本装置放置于纺丝处,然后纺丝通过油轮25进行集束处理,使用效果佳,并且第一集束装置2与第二集束装置3可以分开进行工作,工作效率高,使用效果佳。
[0019]为了更好地移动本装置,所述支架1的下方四周设有移动轮7,便于更好地移动本装置至纺丝处。
[0020]下面将对第一集束装置2的结构做详细地阐述,所述第一集束装置2包括电机支架21、设置于电机支架21上的驱动电机22、与驱动电机22连接的联轴器23、与联轴器23连接的转轴24、与转轴24连接的油轮25,所述油轮25设置于油槽6的上方且其底部收容于油槽6内,所述电机支架21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撑板4上,所述电机支架21呈亅字形;驱动电机22能够驱动转轴24旋转,转轴24旋转能够带动油轮25旋转,进而使得油轮25在油槽6内能够滚动,进而能够对纺丝进行集束处理,使用效果佳,为了进一步节省有效空间及方便操作,所述油槽6呈空心状且其截面呈L形,并且油槽6中可以储存油剂,能够循坏利用油剂,有效地节省了资源。
[0021]为了更好地使得油轮25工作,所述第一集束装置2、第二集束装置3的转轴24上还设有多个轴承座26,所述轴承座26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上,轴承座26能够对转轴24起到支撑的作用。
[0022]其中,所述油槽6通过连接架8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上,所述连接架8呈亅字形,所述连接架8的上方还设有盖板27,所述盖板27固定安装于连接架8上,所述
盖板27设置于油轮25的上方,盖板27的使用能够防止断丝后的废屑落入油槽6中。
[0023]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
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技术的原理,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基长丝熔融纺丝机上油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设置于支架(1)上的第一集束装置(2)、设置于支架(1)上且位于第一集束装置(2)下方的第二集束装置(3),所述第一集束装置(2)与第二集束装置(3)呈十字形分布,所述第一集束装置(2)与第二集束装置(3)结构相同,其中,所述支架(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第一集束装置(2)设置于第一支撑板(4)上,第二集束装置(3)设置于第二支撑板(5)上,所述第一集束装置(2)、第二集束装置(3)的下方均设有油槽(6)且油槽(6)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基长丝熔融纺丝机上油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下方四周设有移动轮(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基长丝熔融纺丝机上油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束装置(2)包括电机支架(21)、设置于电机支架(21)上的驱动电机(22)、与驱动电机(22)连接的联轴器(23)、与联轴器(23)连接的转轴(24)、与转轴(24)连接的油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贤记夏双武余强强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展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