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91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包括:矫直导引机构及涂覆模体,矫直导引机构上形成有供裸导线通过的矫直导引通道;涂覆模体沿矫直导引通道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矫直导引机构的一侧,涂覆模体内形成有容置腔体;涂覆模体靠近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容置腔体的进线通孔,涂覆模体远离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容置腔体的出线通孔,进线通孔的直径小于出线通孔的直径,进线通孔及出线通孔均沿矫直导引通道的长度方向正对于矫直导引通道;涂覆模体上还形成有连通于容置腔体的进胶通孔。该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作业效率高及能够保障涂覆绝缘材料厚度均匀的优点。绝缘材料厚度均匀的优点。绝缘材料厚度均匀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裸导线涂覆绝缘材料的
,尤其涉及一种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传统的高空电力输送都是采用架空的裸导线输送,但是,架空的裸导线可能会因为树木、枝叶、结冰等外界环境因素容易产生短路等供电故障。但如果直接将原有架空的裸导线拆除进行更换为包覆绝缘材料的电缆导线,其耗时长、花费高,还极大影响周边用电情况。因此,为了方便快捷的对传统的高空电力输送的架空裸导线进行改造,出现了一种可以在裸导线上涂覆绝缘材料的机器人。
[0003]但是,现有的在裸导线上进行涂覆绝缘材料的机器人不但结构复杂,而且由于裸导线在长期的使用中存在弯曲严重的变形,进行涂覆绝缘材料的机器人在涂覆过程中极为容易受到阻碍而出现卡滞的情况,严重影响裸导线涂覆绝缘材料的作业效率。而且还存在涂覆绝缘材料厚度不均匀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裸导线上所涂覆的绝缘材料的涂覆质量及绝缘效果。
[0004]因此,急需要一种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该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作业效率高及能够保障涂覆绝缘材料厚度均匀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包括:矫直导引机构及涂覆模体,
[0007]所述矫直导引机构上形成有供裸导线通过的矫直导引通道;
[0008]所述涂覆模体沿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矫直导引机构的一侧,所述涂覆模体内形成有容置腔体;
[0009]所述涂覆模体靠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体的进线通孔,所述涂覆模体远离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体的出线通孔,所述进线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出线通孔的直径,所述进线通孔及所述出线通孔均沿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长度方向正对于所述矫直导引通道;
[0010]所述涂覆模体上还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体的进胶通孔。
[0011]可选地,所述涂覆模体包括:第一模壳及第二模壳,所述第二模壳呈可拆离的闭合于所述第一模壳的顶部,所述第一模壳上形成有第一容置凹槽,所述第二模壳上形成有第二容置凹槽,且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的槽口正对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的槽口,闭合后的所述第一容置凹槽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容置腔体。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壳靠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的第一进线通槽,所述第一模壳远离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一
容置凹槽的第一出线通槽;
[0013]所述第二模壳靠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的第二进线通槽,且所述第二进线通槽的槽口正对于所述第一进线通槽的槽口,闭合后的所述第一进线通槽与第二进线通槽形成所述进线通孔;
[0014]所述第二模壳远离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的第二出线通槽,且所述第二出线通槽的槽口正对于所述第二出线通槽的槽口,闭合后的所述第一出线通槽与第二出线通槽形成所述出线通孔。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壳靠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溢流凹槽,所述溢流凹槽的槽口朝上布置,且所述第一进线通槽贯穿连通于所述溢流凹槽的顶部;
[0016]所述第二模壳靠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竖直贯穿布置的溢流通孔,所述溢流通孔的底部竖直对接于所述溢流凹槽的槽口,且所述第二进线通槽贯穿连通于所述溢流通孔的底部。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壳及所述第二模壳上均形成有所述进胶通孔。
[0018]可选地,所述矫直导引机构包括:基座、枢转盖、第一导引抵压机构、第二导引抵压机构及第三导引抵压机构,
[0019]所述枢转盖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枢转盖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锁定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锁定部,所述第一锁定部呈可脱离的锁定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上;
[0020]所述第一导引抵压机构及所述第二导引抵压机构均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三导引抵压机构设于所述枢转盖上,所述第一导引抵压机构、所述第二导引抵压机构及所述第三导引抵压机构沿所述进线通孔的圆周方向呈间隔均匀的布置,所述矫直导引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导引抵压机构、所述第二导引抵压机构及所述第三导引抵压机构三者之间;
[0021]所述第一模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模壳固定连接于所述枢转盖上,所述第一锁定部锁定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上时,第二模壳闭合于所述第一模壳的顶部。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引抵压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及若干第一抵压滚轮,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进线通孔的径向呈安装位置可调整的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抵压滚轮均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且第一抵压滚轮沿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均匀的分布;
[0023]所述第二导引抵压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及若干第二抵压滚轮,所述第二安装板沿所述进线通孔的径向呈安装位置可调整的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抵压滚轮均枢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且第二抵压滚轮沿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均匀的分布;
[0024]所述第三导引抵压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板及若干第三抵压滚轮,所述第三安装板沿所述进线通孔的径向呈安装位置可调整的安装于所述枢转盖上,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第三安装板沿所述进线通孔的圆周方向呈间隔均匀的布置,所述第三抵压滚轮均枢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板朝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且第三抵压滚轮沿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均匀的分布。
[0025]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引抵压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垫片及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进线通孔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两第一安装臂,两所述第一安装臂
沿所述进线通孔的径向移动卡置于所述基座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于两所述第一安装臂之间,所述第一垫片夹紧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一抵压滚轮之间,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一垫片后紧固于所述基座上;
[0026]所述第二导引抵压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垫片及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安装板沿所述进线通孔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两第二安装臂,两所述第二安装臂沿所述进线通孔的径向移动卡置于所述基座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于两所述第二安装臂之间,所述第二垫片夹紧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二抵压滚轮之间,所述第二紧固螺栓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及所述第二垫片后紧固于所述基座上。
[0027]可选地,第三导引抵压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接板、第三垫片、第三紧固螺栓、第一连接螺栓、第二连接螺栓、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安装板沿所述进线通孔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两第三安装臂,两所述第三安装臂沿所述进线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矫直导引机构及涂覆模体,所述矫直导引机构上形成有供裸导线通过的矫直导引通道;所述涂覆模体沿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所述矫直导引机构的一侧,所述涂覆模体内形成有容置腔体;所述涂覆模体靠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体的进线通孔,所述涂覆模体远离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体的出线通孔,所述进线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出线通孔的直径,所述进线通孔及所述出线通孔均沿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长度方向正对于所述矫直导引通道;所述涂覆模体上还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体的进胶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模体包括:第一模壳及第二模壳,所述第二模壳呈可拆离的闭合于所述第一模壳的顶部,所述第一模壳上形成有第一容置凹槽,所述第二模壳上形成有第二容置凹槽,且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的槽口正对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的槽口,闭合后的所述第一容置凹槽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容置腔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壳靠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的第一进线通槽,所述第一模壳远离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的第一出线通槽;所述第二模壳靠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的第二进线通槽,且所述第二进线通槽的槽口正对于所述第一进线通槽的槽口,闭合后的所述第一进线通槽与第二进线通槽形成所述进线通孔;所述第二模壳远离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的第二出线通槽,且所述第二出线通槽的槽口正对于所述第二出线通槽的槽口,闭合后的所述第一出线通槽与第二出线通槽形成所述出线通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壳靠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溢流凹槽,所述溢流凹槽的槽口朝上布置,且所述第一进线通槽贯穿连通于所述溢流凹槽的顶部;所述第二模壳靠近所述矫直导引通道的一侧形成有竖直贯穿布置的溢流通孔,所述溢流通孔的底部竖直对接于所述溢流凹槽的槽口,且所述第二进线通槽贯穿连通于所述溢流通孔的底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壳及所述第二模壳上均形成有所述进胶通孔。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导引机构包括:基座、枢转盖、第一导引抵压机构、第二导引抵压机构及第三导引抵压机构,所述枢转盖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枢转盖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锁定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锁定部,所述第一锁定部呈可脱离的锁定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上;所述第一导引抵压机构及所述第二导引抵压机构均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三导引抵压机构设于所述枢转盖上,所述第一导引抵压机构、所述第二导引抵压机构及所述第三导
引抵压机构沿所述进线通孔的圆周方向呈间隔均匀的布置,所述矫直导引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导引抵压机构、所述第二导引抵压机构及所述第三导引抵压机构三者之间;所述第一模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模壳固定连接于所述枢转盖上,所述第一锁定部锁定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上时,第二模壳闭合于所述第一模壳的顶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裸导线绝缘涂覆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抵压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及若干第一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波王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阿尔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