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透镜及其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83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透镜及其发光装置,所述发光二极管透镜包括入射部以及罩设于所述入射部上的出射部,所述入射部罩设于所述光源装置上、且所述入射部为非球面结构,所述出射部包括远离所述入射部的方向凸起设置的第一出射面、环绕所述第一出射面设置的第二出射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出射面和所述第二出射面的第三出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和所述第二出射面采用凸面结构,所述第三出射面采用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出射面朝向所述发光单元延伸形成侧射部,所述入射部朝向所述侧射部倾斜延伸形成底透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目前市场主流的方案为Mini COB和Mini SMD方案,存在LED组件数量多、灯间距小、成本高等问题。成本高等问题。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透镜及其发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透镜
,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透镜及其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电视机的追求体验越来越高,薄型化设计、显示效果佳是背光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背光源的核心器件,Mini LED具有超高对比度、广色域、动态区域调光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2022年电视头部企业均已发布Mini LED电视。目前Mini LED背光电视的成本相对普通类背光电视偏高,面对价格敏感的消费市场,成本将会成为Mini LED背光能否普及的关键。据权威组织调研,Mini LED背光源的成本在Mini LED显示产品中占比超60%,而发光装置在Mini LED背光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0003]目前市场主流的方案为Mini COB和Mini SMD方案,存在LED组件数量多、灯间距小、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透镜及其发光装置,主要应用于Mini LED背光模组中,首先能提供发光角度>140
°
的光型,对比COB和SMD方案可以实现更大的灯间距,减少背光模组的LED组件数量,大幅度降低背光成本。
[0005]一种发光二极管透镜,用于罩设在光源装置上,包括入射部以及罩设于所述入射部上的出射部,所述入射部罩设于所述光源装置上、且所述入射部为非球面结构,所述出射部包括远离所述入射部的方向凸起设置的第一出射面、环绕所述第一出射面设置的第二出射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出射面和所述第二出射面的第三出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和所述第二出射面采用凸面结构,所述第三出射面采用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出射面朝向所述发光单元延伸形成侧射部,所述入射部朝向所述侧射部倾斜延伸形成底透部,所述出射部、所述侧射部以及所述底透部围合成一无死角的透光面,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入射部射向所述出射部、所述侧射部以及所述底透部进行发散。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所述发光二极管透镜采用多面控光设计结构,所述出射部、所述侧射部和所述底透部一起近似围合成一圈圆周无死角出光面,加大出光面可以实现更大的灯间距,减少背光模组的LED组件数量,大幅降低背光成本。
[0008]进一步的,所述侧射部和所述底透部之间环形设置有柱脚。
[0009]进一步的,所述柱脚的底部凹陷围绕所述柱脚形成一容胶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柱脚的底透部开设有多个散热槽,所述散热槽间隔设置,所述散热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容胶槽的深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入射部与所述出射部之间中空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透镜整体为旋转对称结构。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光源装置及以上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透镜。
[0014]进一步的,所述光源装置包括基板、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晶片以及罩设于所述晶片上的硅胶,所述硅胶采用非球面对称结构。
[0015]进一步的,所述硅胶与所述入射部之间中空设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发光二极管透镜的底部立体图;
[0018]图3为图1中的柱脚的剖面图;
[0019]图4为图1中的光源装置的剖面图;
[0020]图5为图1中的发光装置的光线传播路径图;
[0021]主要结构符号说明:
[0022]40、入射部;10、出射部;11、第一出射面;12、第三出射面;13、第二出射面;20、侧射部;30、底透部;50、光源装置;51、基板;52、晶片、53、硅胶;70、柱脚;75、容胶槽;76、散热槽。
[002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发光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透镜60以及光源装置50,所述发光二极管透镜60,用于罩设在光源装置5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射部40以及罩设于所述入射部40上的出射部10,所述入射部40罩设于所述光源装置50上、且所述入射部40为非球面结构,所述出射部10包括远离所述入射部40的方向凸起设置的第一出射面11、环绕所述第一出射面11设置的第二出射面1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出射面11和所述第二出射面13的第三出射面12,所述第一出射面11和所述第二出射面13采用凸面结构,所述第三出射面12采用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出射面13朝向所述发光单元延伸形成侧射部20,所述入射部40朝向所述侧射部20倾斜延伸形成底透部30,所述出射部10、所述侧射部20以及所述底透部30围合成一无死角的透光面,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入射部40射向所述出射部10、所述侧射部20以及所述底透部30进行发散,所述发光二极管透镜60采用多面控光设计结构,所述出射部10、所述侧射部20和所述底透部30一起近似围合成一圈无
死角出光面,加大出光面可以实现更大的灯间距,减少背光模组的LED组件数量,大幅降低背光成本,且光线经过所述出射部10大部分会折射出去,小部分会反射至所述底透部30,光线经过所述底透部30,部分会折射出去,部分会反射至所述出射部10,此设计结构有利于增加光线的强度,防止因加大出光角度而导致的光强不足。
[0028]所述出射部10采用凸出、扁平、凸出的三段式非球面设计结构,可实现光的自由扩散。
[0029]所述入射部40和所述出射部10采用对称设计结构,光源通过所述入射部40和所述出射部10时可形成均匀且近似对称的光型。
[0030]所述侧射部20和所述底透部30之间环形设置一柱脚70,所述柱脚70用于支撑所述发光二极管透镜60。
[0031]所述柱脚70的底部凹陷围绕所述柱脚70形成一容胶槽75,所述容胶槽75各处均匀相等,点胶后贴合透镜过程中,将所述容胶槽75置于胶水上,所述容胶槽75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透镜,用于罩设在光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射部以及罩设于所述入射部上的出射部,所述入射部罩设于所述光源装置上、且所述入射部为非球面结构,所述出射部包括远离所述入射部的方向凸起设置的第一出射面、环绕所述第一出射面设置的第二出射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出射面和所述第二出射面的第三出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和所述第二出射面采用凸面结构,所述第三出射面采用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出射面朝向所述发光单元延伸形成侧射部,所述入射部朝向所述侧射部倾斜延伸形成底透部,所述出射部、所述侧射部以及所述底透部围合成一无死角的透光面,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入射部射向所述出射部、所述侧射部以及所述底透部进行发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射部和所述底透部之间环形设置有柱脚。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赵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兆驰光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