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779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3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软卧地基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咬合桩和支撑桩,咬合桩沿着河漫滩外轮廓设置在河漫滩的土层内,支撑桩设置在河漫滩的土层内,咬合桩相比所述支撑桩靠近河流,咬合桩上的土层设置有第一回填土,第一回填土面对河流的一侧设置有支护墙,第一回填土上铺设有道路。本申请具有减少在河漫滩路基出现水土流失从而导致后期路面出现沉降的效果。失从而导致后期路面出现沉降的效果。失从而导致后期路面出现沉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软卧地基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容易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在针对河漫滩这种软卧地基的加固处理,常用是采用砂石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砂石桩是采用将砂或砂卵石或砾石、碎石,挤压入孔中,河漫滩的软土含水率较高,水容易从砂石桩内的砂或砂卵石或砾石、碎石流过从而容易导致出现水土流失从而引发路面沉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减少在河漫滩路基出现水土流失从而导致后期路面沉降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结构,包括咬合桩和支撑桩,所述咬合桩沿着河漫滩外轮廓设置在河漫滩的土层内,所述支撑桩设置在河漫滩的土层内,所述咬合桩相比所述支撑桩靠近河流,所述咬合桩上的土层设置有第一回填土,所述第一回填土面对河流的一侧设置有支护墙,所述第一回填土上铺设有道路。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咬合桩能有效阻挡河漫滩土层内的水土流失至河流内,且在支撑桩钻孔施工的期间,支撑桩和咬合桩之间的土层受挤压而密实,从而减少河漫滩因水土流失和因软卧地质的性质导致路基河漫滩上的道路出现沉降的情况,第一回填土和支护墙提高道路标高,避免河流在高水位时将道路淹没。
[0007]可选的,河漫滩上沿着其外侧轮廓方向开挖有基坑,所述基坑位于咬合桩上方,所述基坑内设置有第二回填土,所述第二回填土上浇筑有回填混凝土,所述支护墙上与所述回填混凝土相接,所述支护墙上设置有台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的设置是对河漫滩的河岸进行修整,方便第二回填土,第二回填土提高河漫滩河岸的标高,减少河流在高水位时将河岸淹没,回填混凝土作为人行道路,使人们可以通过台阶到回填混凝土上进行徒步观光。
[0009]可选的,河漫滩靠近河流的一侧插入有临时挡板,所述临时挡板将所述咬合桩包围,所述咬合桩包括第一护壁套筒和若干第二护壁套筒,所述第一护壁套筒上开设有第一注浆孔,所述第一护壁套筒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二护壁套筒上开设有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和所述第二注浆孔开孔方向均朝向所述支撑桩,所述支撑桩底部与土层之
间上通过所述第一注浆孔和所述第二注浆孔注入有高压防水砂浆,所述第二护壁套筒上开设有第二插接槽并且设置有第二插接块,与所述第一护壁套筒相邻的第二插接块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其他所述第二插接块插入与之相邻的第二护壁套筒的第二插接槽内;所述第一护壁套筒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护壁套筒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护壁套筒和所述第二护壁套筒内均灌入有第一素混凝土。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插接块插在第一插接槽上,使一个第二护壁套筒与第一护壁套筒连接,将其他第二插接块插在相邻的第二插接槽上。使相邻的第二护壁套筒相互连接,然后通过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灌入高压防水砂浆,从而减少支撑桩底部冒水导致支撑桩在进行施工时影响支撑桩混凝土强度的情况,第一素混凝土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罐入第一护壁套筒和第二护壁套筒内,实现第一护壁套筒和第二护壁套筒内的第一素混凝土相互咬合,从而提高了咬合桩的挡水作用。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护壁套筒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护壁套筒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护壁套筒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护壁套筒上开设有第二进水孔和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一排水孔均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下方,所述第二进水孔和所述第二排水孔均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下方,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二进水孔的标高相同,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二进水孔内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第一排水孔和所述第二排水孔的标高均高于所述第二进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二进水孔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支撑桩,所述第一排水孔和所述第二排水孔的开口方向朝向河漫滩河岸,所述第一排水孔和位于末端的所述第二护臂的所述第二排水孔均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伸入河流。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河流处于低水位时进行施工,河漫滩高势土层的水会通过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流入咬合桩内,当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会通过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并经过排水管流入河流,然后进行河漫滩土体夯实,当河漫滩土体内的水流失至一定程度后,河流内的水压与河漫滩土层内的水压保持平衡,此时夯实完成的河漫滩土层的含水量减少,有利于改善河漫滩土层软卧地基的性质,从而达到减少后期出现道路沉淀的现象,当河流处于高水位时,由于道路已经施工完成,并且由于高压防水砂浆的作用,高水位的水不会流入道路下方的土层内,从而减少道路渗水的情况,过滤网减少土层排水时土体流失的情况。
[0013]可选的,所述支撑桩包括支撑护壁套筒,所述支撑护壁套筒内灌入有第二素混凝土。
[0014]可选的,所述支护墙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防护墙,所述防护墙的标高高于所述道路标高。
[001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临时挡板施工;S2、基坑开挖,第一护壁套筒和第二护壁套筒插入土层;S3、排水管施工;S4、支撑护壁套筒插入土层;S5、夯实土体;S6、第二回填土回填;S7、高压防水砂浆注浆;S8、第一素混凝土和第二素混凝土灌注;S9、回填混凝土施工;S10、临时挡板拆除;S11、第一回填土、支护墙和道路施工;S12、安装座和防护墙施工。
[0016]可选的,在S1、临时挡板施工中,所述临时挡板的插入设计深度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设计深度,在S6中回填混凝土施工之前,所述临时挡板正对基坑的一侧应涂上脱模剂。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临时挡板减少高压注入土层内高压防水砂浆流入河内,临时挡板的脱模剂方便挡水板与回填混凝土脱离。
[0018]可选的,在步骤S2咬合桩施工前,需要对所述第一护壁套筒和每个所述第二护壁套筒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并且采用钻孔和所述第二护壁套筒安放同时施工的施工方式,当前钻孔与当前安放的所述第二护壁套筒之间至少间隔一个钻孔,并且所述第一护壁套筒和所述第二护壁套筒的设计高度应高于第二回填土的设计高度。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第一护壁套筒和第二护壁套筒的位置出现偏差。
[0020]可选的,步骤S6应该在河流处于低水位期间实施,在步骤S8中、所述第二回填土靠近河岸的一侧应该设置为斜坡,支护墙采用实心砖砌筑,在步骤S9中,安装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咬合桩(1)和支撑桩(2),所述咬合桩(1)沿着河漫滩外轮廓设置在河漫滩的土层内,所述支撑桩(2)设置在河漫滩的土层内,所述咬合桩(1)相比所述支撑桩(2)靠近河流,所述咬合桩(1)上的土层设置有第一回填土(5),所述第一回填土(5)面对河流的一侧设置有支护墙(6),所述第一回填土(5)上铺设有道路(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河漫滩上沿着其外侧轮廓方向开挖有基坑(4),所述基坑(4)位于咬合桩(1)上方,所述基坑(4)内设置有第二回填土(41),所述第二回填土(41)上浇筑有回填混凝土(42),所述支护墙(6)上与所述 回填混凝土(42)相接,所述支护墙(6)上设置有台阶(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河漫滩靠近河流的一侧插入有临时挡板(3),所述临时挡板(3)将所述咬合桩(1)包围,所述咬合桩(1)包括第一护壁套筒(11)和若干第二护壁套筒(12),所述第一护壁套筒(11)上开设有第一注浆孔(111),所述第一护壁套筒(11)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115),所述第二护壁套筒(12)上开设有第二注浆孔(125),所述第一注浆孔(111)和所述第二注浆孔(125)开孔方向均朝向所述支撑桩(2),所述支撑桩(2)底部和土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注浆孔(111)和所述第二注浆孔(125)注入有高压防水砂浆(22),所述第二护壁套筒(12)上开设有第二插接槽(121)并且设置有第二插接块(122),与所述第一护壁套筒(11)相邻的第二插接块(122)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115),其他所述第二插接块(122)插入与之相邻的第二护壁套筒(12)的第二插接槽(121)内;所述第一护壁套筒(1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2),所述第二护壁套筒(1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26),所述第一连接孔(112)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26)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126)相连通,所述第一护壁套筒(11)和所述第二护壁套筒(12)内均灌入有第一素混凝土(1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水位河漫滩软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套筒(1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3),所述第二护壁套筒(12)内设置有第二隔板(14),所述第一护壁套筒(11)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孔(113)和第一排水孔(114),所述第二护壁套筒(12)上开设有第二进水孔(123)和第二排水孔(124),所述第一进水孔(113)和所述第一排水孔(114)均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3)下方,所述第二进水孔(123)和所述第二排水孔(124)均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4)下方,所述第一进水孔(113)和所述第二进水孔(123)的标高相同,所述第一进水孔(113)和所述第二进水孔(1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耿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